互联网一切免费是个伪命题
马佳佳曾经在万科的一次内部分享会上,用“90后不买房”的观点吓坏了一帮房地产大叔们,在她看来深受互联网思维影响的这一代年轻人已经习惯了免费,习惯了寻找更有价值的事情。
最近,周鸿祎关于免费,尤其是智能硬件免费的论断又一次引发了争论。很多人也习惯性地会拿靠Windows、Office授权发财的微软陷入大象困境举例,认为互联网就应该是一个免费的时代,收费的一定会被所谓的互联网思维车轮滚滚碾过。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有些原本显性成本就不高,靠增值服务可以获得不错收益的产品自然可以免费。消费级市场本身可以和用户有更多的接触点,每一个接触点都可能产生价值,在某一点上免费,从其他方面寻求收入并不困难。
但对于很多商业模式上并不容易获取其他价值的产品来说,尤其是那些2B的业务,像企业协作、办公产品,免费就未免有些太苛刻了。事实也正如此,我们看到的大多数企业级产品还是收费的,当然也有像Yammer、Slack、有道云协作这种玩免费+增值的,以及WPS企业版这种打租赁概念的。
以总被人拿来当靶子来说的微软为例,微软14财年第二财季的设备与消费者授权业务营收总共才41至43亿美元,这其中包括硬件营收将达19至20亿美元,也就是Xbox等产品的收入。真正归属消费者授权的营收不过20亿美元左右,而这一项则囊括了OEM厂商的Windows授权费、面向家庭用户和小型企业用户的Office以及Windows Phone授权费用。同期企业用户的商业授权费则约为105亿美元。
也就是说微软大部分的收入还是来自大企业对企业级产品的付费,而从大企业级的产品中想找出一个免费的案例还是太难了。大企业也乐于为稳定的服务付出一个可能有点高的价格。
而对价格较为敏感的中小企业则更多地会选择免费加增值服务,这也是目前的主流,当然也有完全免费基于互联网的一些轻量级产品,但也多半都是初创级产品,商业模式还不是目前关注的重点,在收入来源上没有更多创新的情况下,最终在形成规模后很可能还是回到现有的收入加增值模式。
至于前文提到的WPS租赁模式,让那些对价格较敏感的中小企业用户用较低的价格“租赁”使用办公服务,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租赁更像是一种免费和付费之间妥协却又稳妥的选择,一方面用户低价获得了软件服务,另一方面软件的开放商们也不至于一无所获,苦等自己构架的漫长商业链条能够带来真金白银。
尤其是对于作为生产工具的企业级产品和办公软件来说,以租赁这样代价较为低的方式获取生产工具,然后创造更高价值和回报率本身就是符合“租”这个有着4000年历史的商业行为的意义。
企业在通过租借生产工具获得收益之后,也就会有能力直接购买办公软件,从而反哺像WPS这种低价租赁云服务,正价出售企业版软件的生产工具生产者。
但这种基于云端的软件租赁服务能不能得到更广的接受,或许我们应该看的是租赁以外还会不会延伸出更多的价值和商业模式,倘若仅仅是价格,那租赁和折扣之间的差异性就很难寻找了。
总而言之,任何商品、服务一定是基于价值等价交换的,无论是免费、付费、租赁、基础免费增值付费,我们都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倘若只想着不劳而获,嚷嚷着免费才是王道,那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正如“免费”概念的提出者克里斯·安德森在书中所言,“林林总总的免费归根结底都表现为同一实质——让钱在不同的产品之间、人之间、现在和未来之间、不与钱打交道的市场和回到金钱市场之间转移。”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