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秒到60秒,这会是短视频的一大步吗?

/ 默尔索 / 2014-12-05 11:44
如果我从上述的三条新闻中,就总结出“视频时代已经到来了”的结论,连我自己都会认为自己是个不合格的神棍。但不能忽略的是,无论业界再如何唱衰,都没能动摇这群产品汪咬...

从双十一浩如烟海的电商信息和骇人听闻数字中,发掘一些与之无关的内容真是难于上青天。

在11月10日这一天,我只了解到了三条不大不小的“非电商新闻”,而更加令人惊奇的是,它们竟然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同一件事——短视频。

第一条新闻是,秒拍将10秒短视频的拍摄时间,提升到了60秒,这一功能为业界首创。

第二条新闻是,11月11日是腾讯公司16岁的生日。仔细观察一下目前的腾讯,不难发现在OMG(网络媒体事业群)大幅调整并战略放弃腾讯微博之后,正在扶植微视上位。而微信在今年9月30日的微信6.0版本中,加入了6秒的小视频功能。

第三条新闻是,“负责吐槽一切”的三表,再次启动了他的“三表龙门阵”,并说视频时长将压缩在一分钟左右,“因为再长的话你们的注意力就要跳转了”。

请告诉我这只是巧合。

如果我从上述的三条新闻中,就总结出“视频时代已经到来了”的结论,连我自己都会认为自己是个不合格的神棍。但不能忽略的是,无论业界再如何唱衰,都没能动摇这群产品汪咬定“视频”这块骨头的决心。以秒拍的“小升级”来说,就有很多内容值得咀嚼。

时长延至60秒,或让短视频产品加速进入春天

熟悉电影史的人都知道,电影恰恰就是从“短视频”开始的。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火车进站》、《工厂大门》等影片都是一分钟长度的影片,而时至今日,荷兰仍有活跃的“一分钟影像”创意大赛。

无论是在秒拍、微视还是美拍上,我都有看到过尝试编写剧本并加以简单后期处理的短视频,也确实有感受到时长限制了“短视频创作者”的发挥,受制于此,他们的起承转合都显得匆匆忙忙,活像春晚上说倒计时相声的郭德纲于谦,捧哏的声音都压在观众的掌声里了。时长的解放对他们来说是个大大的喜讯。目前秒拍的日均上传量视频数在10万左右,在2000万用户中有300家机构及700位明星,这项数据背后,其实蕴含着巨大的增长空间。

回到新浪,新浪的出发点当然希望在短视频领域,秒拍能够再造一个微博的传奇,而作为一款UGC产品,给予创作者以最大限度的空间,我以为秒拍这次下对了棋。此外,秒拍的新升级还包括了一系列独家的视频主题和背景音乐支持,瞄准的就是娱乐化的大片制作。虽然从技术上讲,秒拍的60s短视频只是在10s基础上的一次小升级,但却是一次组合拳升级,创作空间的延展或许会产生更多的优质内容,或让短视频产品加速进入春天。

全民娱乐化:“更长的短视频”是大势所趋

我们可以看看秒拍的其他竞品:微信的小视频时长是6秒,美拍的时长是10秒,经过认证的微视用户,可以发送15秒的短视频。看来大家都在坚守着短视频“短”的底线。而这些产品不支持更长的视频拍摄,无外乎三个原因:杀流量、用户握持和产品基因。

前两个原因我认为是不是问题的问题。流量问题早已不是限制用户的主要原因,而用户握持也是因人而异的,60秒时长肯定还远没有达到大部分人的握持极限。

那么我们来谈谈基因。

美拍的产品基因还是傻瓜式的让用户变美,工具属性强,但是也暴露出了在渠道上的短板。腾讯微视则是基于腾讯的社交体系进行分享,社交属性更强,可又都是在自家的产品矩阵内串门。而秒拍,在产品基因上有着更强的媒体属性,秒拍或许只是一个小小的码头,但船一离港,驶向的就是微博这片大海。在自媒体大行其道的今天,单单基于美颜的工具性和熟人社交体系,很难最大限度的放大个人魅力,塑造魅力人格体,但媒体在这一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不过在各自的产品矩阵内做衡量,大家要做的都是进一步激活用户对短视频的使用兴趣。在全民娱乐化的背景下,60秒自然要比10秒涵盖更丰富的内容,表达不受限制之后,用户说不定会自己玩出花样来,而结合各家不同的产品基因,大家会有着形形色色的玩法。

仍有一个问题

Vine的故事激励了不少人,秒拍的延时是目前这个行业里最细微却也最有价值的一次变革,但中国国情下,仍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教育用户。短视频可能不仅仅可以应用于生活点滴的记录,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应用于更多的话题表达和主题创作。全民是娱乐的,但不意味着全民都会制造娱乐,所以普通人的参与就显得格外重要,如何激活他们的创作灵感,产生优质的UGC内容,这对秒拍而言是一项长期工程。

那么问题来了:秒拍的一小步,会是短视频的一大步吗?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