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不死,中国不富”还是“中国不富,淘宝不死”?观点
最近有篇流传甚广的文章《淘宝不死,中国不富》,大意是说淘宝让商家们进行非常惨烈的比价,把所有商品的价格压得非常低,商家们就都赚不到钱。因此淘宝如果不死,中国就富不起来。
这个观点我非常不认同。 中国经济有个很大的问题 ,只要有个人做出来的东西赚了钱,全中国的同行或外行就一拥而上,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进行模仿,导致到处都是一模一样的山寨品。因此“山寨中国”和“中国制造”的名声一样响亮。
中国对创新的保护是很差的。我甚至某个地方电视台上看到和苹果手机长得一模一样的手机在打广告,标价只有500多块钱,还公然标榜自己由内而外跟苹果是一样一样滴。这种赤裸裸的抄袭产品也能在电视台里公然打广告,如果乔布斯在天有灵看到了还能被气死一次。
有些中国商人的基本思路不是我能做什么新东西出来,而是习惯性地看别人在做什么,有没有赚到钱,一旦别人赚钱了自己立马抄家伙就上,多快好省地赚钱。这是基本思维方式出了问题。
互联网崛起之前的经济我们称之为规模经济,一家店服务的是周边几公里的人群,这家店生意好,想赚更多的钱,那就要再开一家店,不断地开设新网点是基本的经营思路。很多企业的铺货能力有限,导致了市场的地域分割性很强。
比如江苏企业做净水器在江苏赚钱了,但销售渠道在山东还没怎么铺开,那山东企业模仿一下也很容易在山东赚钱,广东企业模仿一下也能在珠三角大赚一笔,因此快速模仿就成为了发财利器。为了降低消费门槛,企业想到了另外一招,通过降低产品质量来降低价格,扩大用户规模。
不但模仿雷同,还低质低价,很多小商品市场充斥着这样的产品。
互联网经济我们称之为范围经济,在淘宝网上开一家店,产品可以卖到全中国甚至全世界。地域限制被打破之后,大家比的就是产品和价格,既然产品高度雷同,那就只剩下比价格。
淘宝崛起之后,比价格变得超级容易了。这就导致不思创新、习惯抄袭的企业不可自拔地陷入价格战的漩涡,不断地被淘汰。
这会让很多人在痛苦中慢慢地认识到,唯有创新,才能不同,唯有不同,才有高利。
发达国家的企业已经验证了这个道理,比如德国,德国企业界没有互联网思维,因为“专注、极致、口碑、快”德国人已经做了几十年了,差异化、高品质是他们基本的经营理念,他们羞于跟别人做一样的产品。
一旦淘宝将像蝗虫一样的、只会抄袭的企业倒逼至绝境之后, 中国企业会被迫思考创新问题 。近两年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一批有自己追求和品位的品牌在崛起。
比如卖坚果的“三只松鼠”。我尝了一下,确实口味不错,而且有很多创新,比如那个蟹味瓜子仁,我在很多小卖店都没见到过。它赠送的夹子、纸巾、垃圾袋等都非常地贴心,卖萌的包装也招人喜欢。
三只松鼠不是跟人比我的坚果多少钱一斤,它用与众不同的产品和品牌附加值来卖出与众不同的价格和利润率。
再举个极端的例子,大象安全套,他们的创新点是单手打开、秒分正反面,还备有湿巾,做出了一只“特立独行的安全套”。招募安全套体验师和安全套以旧换新这两个创新活动也让大象安全套一夜间名声鹊起。
类似这样的创新型企业才真正拥有未来。正如三只松鼠的创始人章燎原所说:“如果你今天停止创新,明天被别人取代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中国如果被淘宝倒逼到大家普遍都这样思考的时候,中国才能真正地富强起来。因此不是“淘宝不死,中国不富”,而是“中国不富,淘宝不死”。
中国一旦因为创新而富强起来, 自然就没有淘宝的生存余地了 。淘宝是赚取商家的广告费、流量费的,而大家之所以厮杀,是因为产品是同质化的,只能花钱打广告、抢排名来获取关注度和大的销量。
当创新型产品、社会化营销、找上门的顾客成为新常态时,“淘宝模式”自然会成为历史的尘埃。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