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追赶策略面临挑战,科技素养缺失成中国科技创新瓶颈观点
文/张江健
从美国、日本、韩国及欧洲多个科技强国的技术发展趋势看到,当前全球制造业正面临一场全新的科技变革,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及大数据为核心的智能化浪潮正奔袭而来,使过去冰冷的机器变得更加智能化、轻巧化及人性化。当前全球科技文化兴起、科技创新风起云涌,这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最大的一次科技复兴,智能硬件浪潮让科技创新企业走进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历史事实证明,每当一种思想文化大规模兴起流行的时候,接下来将是一场社会大变革,波及社会生产、生活方方面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之后不久迎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科技素养缺失制约科技创新
作为一个有着13亿人口几千年历史文化的东方大国,代表着全球顶尖科研水平的诺贝尔科学奖屡屡与中国擦肩而过,将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中国对于中国的科技创新毫无价值,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传承更无须用诺贝尔文学奖来证明。同为地处亚洲、经济起步较晚的日本,90年代开始就将“科技创新作为一种国家文化”对待,以致今天日本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科技及工业制造等多个领域位于全球顶尖水平,时常包揽多个诺贝尔科学奖就是其科研实力的最好证明。
如果说过去的疏忽是由于当时众多历史条件的制约,但是今天当我们在大力建设文化大国、文化强国努力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的时候,眼球依然更多集中于影视娱乐、动漫、游戏及网络文学方面,而往往忽略了科技文化的建设以及公众科技素养的提升。毫无疑问,全国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文化创意产业浪潮,由于缺乏科技含量、缺少科技元素,创新更多集中在概念炒作上,相当数量的项目最终沦为了房地产圈地运动。
技术追赶策略将面临挑战
相比欧美日韩发达国家数十年来的科技领先优势,中国在绝大部分科技领域一直处于追赶状态,无论是 、还是电脑及手机等重点领域,我们所谓的国产化更多是外观设计及配件组装,设备所涉及的核心元器件一律依靠国外进口。即使是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这些新兴产业,我们某种程度上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是也仅仅限于商业模式的领先,在底层基础技术及关键技术方面依然依赖于国外巨头企业的产品及服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在中国提了几十年,然而由于过去中国经济增长得益于劳动力、土地及政策红利实现了爆发式增长,绝大部分企业由于科技创新意识不足导致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寥寥,技术积累乏善可陈。当今天制造业的大部分资源红利消退时,企业往往陷入了科技创新基础薄弱、产业转型升级迷茫的困境。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我们过去几十年来一直受用的技术追赶及技术模仿策略即将穷途末路,因为当我们刚好追赶上上一轮技术领先者的时候,下一轮的技术变革就已来临。比如当我们即将实现PC操作系统的国产化时,移动操作系统已经成为主流,而当我们还在为移动操作系统的国产化努力时,发达国家已经在智能眼镜、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硬件上获得实现了市场垄断。从 、飞机及PC核心硬件等多个领域的大量案例证明,技术变革在加速,技术创新上一朝的战略缺失,往往导致日后步步受制于人。
当前全球智能化浪潮风起云涌,无论是苹果、三星、谷歌、微软等国际巨头,还是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中国科技巨擘都在频频布局未来几年的全球新兴科技领域,毫无疑问未来智能化的机会属于拥有前瞻科技意识的创新人才及创新企业。难以想象,当一个传统制造工厂的老板连电脑都用的不是很活络的情况下,如何让他去带领一家企业实现智能化制造,实现工业4.0升级?
(作者简介:张江健,前雨林木风媒体总监,长期研究互联网科技趋势及产业经济,代表作有《智能眼镜崛起 屏幕将消失?》)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