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波牛市中,中国大妈为啥完胜“专业人士”自媒体
他们庞大而不发声,是沉默的大多数,只用资金行动,你搞不清他们的数量和意图,但当下,人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诡异事实:乱拳打死老师傅,大街上的股神战胜专业股神。而为数众多、手持重金的“中国大妈”,则常常被视为这一神秘资金的具象。
当专业投资者习惯将“中国大妈”视作“反向指标”时,部分先知先觉的她们已在这一轮单边牛市中,狠狠地赚了一把。
“普涨”、“非理性”、“单边走势”……这场始自去年下半年蓝筹井喷的牛市,一度让理性的专业投资者直呼“看不懂”,但却十分契合“中国大妈”们的选股胃口和操盘节奏。
从2013年抄底黄金一战成名,到催促准女婿买房,再到转战股市的凶狠泼辣,这些手握家庭财权的“中国大妈”历经多年征战,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投资风格——顺应趋势,选股简单,最重要是“足够便宜”。
不同于外界“贴标签”、“符号化”的追风印象,记者最近接触到多位“中国大妈”式的A股玩家,她们很多是拿捏市场情绪的“人性大师”,顺应趋势,又心存畏惧。而这种简单的智慧,有时胜过专业投资者的缜密逻辑。
“中国大妈”驾临A股
“热衷于广场舞的大妈们无心跳舞,一早将孙子送到幼儿园,等待股市的开盘”、“某小区保姆微信群晒炒股收益,有人几个月赚了20万”……一波久旱逢甘霖的牛市莅临,各种有关“中国大妈炒股”的段子在市场疯传。
自2013年年中抄底黄金并套在高位后,“中国大妈”成为市场上一类投资群体的代名词,她们手握家庭财权,投资冲动,下手狠重,但也容易“跟风”,正因此常被专业人士视作市场的“反向指标”。
“一轮牛市往往经历三个阶段,首先启动的是优质股,是专业投资者在玩,然后是垃圾股和伪成长股阶段,是踏空资金在玩,最后才是低价股和超级大盘股,这时中国大妈入场了,也快见顶了!”谈及中国大妈,某私募经理对记者表示。
而对于机构投资者或专业投资者而言,上述经理表示,投资人也能对应地赚到三部分钱,第一轮是估值修复的钱,第二轮是成长的钱,第三轮也是最后一轮就是赚“泡沫的钱”,而这也是一轮行情接近尾声的“鱼尾行情”。
“现在和2007年的4、5月份非常相似了,‘中国大妈’正加速入场,市场的调整风险也将临近。”上周五收盘,北京大君智萌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凯恩斯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对市场短期走势表示出一种担忧。
在这一轮如火如荼的牛市中,“中国大妈”真实状况如何?昨日,记者走访了一家长期跟踪的证券营业部,不足百平的交易大厅内已是人满为患,前来交易的投资者中女性比例,并没有明显增多,男女比例大约6:4。
在办理新开户的业务室,很多新股民正排起长队,队伍中多以三四十岁的中青年居多,看上去有“中国大妈”模样的只有三四位。营业部经理告诉记者,最近开户的中年妇女并未明显增多,倒有几位老客户前来补开创业板手续。
与外界所言大妈们喜欢“跟风”式投资不同的是,在记者所接触的几位“妈妈级”股民中,她们大多拥有一定的投资年限,即便是听到好友推荐的个股,也会经过自己的研究论证才会买入,并不能将“中国大妈”简单地标签化。
不过,有一点不用怀疑,这些大妈们的资金量不容小觑。一位外出打工回乡的朋友告诉记者,他春节回家有一件事非常震撼。在县城,40-60岁的大妈手里普遍有10-100万的现金。因为房子便宜滞销,她们手里握有大量现金却没有任何投资渠道,于是县城好多大妈都在买股票了。
事实上,这一次类似历史上的“5·19行情”的单边牛市,倒是很十分契合“中国大妈”们的选股胃口和操盘节奏,反倒是在一些秉承理性投资的男性投资者“看不懂”的时候,部分先知先觉的中国大妈加仓,并闷声赚了钱。
大妈们的“简单智慧”
从满北京“淘便宜房”到满市场“挑便宜股”,时隔几年,家住北京的“全职太太”王女士,似乎又找到了熟悉的赚钱节奏。
十年前,财务出身的王女士辞去了一家国企的财务总助一职,专心在家带孩子,一次买学区房的偶然机会,让她关注了躁动时期的北京楼市,于是她开始四处寻找房价“洼地”,做起来“一买一卖”的“房虫”生意。
不过,在几轮房地产调控政策重压下,这种靠“做差价”的倒房生意越来越难做。无奈之下,王女士只好转移战场,几年下来,她抄过黄金、做过代购,但都不太顺利。直到去年年底,她遇上了这一波大牛市。
王女士向记者坦言,她的投资理念很简单,就是找低价股,因为牛市会消灭一切低价股。去年她以一块多钱的成本买的某“中字头”股票,让她足足赚了两倍,只是可惜仓位轻了些。
“目前这个市场很适合我,普涨、简单。只要股价便宜,最后都能赚到钱,这有点像前几年的北京楼市,只要便宜,户型多差都不愁出手。”王女士自诩多年的炒房经历,对她炒股影响颇深。
不同于钟情“白菜股”的王女士,年届五旬的刘女士是一个擅长拿捏市场情绪的“短线高手”。看似简单的“一买一卖”,她却要付出非常的研究,为了挑选短线可能爆发的牛股,她最近时常复盘到深夜12点。
“我不怎么看公司的基本面,主要关注盘面的量价变化,依靠的就是一种女人的直觉!”刘女士向记者透露,这种短线操作并不能保证百分百盈利,但她目前基本上能将胜率提高至七八成,买错要下得了狠心止损。
入市之处,刘女士也曾经历过“听股评炒股”的盲从阶段,痛定思痛后,她立下了“没有经过深入研究绝不买入”的铁律。相比基本面选股、她更在意盘面所透露出来的情绪把控——于恐慌处看机会,于疯狂处看风险。
刘女士向记者分享了她在牛市中短线赚钱的几个秘诀,一是把握板块轮动套利,比如银行、证券是一家人,有色、煤炭是一家人,如果银行大涨,券商还在跌,一般情况下券商很快就会跟风涨上去,煤炭有色也是同理。
第二,在牛市中要密切关注复盘跌停的股,一般牛市中,除非强制退市等重大利空,连续跌停的概率很低,此时不妨去在跌停板打开一刻以跌停价买入部分仓位,一般次日都有3%以上的收益。
“感性”大妈完胜“理性”大爷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这场始自去年下半年蓝筹井喷的单边牛市,似乎更适合依赖“感性炒股”的大妈胃口,但却让哪些秉承理性投资的大爷们有些“看不懂”,甚至很多人一路看空,又一路踏空。
财务出身的王女士的老公赵先生比她入市更早,或许是多年的熊市思维,让他对牛市缺乏想象,习惯于“波段操作”。早在去年秋天,已深感“高处不胜寒”的赵先生,就已经清仓股票,称“市场已经没有便宜的股票了”。
后来,A股并没有像赵先生预测在2500点的“箱体顶部”终止,反而在短暂回调后,一口气上涨了近千点,而此时已经将资金冻结的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底部交出筹码的股票连创新高。
与赵先生固执地一路“踏空”不同,他的妻子王女士则一再提醒他“牛市来了,追还来得及”,多番交涉未果后,她只好自己开户炒股,结果凭借着女性对市场的感觉“追涨杀跌”,短短半年就赚了50%。
市场太疯狂了,数千亿的天量并不意味着天价,因为天量之后还有更大的天量和天价。”今年年初,北京一家私募经理对记者表示,市场已经无法用过去的存量资金来解释了,A股市场的玩法已经基因突变了。
面对去年以来的单边牛市,另一位记者所熟悉的专业投资者一直表示“看不懂”,并在股市期货上做空,从2500点一路看空做空到3000点,在连续追加保证金无力回天后,最后不得不以巨亏出局。
事实上,在记者了解多个夫妻炒股的真实案例中,女性业绩超过男性的并不鲜见。在去年年底,主张入市追涨的决定多由“感性”大妈促使,而踏空股市的家庭多由“理性”大爷阻止。缘何“理性”大爷却败于“感性”大妈?
在影响市场趋势的种种因素中,除政策面、资金面等理性因素外,交易主体群体性的感性因素也往往起到关键作用,即交易心理学上常说的“市场先生”——市场永远是正确的,唯有适应“市场先生”的脾气,才能驾驭市场。
《男人来自火星 女人来自金星》——这本来自美国心理学博士约翰·格雷的畅销书道出了男女性对事物认识和判断的差异。通常男性更趋于理性,而女性则多偏于感性。而对于由人参与的市场,有时“感性”比“理性”更接近市场。
最终还是“市场先生”说了算
“现在最崩溃的是老股民和分析师们了,因为股市涨得越不合逻辑,他们的分析越是出错,期望的调整久等不至,天天跟人说泡沫,最后被人当成祥林嫂。”最近,一位券商分析师在朋友圈如此调侃市场的“任性”。
在上述专业人士看来,对手是一群“不按牌理出牌的人”——他们庞大而不发声,是沉默的大多数,只用资金行动,你搞不清他们的数量和意图,但最终你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诡异事实:乱拳打死老师傅,大街上的股神战胜专业股神。而为数众多、手持重金的“中国大妈”,则常常被视为这一神秘资金的具象。
在创业板指数年内上涨1000点的过程中,围绕创业板泡沫的质疑声一直不绝于耳。看空者认为,股价难以支撑其高倍市盈率,甚至有人抛出“谁在出货时不拉高”的阴谋论,但以巨量资金推动的牛市最终胜过了一切“理性的噪音”。
实际上,对于由人参与的市场,非理性的情绪因素往往更直接影响着其短期走势。看似缜密的逻辑分析和基本面判断,有时候却抵不过市场的“任性”。
这种逻辑与市场的“扭曲”与“拧巴”,不仅体现在近期股市的单边走势上,也体现在前几年的一线城市的房价上。
“我们真的该出手了!”2012年春夏之交,米先生老婆就开始提醒她“理性”的丈夫买房,因为她身边的人都在买房换房,此时房价仅涨了不足两成,新盘还没开始涨价,但米先生却听不进去,因为他有自己的一套看似缜密的逻辑。
但“市场先生”却并不理会这些理性的噪音。而随后市场的走势也给了米先生深深“一记耳光”——2012年全年北京房价暴涨超70%,更直观的事实是,年初马连道一套58平方米的小两居才120多万,年底已超200万。
尽管米先生现在终于住到了自己满意的房子,但他为此错过的时间与资金成本却是不争的事实——在那些年关于何时买房的家庭大战中,“理性”的米先生无疑惨败给了他“感性”的老婆。
在错过2012年春天那次绝佳买房时机后,米先生痛定思痛,并开始认真研究决定房价走势的各种因素。他研究发现,不仅个人情绪容易受外界影响,群体心理也很容易受外界所牵引。
“‘市场先生’喜怒无常,有时非常敏感,有时又反应滞后,但最终都不会偏离理性太多。”面对这位脾气古怪的“市场先生”,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到底是跟随市场“追涨杀跌”,还是无视市场而坚持“理性”?市场最终会说明一切。
“我们是正确的,错误的是市场!”面对此前重仓茅台亏损的质疑,私募人董宝珍偏执的言辞,也无法挽留离他而去的投资人——只要你的账户出现大幅的亏损,那就是你错了,任何解释都是苍白无力的。而优秀的投资者,是可以利用市场的错误赚钱的,而不是被错误的市场打翻在地上。
尽管如此,“中国大妈”的战绩,仍然需要时间的洗礼。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