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灭互联网创业的星星之火,微信城市只是个噱头观点
媒体报道,腾讯与上海市签署协议建设所谓的“微信城市”。对于这个中国最大却缺失互联网新产业的饥渴魔都来说,腾讯的“到来”将又一次了让刚刚起步的上海互联网创业中途夭折。
微信城市可能是噱头,对股票价格的贡献远多于市民社会
从公布的微信城市的那些内容看,与此前运营商们轰轰烈烈的光网城市、无线城市等等差异不大,甚至还步入很多地方政府提出来的智慧城市更具有吸引力。不过,腾讯不是别人,包装的水平很强,所以,放出这样的消息自然会引起社会关注,股票价格更是飙升。
最近几年,中国的三家互联网巨头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百度重技术,在那里埋头拉车,阿里重实利,不断进军金融底层,腾讯却越来越重视股价,总是发布一些令人振奋的大而全的系统性战略,在商业模式和业务变革方面没有丝毫进步,这不能不说是腾讯发展战略的遗憾。
应该说,通过微信来办理一些政务信息化的业务是不错的选择,至少可以给市民提供便利,但实际上这并非改革的方向,因为现在国家推动的是简政放权,不是办理的越方便越好,而是越少越好。长期看,不管是什么城市,这种信息化都只是辅助,而且会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而逐渐减少业务量。
很多机构此前都做过类似的信息化建设,但最终都流于形式,信息化建设需要单个个体的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还需要各种信息孤岛的打通,这些都是系统复杂的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从公司的角度说,腾讯最擅长的是发动群众让每个用户互联产生效益,而并非自己操刀整合型的产业。微信城市更像是一个美好的远景,还不要说微信会不会很快就到了其产品生命周期的末端。
微信的方向却是对的,基于社交的非支付业务才是腾讯的拿手好戏
虽然我们并不看好微信城市的前景,但却认为这种发展方向却是正确的,微信终于走上了扬长避短的正确道路上来。
微信是大平台,就如同QQ一样,基于社交而发展起来,但这种发展势必是缓慢的,即便用户的增长极快,但后续的产业化依然注定是慢工出细活。腾讯的QQ实际上也经历过同样的过程,不断的摸索之后才达到了无往不利的局面。
此前,微信在商业化上急功近利,总是梦想着通过插入广告或者引流导流等等传统手段就可以创建一个新的商业帝国,而这实际上早已经是QQ的天下,又何必重新来过?
我们不仅看到了腾讯最近开启微信城市,也要看到腾讯打开了摇一摇商店的盒子,不再把精力钉在与阿里巴巴争夺所谓的支付平台之上,这也许就是腾讯的场景战略的具体实施。
不过,我们仍然要说,腾讯如果只是将战略放在连接上,而不是让连接为支付来服务,这种连接有逐渐成型的可能,未来也会获得相当的商业利益,但若是将场景建设当成支付平台建设的工具,那最终还会回到原来短视的老路上来。
腾讯本身就不是一家靠钱来挣钱的公司,从企业秉赋和业务特点都足以证明其很难将钱的梦想变成现实,聚焦那些基于社交的非支付业务一样可以或者比支付更丰厚的回报。
微信城市虽对腾讯意义不大,可却灭了互联网创业的星星之火
几年来,包括官方在内,大家都在分析上海为何离互联网经济越来越远。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互联网人口资源雄厚,中国的金融中心更是不差钱,高校林立跨国公司遍地也不差人才,但中国的一线互联网公司却都与其无缘,这应该不是偶然。
长期以来,上海多奉行拿来主义,什么概念热就拿什么,什么技术好就用什么,有钱就任性的后果也就是缺乏互联网成长的沃土。这次,微信城市的建设又一次让很多地方性的小创业者会被踢出市场,大平台与地方政府的合作越多,地方上的互联网越荒芜。
简单的看,微信城市的建设会直接对电信运营商们建设多年的政务信息化构成冲击,但这种落地性要求极强的一地一点的合作需要复杂的管理与服务,腾讯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如果全部外包,未来的管理也会存在巨大的隐患。所以,腾讯的微信城市很有可能自己没做好也毁掉了别人的前期成果。
微信应该多做为社会创业公司服务的事情,特别是搭建平台提供接口与能力让中小公司有生存的空间且收益丰厚,这样的微信才会真正的发展起来。否则,依靠大平台的优势不断的蚕食中小企业的地盘,势必会最终伤害到自己的根本利益,也不可能拥有全社会共同受益的大平台。
微信城市是腾讯切入信息化建设领域的一次尝试,也是更好的让微信大平台创造价值的一次努力,方向是对的,但在具体实施中会存在很大的困难,也会伤害到很多中小信息化企业的成长。总有一天,腾讯会明白,太大的平台的商业属性必将让位给社会属性,拥有的太多就是什么都没有,号称要连接一切的最后会是一场噩梦。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沟通交流请 @马继华 或加公众号“北国骑士”】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