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欲放弃飞信,变革路上的第一个“牺牲品”观点
飞信是中国移动2007年推出的聊天工具,至今已有7年光景的飞信软件,因与短信业务连通而广受关注,但目前处境并不乐观。据统计,如今飞信的用户量还不到腾讯QQ的五分之一,月均使用时间不足后者的四十五分之一。
飞信的尴尬:
曾经是中国移动辉煌过的业务,如今面对微信等互联网OTT业务的不断分食,正走向生命的尽头。中国移动正在考虑“废掉”飞信,将其并入到在今年将要推出的融合通信业务中(简称RCS),目前该方案还在讨论中。
短信、彩信的神话时代已经被即时通讯软件打破,运营商需要新的消息系统重新构建优势(类似微信),中国移动总裁李跃说:运营商将抓住用户对于通信的基本需求,构建互联网转型的优势。
由于微信等强势竞品的冲击,手机飞信人均业务量从去年12月的42条下降至29条,零消息量用户从55%增长至83%。用户总量虽然去年达到4亿户,但活跃度去年相比2013年的9000万户有所下滑,比例超过20%,手机飞信更为严重。
中国移动延续飞信模式,继续搞新版融合通讯:
让人惊讶的是,中移动今年主推的融合通讯(RCS)延续了这样的思路,只有中移动的用户才能自动添加到新联系中,RCS跟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并不互通,这些思维恰恰与微信等竞品强调用户体验第一的思维完全背离。
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网友,就是比微信诞生更早的飞信为什么渐渐陨落,而有着相似产品基因的微信却搞的如日中天,是什么原因导致飞信之死以及微信的崛起呢?
微信可以说搭载移动互联网的热潮,同时智能机的市场成熟期,满足了人们免费通过移动互联的联系。而秉承同样功能的飞信,推出的时间还是塞班系统统治天下的时代。糟糕的操作系统严重影响了产品体验,致使其并不能在移动端有太大的作为。
只为移动用户服务,在运营商有话语权的时代也许还可以,但是真正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同时联通电信在移动端的猛赶直追的情况下,必将导致大批量的用户流失。移动所有产品的思路基本上就是做大做全,飞信从开始的产品设计就显露出自己不仅仅是IM通讯软件,产品身上背负了太多,而核心部分渐渐被淹没,在新用户眼里,什么都有就是什么都没有。
关注微信公众号:科技之窗(techwindow)。提供与众不同的科技盛宴、犀利点评。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