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很热,为何智能音响不火?自媒体
如今,在全面的硬件智能化的趋势下,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手环、家庭套装、智能空气净化器等,众多智能硬件产品都火了。然而,似乎唯独智能音响没有火起来,尽管SONOS、DOSS、BOSE、电蟒、科大讯飞、360、果壳等国内外企业,纷纷推出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智能音响周边产品, 音响智能化浪潮大有逐渐风起云涌之势。
但作为家庭场景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产品之一,音响智能化还没有真正被广泛接受;与此同时,传统音箱的出货量,依旧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智能音响的出现并没有形成颠覆式的局面。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究竟出在哪里?
误区:音箱+音乐APP=智能音响
相信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智能化”无疑是能够打动其购买智能音响的一个重要理由。很多厂商在宣传智能音响产品时,自然也将宣传重点放在了智能方面,告诉消费者这是一台智能化的音响,可以用手机APP远程控制,在APP后台,还有与虾米、多听、蜻蜓等国内多家音乐内容平台合作组成的巨大音乐数据库,这样就可以一键随心收听任何喜爱的音乐。
当用户买回去之后发现,所谓的智能音响,依旧还是一台只能听音乐的设备,闹铃提醒、开关机、一键收听等功能接近鸡肋,APP细节体验不完善,并没有带来超出预期的惊喜。音响硬件+音乐APP的简单组合方式,还只是音响智能化的初级阶段,这也是当前大多数音响厂商推出智能音响存在的最大问题。
智能音响要想真正打动消费者,无论是在产品定位、使用场景还是细分需求等方面,不仅仅要考虑前端的用户体验, 更应该从大数据分析、云服务、人机交互等后端上下功夫,实现智能化的高阶进化。因为,智能化的音响体验并不是互联网+时代音频产品的主旋律,而是可以实现真正人机交互功能,能够颠覆原有音响产品形态和使用习惯,这才是用户所期待的。
博弈:音质、设计、价格如何平衡?
在智能手机发展初期,要想兼顾屏幕、性能、电池续航、拍照像素等各项指标能力,消费者往往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而在低端市场,往往是顾此失彼,消费者只能忍痛割爱根据自己偏爱进行抉择。
此时智能音响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智能手机初期极为相似,由于制造成本、消费频率等因素的制约,很难在音质、外观设计、销售价格之间达成平衡。造成的结果便是,如果你想要追求一定的音乐品质,则可能无法获得科技酷炫的外表。如果你十分在意价格,但又想尝鲜,那势必要放弃对震撼音质的选择。
那么,智能音响能否遵循这智能手机的发展路径,借助资本以性价比优势带动销量的提升?在笔者看来,由于智能手机突破了功能机的功能边界,给普通大众日常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因为无限的想象与巨大的发展空间,才促使资本加速涌入,将原本的低频消费品变为了快消品。因此,同样为低频消费品的智能音响,如果想要进一步促进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就必须摆脱人们对音响的传统认知,在“智能化”上重点发力,利用音响先天的语音优势、家庭使用场景等,让智能音响更加地气,沉底融入未来的智慧生活之中。
定位:智能家居的“核心中枢”
智能音响要想实现对传统音响的颠覆,最首要的问题,还是要想清楚究竟自身的定位问题。
首先,用户使用智能音响,将不再是用来听听音乐而已,希望获得更多的智能化服务,例如利用“人体感应”功能,当用户回家或者经过时,触发人体感应实现人机之间的问候;再或者,如果用户想要查询天晴情况或者收听音乐广播,只需要提出问题,智能音响凭借良好的人工智能处理技术,便能够精准给出答案,带给大众用户真正的音响智能化体验感受。
其次,语音操控功能将成为智能家居的核心中枢。在未来的智能家居生活中,能够控制一切家电的,恐怕没有什么比智能音响更具优势。因为在未来,人们对智能家居对科技的兴趣点,不是在于先拿出手机操控APP,而是直接进行语音操控,因为语音操控更简单更直白。
再者,从使用场景来讲,音响通常是放在客厅或卧室使用,无论哪种使用场景,都是整个家庭的核心区域,摆放区域无疑最适合用户利用智能音响具有的先天语音优势与智能交互功能,控制其他智能家居产品。在不远的未来,所有智能家居产品都可以接入到智能音响之中,带给用户全新的便捷语音操控方式。
到时,智能音响不再仅仅是一台音响,提供多样的音乐服务,还将成为整个智能家居的核心中枢,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与庞大的能量颠覆传统音响。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