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的新画像:要干三票大的,来场华丽的逆袭自媒体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文 | 翰阳 十四
对很多人来说,诺基亚这一品牌有着特殊的感情。短短几年间,从巅峰到衰落,无不为之而叹息。
不过最近,随着相关禁业协议即将到期,逐渐走出“微软阴影”的诺基亚开始蠢蠢欲动。一系列动作表明,这家曾经的手机巨人正在试图以一种全新的形象重回消费电子的舞台。
进军虚拟现实领域?走上风口!
今日有传闻显示,诺基亚将于下周在美国洛杉矶举办名为“Now Here”的新品发布会。有分析认为,其很可能是诺基亚旗下首款虚拟现实产品。
据美科技博客Re/code爆料,诺基亚虚拟现实产品来自于其技术部门。该部门在微软买下诺基亚的手机业务后一直负责专利授权事务,并在此前主持开发了N1系列Android平板电脑和Z Android应用软件启动器。
尽管目前尚不清楚诺基亚虚拟现实产品的具体细节,但其背后所代表的趋势已为产业所认可。实际上,不论是索尼、微软这样的老牌科技巨头,还是诸如被Facebook巨资收购的Oculus为代表的初创企业,甚至是三星、HTC一类的智能手机制造商,都已将虚拟现实技术作为各自未来新业务的重点。
而在国内方面,据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的调查显示,目前从事与虚拟现实技术相关的企业已超过90家,涉足于硬件制造、应用开发和内容生产多个领域。他们当中,既有像蚁视科技、经纬度这样的初创企业,也有暴风影音这样的老牌互联网公司,甚至腾讯、乐视等也在近期传出了正在研发虚拟现实设备的消息。
在整个产业的热潮推动下,诺基亚选择入局实际也并不算意外。没有了手机业务拖后腿,又掌握着庞大的技术资源,在未来科技中为自己预留一个位置,的确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当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诺基亚官方目前尚未确认关于进军虚拟现实领域的相关传闻,不过也没否认。
卖掉Here地图业务?甩掉包袱!
对于诺基亚来说,这是一个看着很牛叉到实际上没啥卵用的玩意儿。
2008年,诺基亚以81亿美元的价格从Navteq手中买下了Here地图。如今,这套测绘导航和定位系统收录了世界上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图数据,在97个国家提供语音导航、在41个国家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并且每天还可以利用8万多个数据源对地图进行270万次更新。在欧洲的 导航市场,其占据了超过80%的市场份额。这使其成为了自动驾驶智能 风潮中的香饽饽。
但是,由于手机业务被出售,该产品在诺基亚内部已无法产生协同效应。根据诺基亚此前公布的第一季度财报显示,Here业务当季营收为2.61亿欧元,仅占总收入的8%,这无疑是诺基亚当前三大业务中的一块短板(另两项分别为基础通讯设施及服务业务和专利技术研发授权业务)。
根据彭博社的最新消息,诺基亚日前已与由德国 巨头奔驰、宝马和奥迪联合组成的财团达成Here业务的出售协议,预计将以27.1亿美元的价格成交。
卖掉地图业务后,诺基亚实际上将彻底成为一家通信企业,同时鉴于今年4月其已耗资166亿美元收购阿尔卡特朗讯,诺基亚正集中精力应对来自华为和爱立信的竞争。
回归智能手机市场?重振旗鼓!
2014年4月25日,诺基亚以72亿美元的价格将持续亏损的手机业务卖给了微软,而作为手机品牌的“Nokia”也在随后的新款Lumia系列发布后被替换成了“Microsoft”。
不过,曾经被迫断腕的诺基亚如今也不再甘心再受微软的掣肘。近日,诺基亚总裁拉吉夫·苏立(Rajeev Suri)在接受德国《经理人》杂志采访时对外吹风,表示一旦与微软的禁业协议在2016年到期,将立马重返智能手机市场——据悉,全新的诺基亚智能手机将搭载Android系统,采用品牌授权方式,由富士康代工制造,明年将率先登陆中国、印度和欧洲市场。
而今年上任的诺基亚中国区总裁王建亚也对媒体证实了上述消息,并称诺基亚将组建一个全新的消费电子业务部门,负责智能手机业务。
不过,对于已将手机智能化的主导权握在手中却最终未能把握住转型机遇、痛失移动终端这块肥肉的诺基亚,仅凭着老派铁杆粉内心的蠢蠢欲动,能否重新找回手机市场的自信,这仍然需要市场来下结论。
诺基亚的新画像
实际上,选择重返手机市场,诺基亚便已经宣布了自己不甘心成为一家退居“幕后”的企业级公司而与普通消费者失去联系。
而如果说对于手机不舍的情怀是一种救赎,对于Here的放弃是一种了结,那么对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探索便是其关于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探讨。
也许,等到7月28日,诺基亚就会告诉我们一个更明确的答案——华丽的逆袭秀、那个酷公司的回归,或者,仍然没找对自己的方向。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智能硬件第一媒体,行业必读!专注报道全球智能硬件创业者和产业链;为创业者,连接智能硬件生态,走到风口去看猪。已有智能硬件创者、投资人10万+忠实读者。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