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坎坷的中国路自媒体
2009年的Uber出现后,其业务在全球迅速扩展开来,入驻250多个城市,58个国家。自入驻中国以来,Uber一直广受用户好评,最近的新一轮融资也已经达到了180亿美元,前途一片美好。就在近段时间,全球各地关于Uber的负面新闻不断,在中国大陆市场也开始被查、被约谈,甚至有传言宣称Uber或将推出中国市场。
Uber的出现是大势所趋
相信绝大多数人,特别是大都市的市民都有过类似经历。高峰期、节假日、下雨天,急着要打车却饱受Taxi拒载之苦。事实上,城市高峰期用车紧张早已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从这点不难看出,黑专车的出现事实上也顺应了社会的发展。将社会闲置资源更合理地整合、分配,最终有效地得到利用,去中介化、走出各种形式的垄断,则正是具备互联网思维的Uber的发展契机。
从功能上来讲,Uber的出现给广大市民带来了很多便利。只需下载一个APP,任何一个用户都可以轻松找到一个专属司机,把自己送到目的地。很多网友都表示,Uber的线下体验,是时尚、高端、优雅、从容的。试想一下,在自己最需要用车的时候,一个美女或者帅哥开着私家车来接自己,这样的体验简直爽到家了。
不合法的风险
尽管优点可圈可点,但既然问题闹出来了,自然有其弊端。最致命的一点莫过于其安全问题无法保障。
注册成为Uber司机事实上非常简单,下载一个APP,填写相关资料就行了。但就司机的个人品行,驾驶技术以及违章记录等并没有要求,用户也无从得知。用户用车时,遭受司机的伤害的潜在可能性无法避免。早前,印度一名女子在使用Uber打车时遭遇强奸,美国Uber司机大叔也出现性侵21岁男乘客的负面新闻。本质上来讲,Uber等专车服务并没有从根本是解决黑专车所存在的问题。
而且站在中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角度上来看,要从事出租车运营业务,必须拥有运营资格。而在Uber注册的绝大多数私家车司机都不具备相关资格,属于非法营运。
从目前来看,Uber在中国所面临的司机信用度以及非法运营问题在短期内很难解决。
触及传统出租市场利益
虽说Uber等专车业务的出现,缓解了市民用车压力。但随着Uber业务不断拓展,传统出租车市场已经感觉到其带来的竞争压力,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业务。至此,国内外传统出租车公司反对声不断。
在河南洛阳,曾发生过数十名出租车司机,将快的公司围得水泄不通,并七嘴八舌声讨公司各种“罪行”。更早前,沈阳数千名出租车司机,也以罢工的方式抗议专车挤入市场,带给他们的竞争压力。这样的现象并不仅限于国内,其他各国市场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面对诸如此类的现象,出租车公司以及当地相关的政府主管部门自然不能无视这一新兴力量的冲击,随即对专车市场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这无疑对专车的业务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来自美国的Uber则影响更大。
解决的办法
按照我国国情,要解决Uber在中国发展的困境,最好的方式便是让其从一个IT公司转型为一个出租车公司。即自行购买专车,提供专职司机岗位。但这样一来就同国内现有出租车公司不二,违背了自身业务初衷,也不利以自身业务的拓展。Uber的最大价值正是在于其互联网业务的发展模式,这也是他不断获得大量风投的原因。因此,即使要做出改变,这种以私家车车主注册的商业模式是不能发生变化的。
快的、滴滴等软件刚进入市场时,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但随着业务拓展,用户不断增多,打车软件已经与人们生活融合在一起。有不少出租车司机坦言道:“这年头,没有这软件,我都不知道怎么揽活了。”相信在不久之后,政府主管部门、出租车公司、打车软件公司将会进一步协商合作。但Uber以私家车运营的商业模式要想合法化,与主管部门的磨合工作在所难免。但如果进一步占领中国市场,未来也不是不可能实现。
另一方面,Uber的主体,私家车司机必须要解决用户信赖的问题。因此在司机注册审核等方面必须加强信息验证等工作,例如身份证以及工作信息登记,甚至是信用卡绑定等等,都可以进一步约束管理司机。但现今的状况显然不利于招揽用户,要实施必须这样的规定,必须要在一定用户基础和实力之后。
新的商业模式的诞生,总会与原来的社会结构以及利益即得者发生冲突,但总归都要顺应历史以及行业的发展。只要坚持目标,见招拆招,各个击破最终总会获得胜利。目前,绝大多数用户对Uber的出现都表现出积极的反响,可见其未来仍是一片光明。
博互网(http://bohutmt.com/)互联网+第一媒体,微信关注bohutmt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