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 吴晓波式的成功如何复制?自媒体
一年一度的百度Moments营销盛典业已落幕。此次活动上,前媒体人、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分享了不少干货。那么,这些干货是否具有普适性,亦或者说吴晓波式的成功如何能够复制?
首先,整理一下吴晓波分享的几条重要干货
第一,口碑和社交传播的重要性。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意识到了品牌概念,尤其自媒体、自品牌逐渐成为潮流的情况下。在几年前报刊和电视广告十分吃香,现在很多人通过社交环境获取信息,资讯和新闻也呈现出免费化的趋势。吴晓波的观点是如果一个产品没有办法在人气之间产生口碑传播,就没有办法进行消费,社交和口碑将成为一个新的传播路径。其实生活中不乏口碑传播的案例。举个例子来说,《大圣归来》早期的票房并不理想,后来有网友在贴吧里高呼为中国好电影捧场,随后大批吧友积极响应。而《大圣归来》的最终票房也创造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奇迹。
第二,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内容。这些年在传播行业热议的一个话题是渠道为王还是内容为王,在今天来看渠道没有办法为王,内容也没有办法为王。没有人可以控制一条信息的传播路径,信息的传播路径会出现一个非线性的情况,没人知道到底有多远。有可能走得远的是一个有效率,基于大数据的一个渠道,以及一个好的内容。对此,吴晓波的体会是互联网的本质就是连接加内容。
第三,大数据才是真正的入口。吴晓波认为,未来所有的声音都会借助于大数据。原来的大数据是借助流量和平台的意义上的,今天的大数据是建立在非线性的意义上的,搜索是一个大数据,地图是一个大数据,O2O是一个大数据,电商是一个大数据。所有这些大数据背后形成一个消费者的序列,要完成企业主和消费者之间的一个互动。
吴晓波的观点很犀利也很有料,但传播本身就是一种大众行为,每个企业、每个品牌以及每个个体都需要传播,对很多传播者来说,他们没有能力像吴晓波一样产生优秀的内容,也缺少吴晓波本身的影响力,更谈不上粉丝之说。在这种情况下,传播者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能否找到有效工具来弥补自己在渠道、数据、精确受众甚至内容上的不足呢?
笔者认为传播者更需要发掘互联网本身的价值,这也正是百度举办营销盛典的意义所在。对于大会传递的一些理念,在此分享下自己的几点认知。
首先,不止是营销,大数据正在渗入企业发展战略。两年前大数据“一夜爆红”,并迅速被不少人挂在嘴边,可对很多人来说仍不知大数据为何物,更不懂该如何运用大数据的价值。事实上,阿里已经运用大数据为电商平台里的商家精准的导入流量,百度也致力于为传统商家的提供精准的数据服务。举个例子来说,百度地图利用LBS定位技术,能够对指定商圈的人群进行数据监测与分析,从而根据年龄、性别、消费能力、位置等信息建立精确的人群画像,这些正是传统商家进行精准营销所需要的。
当然,大数据的应用不止于此,它正在影响企业在产品上的一些决策。在去年的时候,大众 成为百度“消费者数字倾听”合作方式的试水者,通过百度的亿万级搜索与社交大数据分析,成功改变了大众 的座椅设计。这意味着,大数据的应用不只体现在营销层面上,甚至可以进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影响产品设计源头等最前端的决策。
其次,技术带来的场景创新十分重要。
随着90后、00后开始走上主流消费舞台,新的消费群体越来越个性化、价值观更趋于多元化。几乎所有的营销人都在困惑:如何才能抓住年轻人,获得他们的认可?而90后现在追求的是想要就要得到,传统场景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互动需求,场景创新将是未来商业的必行之路,而这些新的场景则十分依赖于新的技术手段。
大会现场分享的两个案例,就给了我们一些启示,比如当你饿了的时候,只要拿出手机,使用百度地图中的语音搜索功能,冲着话筒大声喊出“我要吃汉堡”,就可以在肯德基的“虚拟门店”下单订餐,这是语音搜索技术的一个生动展现。又比如,年轻的夜跑族们,需要步行导航,而康师傅则将品牌信息植入到百度地图的步行导航功能,其代言人李易峰还专门录制了导航语音,以一种全程陪伴的沟通方式,实现了跨场景的沟通,而这背后也离不开LBS等技术做支撑。
最后要说的是,技术驱动才是一切商业创新的基础。
展望未来中国互联网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商业模式和技术将是主要的驱动力。其中,商业的驱动力是充分的,技术驱动则是一个突出薄弱环节。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出现让粗放的、脸谱化的营销显得愈发低效,基于消费者深刻洞察的精准广告已然成为一种趋势。但如果没有技术驱动,这一切都只是奢望。
因此,笔者认为,导致未来移动互联网权力与收入转移的关键力量之一,是技术大量渗入核心业务。总的来说,移动互联网时代,旧有规则已被重新架构。可以预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技术+”将成为一种趋势。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