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价供应商保自己利润,苹果这么强势是要众叛亲离吗?原创
今日据外媒报道,投资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RBC Capital Markets)在周二的投资者报告中指出,苹果通过向配件供应商施压要求降低配件售价,欲增加iPhone的利润。
前不久公布的财报显示,iPhone的季度销售首次出现同比下降,而营收也出现13年来首次同比滑坡,并可能在三季度出现连续下跌。随后,投资者对苹果的信心开始动摇,股价也出现了大幅下跌。可以说,苹果现在已经走到一个拐点,突飞猛进的销量和业绩增长已经不是苹果的常态。业内人士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利润率成为苹果维持业绩水平的途径之一。苹果强势压价其供应链供应商30%,使供应商利润率面临巨大压力。但由于苹果配件周边市场非常庞大,在利润的驱使下,对于苹果的强势,有些供应商也不得不服从。
在2014年iPhone6推出之前,相关配件市场就已经暗潮涌动,制造厂商的订单源源不断。有配件商家就表示:几年前一个MFi移动电源,成本价40左右,出厂价是成本价的3倍,市场价是成本价的7倍。正因为苹果配件市场的巨大利润,苹果早在2011年7月就推出了一项名为MFi(“Made for iOS”)的项目来抢这块肥肉,控制了苹果配件市场。生产厂家必须获得MFi认证授权的许可才可生产配件,而未获得苹果认证的配件生产企业,将被认证芯片限制。第三方配件制造商必须加入苹果MFi项目,签署协议并支付MFi授权费,苹果也因此获得了高额的利润分成(20%~25%)。苹果公司会针对这些配件商分配一个特定的序列号,并包含了特定的认证芯片。但与此同时,认证芯片可以被复制,但一旦被复制,苹果公司将可以通过软件更新,禁用没有经过授权的配件产品。而苹果的强势会对配件厂商的规格、质量作出各种限制,对整个环节的生产、供货牢牢把控,制造商的产品在出入库前都要经过苹果专有软件扫描,苹果还会要求掌控到每个原件的去向与损耗。
由于苹果过于强势,获得苹果MFI授权认证的配件厂商只能是跟在苹果后面喝汤的角色。比如苹果的软硬件生态连接一切的布局在进一步推进,对于配件都有较高要求。不少配件制造商在自身技术与能力范围内,可能达不到苹果对于配件在技术上的高标准,这无疑也会拖累苹果品牌的稳定性与生态布局的步伐,也会导致苹果配件产业链上的矛盾与利益对立的紧张态势。而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类似倍思、rock、纳斯等都是获得苹果MFI项目授权即做苹果按键,又做金属框的知名品牌商家,同时还是苹果配件加工厂。”但苹果若以用户体验与安全性为由对磁性或金属边框下封杀令,导致配件商利益受损,反过来还可能会导致苹果配件产业链的焦虑与利益冲突。
面对苹果的现状和压力,供应商们不得不摆脱对苹果的依赖,转型寻找其他市场。在市场份额逐渐走高的国产手机客户就成为了苹果供应商争取的对象。
德赛电池供应电池产品份额超过苹果手机用量一半,这家公司从去年开始进入国产手机市场。从2015年财报可见,德赛电池的苹果订单占到公司营收的近70%。苹果市场低迷也直接导致德赛电池净利润和毛利率双降。德赛电池注意到对大客户的依赖,并开始改变这一局面,拓展国内智能手机客户,在小米、OPPO、VIVO供应份额约三成。去年年底进入华为供应商名单,目前尚没有供货,今年的主要目标是吃下华为一部分市场,另外是进入笔记本电脑市场。
苹果市场萎靡,强势压价来获取毛利润,也许短期内会尝到甜头,但就长期来看,这势必会影响与供应商们的合作。供应商不傻,追求利润才是合作的前提,苹果的强势已经破坏了这个前提,那合作也可以到此为止。已经失去市场主导地位的苹果若再与供应商们决裂,那无疑是在自掘坟墓,最后落得众叛亲离的结局。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