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脸时代终结!《封神传奇》是怎么玩砸的?水煮娱
《封神传奇》难封神。从上映后的各种迹象看,它正在将2016年第一神片的头衔稳稳接在手中。当各方吐槽如山呼海啸般袭来,《封神传奇》或许正在成为中国电影盛世隐忧的一部启示录。
截至7月29日9时,影片加上预售之后的累计票房为2230 万,豆瓣评分却仅为3.8分。由于观众口碑带来的负面效应,它将很难具有持续的票房后劲,更难背负复兴2016年暑期档的重任,最终难免止于卖座,却难成爆款。
这本是一部具有所有大片卖相的电影,李连杰、梁家辉、古天乐、范冰冰、黄晓明、杨颖组成一线明星阵容、3.5亿大投资、好莱坞特效、封神IP……所有能够吸引眼球的特质都集合在一部暑期档电影中,它既回应着那个《英雄》开创的大片时代,也呼应着当下热得烫手的魔幻电影风潮,但所有的票房企图,也许都将被观众口碑坍塌所摧毁。
比起影片槽点本身,我更想探讨的是:为什么一次寄予片方巨大野心与努力的本土魔幻电影尝试,却换来如此严重的观众吐槽,影片的问题和当下的中国电影票房寒潮,到底有怎样的潜在关联?
在《封神传奇》到来之前,整整半个暑期档的票房寒武纪里,从片方、参与票房保底的资本玩家、发行,到一线影院,都身陷在一个爆款空缺、票房停滞,一切都似乎愁云惨淡的境地里,所有人都在追问同一个问题:市场结冰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好电影,可是为什么拥有了足够多的资金、技术和明星,偌大一个电影产业却生产不出观众爱看的爆款?
《封神传奇》此刻的出现,或许为这一切提供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答案。
它或许无法帮中国电影回答那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如何生产爆款?但却可以回答另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怎样避免在投入巨大的资源,付出巨大的努力后,却换得一场盛大的口碑坍塌?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电影为什么有钱也做不好爆款?
《封神传奇》到底是不是2016第一神片?“西方魔幻混搭东方神话”令观众严重水土不服
如果失去对结果的观察,也就是《封神传奇》的最终产品——电影本身,那么一切对原因的追问就都失去意义。
那么《封神传奇》到底是怎样一部电影?
如果将观众的吐槽总结成一句话,那就是:明星造型是黄金圣斗士决战教主哥特风,画面是网游风一万个辣眼睛,特效是《魔戒》空降东方神话世界,台词是无厘头路线让观众顿失一万点羞耻心。
但如果将所有问题归结为一点,那就是:水土不服。
一个所有观众都无比熟悉的《封神榜》故事,最终被改编成了一个从影片类型、故事、特效到人物造型都全面西方魔幻电影化的作品,它的结果,必然是观众的各种无所适从和全程尴尬癌大爆发。
这是编剧导演有意识给自己出难题,一部东方神话史诗怎么能拍成一部《魔戒》呢?
从故事上看,《封神传奇》已经完全脱离了原著,雷震子一路上很认真地寻找秘密武器,很认真地和baby谈了一场悲剧的恋爱,很认真地在大结局力战大魔王,影片的任务是要让雷震子这个角色逐步赢得观众的认同,观众喜欢上他,就会接受一个《魔戒》式的西方魔幻故事设定。
但这却并不是观众最想看到的《封神》传奇。
也就是说,这部电影从故事结构开始,到它的服装、特效、台词,都是人为设计、闭门造车的产物,导演硬把一个东方故事改编成一部《魔戒》的后果,就是电影太不接地气太辣眼睛,也难免遭人诟病。
但是我为什么认为片方为电影做出了巨大努力?我认为值得肯定的有两点。第一是特效。
从姜子牙与妲己仙妖斗法、哪吒大闹东海等相关桥段中,看得出来片方为了这些特效花了大价钱,从本片导演许安的个人资历看,他并不是一个成熟的商业片导演,但却是一个不错的特效师,这也保障了本片特效制作层面的品质。
可是好的特效,和让观众认可的特效,不是一回事。
编剧和导演给自己挖了一个坑,就是用西方魔幻硬套东方神话,所以无论城堡、皇宫、戈壁、荒原、大海的外景和特效配合多么磅礴大气,当一座《魔戒》式城堡空降纣王王宫时,观众绝不会为之鼓掌。但这份花钱的诚意至少值得赞赏。
第二是片方集结全明星阵容打造东方魔幻系列的努力。与此前古装题材的魔幻电影相比,《封神传奇》至少可以看到片方巨大的创作企图。李连杰、梁家辉、范冰冰、黄晓明、古天乐、向佐、安志杰、陈小春、祖峰、许晴、文章等十数位明星纷纷上阵,这样的星光可能在今后是很难看到了。
电影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把这么多中港明星不同表演风格捏合在一起,比如李连杰、梁家辉这样的演员,他自己的戏肯定没问题,问题出在角色设定和他们与其它演员的互动上,如果所有演员的表演都不合拍,这样的整体演出就只能让观众集体出戏。
归根结底,这部电影的所有问题,或许就出在了东方神话和西方魔幻的落差上,用西方魔幻电影方法论为东方史诗“封神“,从一开始就出现了偏差,差之毫厘注定谬以千里。
《封神传奇》为什么成为一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票房游戏?失控的大片和观众观影体验缺失
回到故事之初。从结果出发看过程,《封神传奇》到底有怎样的问题?
大片,成为整部影片最大的看点,但也是影片的命门。
从影片立项的那一刻起,从阵容组建、制作、宣传物料到口碑引导,影片一直在传递给观众的,就是这是一部中国电影超级大片,但最终观众看到的,是一部中国电影超级神片。
在影片制作的过程中,观众对于这类“魔幻风格+全明星阵容+特效加持”的电影,早已经过了《寻龙诀》等本土大片的洗礼,如果要打动观众,必须给观众些不一样的东西。很可惜,整个创作团队将“更大(特效)更高(成本)更强(明星阵容)”当成了影片突围的法门。
而最大的问题恰恰出在了大片两个字。正如片方的介绍,影片集结了全球包括中国、美国、英国、瑞典、加拿大、韩国和新西兰等多个国家共12间公司进行通力合作,并有超过20间姊妹公司提供支持,总计超过2000位后期人员。后期制作仅特效镜头这一项,数量就超过了2200。
为了实现东方神话与西方魔幻混搭的效果,影片找到了参与制作《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及《变形金刚》系列的美国TIPPETT、BLUR、HYDRAULX以及韩国DEXTERDIGITAL等顶级特效公司合力打造完成。
西方特效团队 介入下,影片必定充满了魔戒、魔兽等元素的好莱坞大片即视感,但当影片呈现出的,是西式魔幻风的建筑,西方童话的人物形象,黄金甲风格的装扮时,这种中西混搭的混乱与失序也正来自于如此庞大的团队协作中,创作团队缺乏一种整合的能力。
也就是说,片方巨大的投资,却并没有换来预期的效果,从产品生产来说,就是一种巨大的投资的浪费。
另一个大的问题,在于制作团队对观众体验的研判严重不足。
用互联网思维看待观影,娱乐体验才是观影的核心,无论片方投入怎样的人力物力,观众要的是结果,也就是电影好看。可是当片方将“封神榜”——一个具有完整世界观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改编成“在那遥远的东方国度,有一群人和神……~“这意味着一场巨大的冒险,这种对于观众体验的挑战,代价由谁来承担?当然是片方。
《封神传奇》的“厚积”,却并未带来“薄发”,背后是严重的魔幻影视同质化。从《花千骨》中的上仙居所到《封神榜》中的纣王王宫,同样直接照搬《指环王》,影片中质感不足的道具和布景,雷人的服装和造型,脸谱化的人设和《魔戒》式的剧情,早已令观众产生严重审美疲劳。
于是,当片方期待用一场暑期档明星阵容最强大、视觉特效最炫酷的大制作征服观众时,却忽略了观众最想要的,并不是大片本身,而是一部记忆中的东方神话传奇,当这种集体观影期待得不到满足,片方迎来的必定是一万吨的吐槽。
《封神传奇》的超豪华明星卡司,为什么难以撑起票房?
没有疑问,《封神传奇》就是暑期档阵容最强大的华语片,但这也许正是影片留给中国电影最重要的启示:票房看脸时代的终结。
所有人都明白,在一个电影项目急速前进,明星片酬更是极速前进的中国电影盛世,要集结《封神传奇》这样的明星阵容,需要多么大的努力、资源和人情投入,这也许正是片方最大的诚意所在。
但《封神传奇》也同样证明了,明星个人票房号召力的累积绝不会和影片票房划等号。当观众被一部部烂片洗礼之后,看脸依然是选择影片的重要指标,但绝不是唯一指标——除了传说中的粉丝电影。但是《封神传奇》的主演阵容,依然是明星演员,而非小鲜肉。
从大数据来看,明星号召力更多体现在影片的开画票房,能够决定影片票房持久力的,只能是影片的内容。也就是说,《封神传奇》的超豪华阵容即使减去一半,其实也并不会对影片票房产生致命影响,最大的问题,还是剧本。
这也是观众的核心疑问:为什么不用一个明星的片酬,写一个更好的剧本?
可以预见的是,《封神传奇》之后,类似的超豪华阵容会越来越少。未来的大片明星阵容,会是定位更加精准的定点投放,通过明星阵容的搭配假设出一个票房覆盖力相对最优的阵容。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场粗放式明星阵容模式向集约型明星阵容模式的大片转型,或许正是从《封神传奇》开始。
李连杰的中国式大片14年:从《英雄》到《封神传奇》,封神还是涅槃重生
一切都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从表面上看,魔幻大片一直都是市场关注的热点,《封神传奇》不仅集结了博纳、华谊、爱奇艺、阿里几家公司的力量,在演员阵容上也邀请到了李连杰、范冰冰、黄晓明等一大批一线的大牌演员,加上超三亿投资,看上去这是一场万事俱备的票房掘金之旅,但影片最终欠缺的东风是——观众缘。
从影片票房前景看,尽管首周《封神传奇》可以凭借一家独大的声势大量攫取票房,但一旦进入第二周,面临《爱宠大机密》以及《盗墓笔记》等强片竞争,面临口碑劣势的《封神传奇》将可能面临排片和票房增长的巨大压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封神传奇》的最终票房命运,将决定中国式大片的未来命运和游戏规则:玩不玩,和怎么玩。
作为中国星八年后重出江湖的首部电影,影片无论投资还是阵容的豪华程度都令人咋舌,片方的目标非常清楚,就是集中全部资源打造一部爆款大片,拿下暑期档,但是从公布预告片和剧照开始,影片就陷入了持续的舆论争议中。
这匹暑期档的票房骏马从一开始就在观众对于影片造型、特效的强烈吐槽声中猛然勒住缰绳,它的票房命运,早在此时,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站在一个吃瓜群众的角度观察,《封神传奇》的口碑受阻,是中国商业大片时代泡沫破裂的一个典型案例,映衬着由大明星、大制作堆积出的传统大片与新时代观众打交道时对游戏规则认知的不足,也反映出观众正在用脚投票重新改写大片的定义。
当中国电影市场进入一个拐点,大片依然是这个电影市场的刚需,观众永远想看好的大片,但是电影人需要重新找寻大片的爆款之道。
当整个市场都在期待一部新的爆款大片的时候,《封神传奇》并没有提供市场想要的答案,片方尽力集结了顶级的明星阵容,投入了巨大的努力,试图开创一个东方魔幻系列。但却没有盼到市场的投怀送抱,反而遭遇了新时代观众的集体吐槽。它的命运,成为中国式大片兴衰的一部分。
《封神传奇》的故事犹如中国电影盛世的缩影,在大势洪流面前,再大的巨片也好似蝼蚁飘萍,随着风潮起落;当传统大片那一套给观众看脸的老招数不再管用,《封神传奇》用还在用老办法对付今天的新观众,怎么赢?
大片不死,它只是凋零,如今的中国大片缺乏的不是特效,也不是顶级明星阵容,而是真正打动人心的故事、角色,甚至是演员一场走心的演出,就像李连杰梁家辉他们在过去那些经典中曾做到的那样。
无论《封神传奇》是不是2016年第一神片,这都将是一部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中国式大片,《封神传奇》的身后,是中国式大片的高歌猛进的14年,也是虚妄浮夸不断集结的14年。
从2002年的《英雄》到2016年的《封神传奇》,在14年中国式大片的跌宕起浮中渐渐变老的李连杰,或许可以视作这个大片时代的注脚,一个略带沧桑的注脚。在影片中,中了妲己咒语的李连杰饰演的姜子牙回到了少年时,特效可以帮助李连杰找回少年的容颜,但当年那个李连杰的少年神采,特效却再也找不回来了。
为什么全明星年度神片《封神传奇》成不了票房爆款?因为大场面、大制作、大明星早已不再是票房成功的保证,好看才是检验电影票房的核心标准。当中国电影看脸时代终结,走心才能成就现象级的票房传奇。
来源:新浪专栏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