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装、环球时报、新华网,传统媒体在插入影视圈?水煮娱

/ 娱乐资本论 / 2016-08-09 10:28
新华网的好友,在推荐他们旗下一个分社出品的一部青春喜剧类网大,其题材还是“护士女友”。

作者:宋佳音 本文首发:娱乐资本论

“《男人装》要进军影视圈了,正筹备网剧《男人装不装》,讲述男人装逼那点事。”

早几天,偷偷订阅了《男人装》的小娱发现,原来我装也要脱下纸媒的薄纱,开始做网剧了。

另一方面,在一个沐浴着高尚情操的群中,小娱也发现,群里那位新华网的好友,也在推荐他们旗下一个分社出品的一部青春喜剧类网大,其题材还是“护士女友”。

已离职的《时尚先生》前主编李海鹏,不但入职了韩寒的亭东影业,还在走之前把包括时尚杂志在内的纸媒整体趋势形容为“着火的房子”。“你跑得了吗?这是一个全世界的现象,都在下滑。”

李海鹏经历了新闻行业最好的时代,却很早就判断“新闻已死、资讯已死”,就在李海鹏离开之时,《时尚先生》卖出了《太平洋大逃杀》和《黑帮教父最后的敌人》两篇特稿的影视改编权。

可以说,他开创了新闻特稿商业变现的先河。

而和他一样的众多纸媒人,也看到了依靠内容进军影视的可能性。

除了李海鹏刚刚离开的《时尚先生》,《环球时报》、《新京报》、《男人装》、新华网等传统媒体用股权投资、内容变现、联合出品等姿势已经进插到了影视行业。

可以说,这些传统媒体的表达方式已经落伍,而影视行业却站在了资本和观众的麦克风前,放大了收益的分贝。

最体面的时尚行业,却是那个“逃”的最快的

一般人心中,时尚杂志总是最为光鲜亮丽的存在,就算《等风来》等作品一直以嘲笑他们为乐,但作为平媒最后的体面,他们就算被揶揄也要摆出骄傲的POSE。

但没想到,时尚杂志如今却也面临的是停刊、人员流失等种种危机,转型迫在眉睫。然而,在传统媒体向影视行业转型的过程中,时尚行业是那个走的最快的。

相较于新闻纸媒,时尚杂志与影视明星联系更加密切,生产的内容更加娱乐化,因此他们天然比新闻媒体更具有亲近影视的基因。近年来,许多时尚媒体集团纷纷在内部成立影视文化工室,打造一些与杂志内容相关的影视短剧,但是在当前影视业进入到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时代,这种作坊式的运营难以获得竞争优势。

相比之下,时尚传媒集团旗下《男人装》杂志社则走出了一条内部孵化影视团队,最终并成立公司独立运作的转型之路。

《男人装》中有一个固定的栏目叫《沙发女人》:每期都会有一些性感漂亮的美女来聊一些女人知道男人不知道的事情,《男人装》创办了12年,这个栏目也做了12年,前前后后大概聊了100多期,深受读者欢迎。在《男人装》杂志上,栏目是美女的性感大片配合文字的平面形式,然而乱码传媒将漂亮的姑娘请到演播室现场当面聊,于是《沙发女人》就被改造成了《女人装不装》这档谈话类的视频栏目。

这也是时尚杂志的ip转化为互联网影视ip的一个尝试,未来也许还会有更多的实践来不断的探测文字与影像艺术之间到底存在多少转换的可能和创新的空间。

乱码传媒是从时尚集团独立出来的影视娱乐公司,《男人装》衍生出的视频产品完全由乱码传媒制作。公司的法人代表是《男人装》六年的员工许若仪,时尚传媒集团通过提供独家的授权和资源等方式成为股东。

许若仪告诉娱乐资本论,《男人装》甚至是时尚传媒集团为乱码传媒提供的资源主要有:

1.品牌授权:背靠时尚传媒集团以及《男人装》的品牌优势,乱码传媒的项目比较容易在市面上众多的项目中脱颖而出;

2.明星名人资源:目前乱码的节目《不装》每期都有明星零片酬出境,他们除了在节目中出镜的同时也会为《男人装》杂志拍摄大片;

3.广告资源:时尚传媒集团拥有专业的商务团队和丰富的商务资源,因此乱码传媒出品的节目相关广告业务全权由时尚传媒集团代理;

4.宣传资源:乱码传媒出品的视频节目,时尚传媒集团都会给予宣传资源的配合,集团各个刊物包括旗下的微信微博新媒体也都会配合上一些硬广,影片女主角还拍摄了《男人装》八月刊的大片。

另外,大批时尚人士离开时尚行业去向影视行业。

除了李海鹏,日系时尚杂志《昕薇》主编吴惠文离职,现在的她已是艺人孵化公司“时尚全明星”的创始人,承接之前《昕薇》的“中国女孩模特大赛”,创办了以“素人养成,明星孵化”为特色的时尚全明星选拔大赛。

特稿、《读者》变现背后:影视行业对于内容的饥渴

今年3月,《时尚先生》杂志的一篇特稿——《太平洋大逃杀》的影视改编权,被乐视高价购买,根据内部人士消息,费用大约在 100 万元左右。现在市面上,网文改编成影视项目的版权费大概为 20—50 万,热门网络小说的版权费最高为 200 万左右。

特稿变现,表现了影视行业对于优质内容的饥渴。

近几年,资本力量给影视市场带来了猛烈的助推,影视市场一片繁荣的表像背后,是优良内容的捉襟见肘。一方面各个影视公司对于优质IP的渴望是非常强烈的,另一方面,传统媒体的最大优势也在于内容,因此也催生了传统媒体以版权合作的方式进军影视产业。

娱乐资本论发现,读者传媒即是其中的代表,读者出版传媒旗下有8家出版社、13种期刊以及数字、动漫、户外媒体等多家子公司,每年出版包括《读者》、《飞碟探索》等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期刊13种,图书、音像制品约2000余种。2015年4月,读者传媒与优酷土豆集团旗下合一影业签署独家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共同将《读者》过去30年独家提供的300篇文学作品孵化成大电影。

另一个做(网络)大电影的,则是国社新华社旗下的新华网湖北分社,他们邀请了湖北武汉羽飞创意制作,并由芭乐互动发行、爱奇艺播出,并推出了《我的护士女友》。(详细剧情请看下图)

股权投资、联合出品,传统媒体的影视化动作可不少

在互联网视频和影视版权市场快速兴起的背景下,通过股权投资拓展影视疆域成了传统媒体快速切入影视行业的一种途径。

2013年6月初《环球时报》完成对陆川导演的独立电影制片公司【川制作】的股权投资,《环球时报》是以入股方式介入电影产业的第一家传统媒体,通过股权投资直接绑定了影视制作人才。 

2014年,前身为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浙报传媒增资天津唐人影视有限公司,投资金额1.0亿元,持股8.77%,通过投资的方式完成了其在影视业的初步布局。

不仅仅是介入影视行业,浙报传媒还试图打造贯通网络文学阅读、影视、动漫、游戏、衍生品的整个数字娱乐产业链;据了解,浙报传媒以及旗下文化产业投资公司东方星空,对文化产业进行了战略性投资和整合。东方星空文化基金已投资、培育了宋城演艺、华数传媒等上市公司,投资业务涵盖数字电视、影视、旅游文化、信息安全、新媒体和教育多媒体等文化产业的多个分支。

大型传媒集团靠入股影视公司切入影视行业,但是也有一些有实力的纸媒靠投资某一部影视作品取得不错的回报。例如《新京报》就联合出品了《万物生长》、《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电影,这种合作拍摄影视作品的方式也成为一些传统报刊试水影视业的路径。

传统媒体为什么能够同影视公司合作出品电影?一方面,除了资本的投入,传统媒体更吸引影视公司的主要还是主流的话语权以及积累起来的公信力和品牌影响力,即便传统媒体在今天影响力逐渐式微,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联手传统媒体也意味着将收获丰富的宣传资源和受众基础、丰富的广告客户资源以及潜在的政治方面的背景支持。

为了宣传《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新京报》曾经腾出一整个版面,刊登了电影的创意广告来公布郭富城这位新任“猴王”在此次电影中的造型。同时,《新京报》文娱事业部负责人孙琳琳也曾在采访中提到《新京报》还会同时着力拓展影视作品的广告植入及商务开发业务:“《新京报》有超过六千个广告客户,这是一个强大的商务资源库。”

与业内影视公司合作拍摄影视作品是传统媒体试水影视业的一条重要路径,不仅倚靠了专业的力量,同时也有利于整合双方有利资源使项目达成一加一大于二的双赢效果。

来源:娱乐资本论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