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其实这张互联网和你一样迷茫态度

B座12楼 / 洋平 / 2016-09-30 15:27
在互联网老手这边,抱怨也不小。一家提供互助保险服务的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总监,对招募新人这事儿心有余悸。「都是一张白纸,带起来很累。」运营总监发现新入职的年轻人,对...

7

李南毕业四个月了,在一家图片社交创业公司做运营。相比于四个月前的慢慢新鲜感,如今的李南,对每天早起上班这事儿,有点发怵了。「迷茫」,她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回顾自己的工作状态,做了一个总结。

每天被各种各样的鸡汤浇灌着,看微博里人们义愤填膺,朋友圈里又谁都比自己过得好,年轻人,似乎活该就是迷茫的。并且,失足进了互联网行业的年轻人,迷茫尤甚。

而在互联网老手这边,抱怨也不小。一家提供互助保险服务的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总监,对招募新人这事儿心有余悸。「都是一张白纸,带起来很累。」运营总监发现新入职的年轻人,对用户这个名词毫无感知。任务压着,面对白纸,他无力描画,只能一边指点,一边擦屁股。

一边是迷茫,一边是抱怨。不久前还朝气蓬勃的互联网,与一直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撞在一起,怎么就生出了这许多不留情面的尴尬。

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大学生缺乏进入互联网岗位的职业训练。但背后,也不只这么一个简单的解释。

它张开怀抱拥你入怀

互联网行业的秉性就被认为是更平等更自由,面目可亲的样子很受年轻人的青睐。

在三节课联合实习僧发起的《2016年度大学生互联网就业现状与态度调查分析报告》,这种青睐非常明显。2275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60%以上的大学生表示对毕业后进入互联网行业有极大的兴趣。

具体到“为何想要进入互联网行业工作”这一问题上,大学生之所以对互联网行业感兴趣,大多是因为“喜欢互联网更加开放、自由的氛围”,以及“有挑战、变化快,总能接触到新鲜事物”。这两个选项的获选占比分别达到了78.77%和74.64%。这几乎已经成为了互联网行业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最核心的吸引力所在。

互联网也张开了怀抱,本科英语专业毕业的李南,就是这样被拥入怀中。但相比骄傲而精彩的大学生活,她的这第一份工作,竟然是坎坷甚至痛苦的。

李南去到了一家做在线教育直播的公司做运营,看似匹配的英语类目,实际上并不能过给到她太多关于专业的发挥空间,英语专业成了她的非对称优势,却不能给解决掉她座位“运营门外汉”的天然弊端。

直接领导是个脑袋圆圆的胖哥哥,比李南大不了几岁,很温和却很一丝不苟,他不会指责李南什么,这时候,顶多就是脸微微发红,叹口气说,算了,我来弄吧。

事儿又没做好,几个月过去了,李南还是不具备那套所谓的用户感知,不懂如何去和用户打交道,觉得这只是一份客服的工作,而且也没有明白这样的对话其实背后隐藏的是用户数据和用户习惯的价值。

更糟糕的是,在公司呆的久了,她还看到了一些从前并没有注意到的问题。钱,老员工私下抱怨,说好年中就要完成的A轮,到现在也没有消息。这些抱怨,逼得李南不得不站高一点想问题,加上自己的不在状态,忧虑把她狠狠装了个跟头。

一些显而易见的原因

其实,大部分互联网创业公司内部的问题,早就是行业内的常识,融不到钱是常有的,濒死也寻常。但这对新入行的年轻人来说,实在有些不可想象。

说到底,是幸存者偏差。就像要害处弹孔少的飞机才会返航,被计入统计。只有混的不错的创业公司,才有大嗓门,在媒体和资本的追捧下,叫嚷出一个歌舞升平的繁荣市场。具体到任何一家二三十人的创业公司,可能就是弹孔遍布,摇摇欲坠。

这个现象不好接受,但你光忧虑也没有用。而看起来,自己职业技能上的落后,似乎更值得转成一种积极的忧虑。不过,状况好像没有那么简单,社会可不是一个成功学课堂,「只要你努力了,你就能得到你想要的,」这种屁话,又是个幸存者偏差而已。

一来,职业教育是脱节的。这大概算的是几乎所有行业所面对的问题。大学所提供的教育,从通识到技巧,终究还是与社会和职场要求隔着一层的。

当然,你可以说,职业教育这个本分,原本就应该在具体的工作中获得。然而互联网行业现在的状况,却让这种习得变得愈加困难了。

在上述报告中,有大学生最希望从事的互联网岗位已经悄悄变成了“运营”,有39.43%的大学生表示最希望从事的互联网岗位是「运营」,21.93%的大学生则表示最想从事的岗位是产品岗。可是,这些岗位那么新鲜,可不想市场、销售、文案,那么指向明确。

就拿运营岗来说,在希望从事这个岗位的大学生中,能清晰界定“运营”是什么的仅占19.4%,而“只知道有这个岗位”的大学生则占比21.07%。产品岗的数据就更惨淡了。

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在这里变成了障碍,新生出来一套工作系统,催生了超过我们原先常识的各种岗位。更重要的是,这些岗位仍旧在剧烈的变化中。

比如产品经理这个岗位,从无到有,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书的推动下,又成了显学,它背后纠缠着用户需求、开发、研发、营销以及管理运营的一系列策略管理,入门难度实在不低。不过,这个看起来跟CEO一样考虑问题运营权利的岗位,却在一段时间后开始不那么吃香了。

业内人说,下一个时代将是运营驱动的时代。运营又是什么呢?在弄清楚广义上的运营以后,你会发现,这个岗位又在迅速进化和细分,划分越来越精细,比如负责活动运营,那么可能就会专职于拉新。这样的变化速度,对一个刚进入行业两眼一抹黑的年轻人来说,实在是很难适应的。

归根结底,这是因为,互联网也是一个半大小子。两个年轻人撞在一起,在比试速度至于,也只能小心地掩藏起自己的迷茫。

两个半大小子

大学是一个讲究精神性的地方,但进入社会,精神性就显得悲情,如果在互联网行业,精神性就有点滑稽了。

因为互联网也不过这么多大。像一个二十岁的小伙子,没钱,没思路,却满腔的干劲和欲望。互联网就像一个社会新人一样毛糙,被阳光一照,脸上那些若有若无的绒毛变成了一层浅浅的金边。

当BAT在一片蛮荒之中起势,完成了原始积累的中国互联网,开始进入狂躁的青春期。被眼前的东西撩拨着,大军涌进模式创新之中,在各种工具完成了信息对等以后,便是线上线下的博弈,O2O的焦土战争,尽管也有攻城略地,更多却是年轻人撞了南墙以后的一脸懵逼。

中国的互联网鲁莽,兴奋,充满爆发力。它成长地太快,超过了身边其他的领域,它白天飘飘然,夜晚又觉得自己一无所有。它还有一个注定要改变世界的野心,当然,也有与之相配的潜力。

年轻的特点:反应快,一根筋,扎堆,情绪化。像突然抽了芽一样长高,却没来得及填上血肉,瘦了吧唧还偏科。关键是,被认为前途不可限量。满不在乎地谈论性,事实上却从未经历过真正的高潮。你听听塞满耳朵的「万物互联」、「大数据」,便是这个年轻人在饭桌上畅谈的荤笑话。

这与那些在大学里享受了自由和光芒以后,兴冲冲进入到某个行业,准备卷起袖子大干一场的年轻人,一模一样。

你们的确迷茫,甚至煎熬。因为你们都成长地太快,都从一个舒适领域迅速进入到另一个陌生的境地。而这种情绪总是意味着改变。

互联网这个半大小子在成长,这也意味着,身在其中的互联网年轻人,如果你不能赶上他的成长速度,你若总在这种迷茫中,也许有一天,你习惯了迷茫,习惯了煎熬,习惯了这操蛋的生活,然后对那些斗志满满、肉体新鲜的后来者,漠然抱怨:世道就是如此。那你已经被远远甩到后面了。

如此说来,迷茫和焦躁其实是一种正向的情绪,因为它意味着全局性的思考,它酝酿着改变。迷茫的年轻人,你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去寻求改变了。至少,先把最表面的职业技能教育,补上。

【来源:B座12楼   作者:洋平】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