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音乐产业发展的风口,如何推动音乐与互联网的融合? 水煮娱
(原标题:中国音乐产业“破局”正当时)
站在音乐产业发展的风口,如何推动音乐与市场对接、与互联网融合,如何引导日益火爆的音乐节加强自律规范,激发音乐产业的创造活力,是当下国内音乐人最为关注的焦点。
12月3日、4日,由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的“2016音乐产业发展论坛”在四川成都举办。结合当前音乐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热点,来自国内外的知名音乐人就音乐产业发展面临“音乐+城市”和“音乐+互联网”等核心议题,共同探寻音乐产业“破局”之道。
音乐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近年来音乐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在中国文化产业中的比重日益提升,并且拥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近期,由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音乐产业促进会发布的《2016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音乐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达到3018亿元,超过动漫、游戏,成为文化娱乐行业的增长亮点。
《报告》指出,在中国音乐产业主体规模稳步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以优质原创内容为核心、以突破产业边界为路径、以分享经济为纽带的“音乐+”发展模式成为音乐产业发展的新生态,“创新、跨界、融合”成为2015年中国音乐产业发展的新气象。
在业界看来,2016年是音乐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行业规则逐渐完善,政策、市场日趋成熟。以音乐产业重镇四川成都为例,据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窦维平介绍,今年四川省已初步形成积极推动四川音乐产业加快发展、跨越发展、良好发展的大好局面,尤其是成都率先出台了支持音乐产业发展的制度措施,基本构建了相对完善的资源体系。
值得注意是,尽管音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但各种瓶颈问题也逐渐凸显。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播放设备的发展,音乐的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也在不断变化,传统与创新、艺术与商业、本土与国际在变革中激烈碰撞,或融合或对立。国内音乐产业在原创力、版权保护、品牌建设等方面面临的挑战也日益突出。尤其对于地方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来说,能否推进产业快速发展,将其打造为城市名片,能否借助互联网的风潮实现音乐产业的新一轮升级,是他们最为关注的核心议题。
用音乐打造城市名片
有很多音乐讲述着城市的故事,也有很多城市因为音乐闻名于世。在当前音乐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作为城市名片之一的音乐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次论坛邀请到多位国际知名音乐节操盘手,与国内从业者分享了“音乐如何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城市”这一议题。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世界音乐博览会WOMEX,在举办专业音乐活动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WOMEX首席执行官Frank Klaffs认为,充满活力、丰富的音乐活动对城市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大有助益。Frank Klaffs表示,音乐之城应建立在对当地音乐文化专注和推动的基础上。同时,通过纳入电影、旅游、贸易等多元热点,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音乐之城的建设也需要政府进行相应的扶持,例如在政策上对音乐企业、音乐人更多倾斜,加强相关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等。
西班牙巴塞罗那城市文化中心总监Carles Sala Marzal以巴塞罗那的声纳音乐节为例,强调了音乐对于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声纳音乐节每年可吸引十几万观众参加,仅门票收入就达1200万欧元,加上相关产业,最高可获得收入9400万欧元。Carles Sala Marzal表示,当地政府为了做好音乐节的品牌推广,不仅会主动与交通、安保等相关部门协调,保证全球各地乐迷得到高质量的体验,同时,还会将部分打造出国际品牌的音乐节移师国外大城市举办,借此将巴塞罗那的城市文化传播到全球各地,并增强音乐节自身的影响力。
在国内,打造金融中心、科技中心是不少城市的目标,但对成都来说,繁荣音乐艺术、发展音乐产业,建设中国音乐之都、国际音乐名城,才是锦城的长远目标。据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师江介绍,成都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支持音乐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大力发展音乐产业,围绕音乐创作、版权、品牌、消费、互联网、乐器、设备、设施等培育一批植根于成都,辐射全国、国际的音乐人才和企业,打造现代音乐产业链,成为领先全国的音乐生产地、版权交易地、演出汇集地,并明确了具体的支持政策,力图把成都打造成为影响国内音乐潮流风向的领军城市。
那么,一座音乐城市的典型标志是什么?对此,影响城市之声创始人张然、英国利物浦Sound City创始人Dave Pichilingi、城市理想音乐节副总裁张凯分别结合自身实践认为,在音乐创作上的独创性、音乐节举办的持续性以及对于音乐产业坚持不懈的耕耘和实践是建设“音乐之都”的核心。
互联网打开音乐产业新格局
近年来,互联网为音乐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实现互联网与音乐产业的有效融合,创造出更大的产业价值,成为了音乐产业各方思考的焦点。
网易云音乐副总裁丁博表示,互联网时代的音乐获取方式、创作方式以及推介模式都发生了变革,而音乐产业传统的营利模式在被互联网冲垮之后,需要重新建立新的营利模式。然而,目前业界虽然看到了音乐与互联网跨界融合的趋势,但对于如何寻找到并建立起新的营利模式,仍在探索过程中。
摩登天空总经理、草莓音乐节创始人沈黎晖对丁博的看法深以为然。他表示,互联网拉近了用户和音乐人之间的距离,提升了音乐宣发的效果。作为传统音乐企业,摩登天空如今也在尝试成为一家互联网公司。事实上,在沈黎晖看来,传统唱片公司与互联网公司的界限正在被打破。
乐视音乐战略高级总监张昭轶则进一步认为,互联网与音乐的融合为整个产业带来的巨大影响,并非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乘数效应。张昭轶以乐视在网络直播国内演唱会的尝试为例,提及2014年乐视首开先河,在网络直播汪峰鸟巢演唱会。现如今,演唱会在线直播已成为票房、赞助之外的新的主要盈利渠道,并吸引了腾讯、优酷土豆、爱奇艺等视频网站积极加入。
在丁博看来,互联网在音乐产业的“野心”,最终是要实现整个音乐产业的升级,让音乐产业变成一种商业模式,包含演出、制作等。“目前值得业内思考的是,如何形成一个更好的、更全面的音乐产业结构。这个结构绝不是单纯利用互联网做一个渠道,一个平台,而是要让中国音乐产业产生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于帆】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