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聚餐”的另一种可能
口述:Nicole Chen
我留学时,国外有很多轻松愉快、以朋友家人聚会为主的餐厅模式。回国后我调研市场,一直在思考:怎样的西餐厅,能给市场带来亮点?
过去,中国人聚餐会选择中餐酒楼或五星级酒店,一个包间里,十几人围着一张大圆桌坐下,边上放台电视机供娱乐。而西餐厅给人的印象则是浪漫的,或者是商务的、让人拘谨的,自己吃自己的一份餐品。
事实上,市场上聚餐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一些企业、家庭,想尝试在轻松愉快的、外国情调的环境下举办活动,找不到合适的场地。结合国外生活的经验,我认为在广州可打造一家打破传统、以聚餐和分享为主题的西餐厅。
改变中国聚餐方式为了聚餐主题,我们首先在餐厅空间设计上下功夫。根据不同的功能和场景,我们将餐厅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在讲究“坪效”的年代,餐厅通常把桌椅排得密集,为的是在更小的空间内创造更多收入。我们共有65张桌子(长桌也按一张桌子计算),但只有12张是二人桌,其余都是四人座以上,而且桌椅间距宽敞。这是考虑到当餐厅内客流大的时候,如果桌子与桌子之间没有充足距离,两组聚餐者会相互打扰,造成尴尬。
充足的空间带来良好的体验感,但同时会牺牲掉一部分的营业额。不过我们更注重体验,而不是一味冲高营业额。我们计算出,在每一餐都八成以上入座率的情况下,按照晚餐人均150块钱消费,翻台两次,加上下午茶时段的消费,226个餐位已经足够覆盖我们的成本,不需要增加太多餐位。有意思的是,因为餐厅带来了全新的、优质的体验,开业时的状况比我们预想的好很多。
虽然聚餐是真实需求,但要让人们反复来聚餐,却需要我们考虑更多。广州是国内餐饮产业最成熟、竞争最激烈的城市,我们要脱颖而出,不但菜品要有特色,还要综合打造用餐体验、品牌和文化生活方式。
餐饮的粉丝经济首先,广州人的消费很理性,消费额与上海北京相比偏低。因此我们在设计模型时,定价不能高:这就决定了需要选择面积大的场地。小的场地,销量上不去,客单价会被拉高。场地大,营收高,加上西餐制作成本没有中餐高,我们有更充裕的资金投入到提高餐品品质和场地运营上,做出性价比更高的体验。
其次,我们要思考:我们打造的模式是否刚需,客人会不会重复消费?通常情况下,这么大的场地会被打造成“餐吧”,以做酒水和茶点为主。但我们坚持重心摆在正餐。因为三餐才是刚需。
此外,选址必须在一线城市的CBD。聚餐对商务人士来说是刚需,选址CBD意味着可就近服务一大群白领和商务人士。事实证明,许多公司内部聚餐和外部宴请,都喜欢在这里举办。而且,商务人士的见识和眼界决定了,他们能够理解和喜欢我们餐厅的文化、调性以及倡导的生活方式。
而且,我们还设置了pop-up快闪店,跨界联手其它品牌,限时推荐潮流商品。对餐厅总体营收而言,快闪店的收入可以忽略不计,但它为我们传达美好生活方式提供了窗口。跟我们合作的品牌必须是提倡美好生活方式、理念和气质,和我们合拍的品牌。我们需要不断做带来新鲜感的事情,走在别人的前面。
目前,我们的餐厅主要有以下三类粉丝。首先是曾在外国居住或读书的一群人,回国后想寻找国外餐厅那种情调氛围和用餐体验。这也是我个人创办The eating table的情结。第二类是一群追求生活品质的女性,她们会定期带朋友带家里人来聚餐,参加分享会。分享会,我们针对女性来设计,女性是美好生活的消费主力。这群客人反馈,table的活动很有趣,丰富了他们工作与生活之外的优越生活体验。第三类是办公人群。CBD里的世界500强企业是我们的主要客户。很多公司和我们签协议,为员工提供折扣优惠的用餐福利。
目前,我们已具备媒体化和平台化属性,制造话题,聚合资源,形成能力,在吃饭以外与客户产生更多粘性。现在餐饮业里抄袭和复制很常见。但我自信,我们的外壳可能会被抄,灵魂却带不走。
来源|经济观察报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