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想看”到“要你看”, 微博算法“绑架”了谁的选择权?
“袁立手撕《演员的诞生》节目组”、“袁立讨薪过程艰难”、“袁立自曝被淘汰内幕”……
“这两天上微博被推荐了好多次类似消息,我昨天已经看过了,可今天刷微博的时候还是推给我。”周围几位朋友聊起最近使用微博的感受时,都不约而同对“袁立内幕”的信息轰炸表示了郁闷。
因为被这种推荐内容搞得很恼火,朋友中最爱较真的小杨告诉懂懂笔记,微博首页给她展示的内容跟以前变化很大。“每次新版本上线我都会及时更新,除了分享故事功能,突然发现现在微博首页内容也不一样了。”她感觉对这种变化很别扭,“没注意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看不到我关注的所有名人、朋友的消息了,想看林更新‘吃鸡’被王思聪骂都要到搜索栏去找,太不方便了。”
不仅是周围好友因为“推荐”影响了刷微博的一贯体验,懂懂笔记发现,在知乎社区上,也有很多网友在讨论微博内容大量重复的问题,并对所谓AI和算法提出了质疑。
这些用户对“新”微博的反应不禁令人深思,微博在不断更改信息排布、推荐方式,以及推出AI(人工智能)算法等举措,带来的真是用户想要的吗?
不断“整容”后,用户接收内容被“绑架”
新版微博上线后,为何会陆续遭遇网友们的吐槽?
打开微博首页就可以发现,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内容不仅没有按照时间线排布,而且还会有很多未关注博主的推荐,最困扰的是已关注博主的推送也出现了问题。这些变化背后,正是源自微博越来越注重人工智能算法在信息流推荐机制中的作用。
不可否认,AI正在强势席卷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从科技产业、互联网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无论你是否愿意AI已无处不在。
就连上周举办的2017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人工智能也是最热门的话题。BAT和苹果、谷歌等巨头无不将AI挂在嘴边。百度CEO李彦宏甚至称AI的价值堪比工业革命,“人口红利没有了还有技术红利,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创新会不断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除了这些互联网巨头,曾经的三大门户以及新兴的TMD(今日头条、滴滴、美团)等,都在纷纷发力机器学习甚至 学习。或许是为了在信息流推荐机制的红利中分一杯羹,微博也在更迭版本时引入了人工智能算法推荐。
那么,加入新算法的微博推荐出更了解我们“痛点”的内容了吗?
恐怕,很多用户收到的不一定是他们想要看的,而他们原本关注的内容却很可能没有发送到微博首页上。
小杨在最近使用微博时,就时常被混乱的时间线和大量重复内容所困扰。“都怪自己手贱,随手点了一下袁立这个视频,然后就被反复推荐跟这件事相关的内容,甚至还有十几个小时以前的旧信息。”
同样有网友吐槽,他们在微博首页看到的不是自己想接收到的信息,而他们最关注的信息却被“个性化推荐”所湮没。甚至有人把现在的微博看做是另一个今日头条,越来越多人工智能的干扰,使得个性化推荐慢慢成为某一类内容对用户的“集中骚扰”。
或许,微博用户正在从信息的主动获取者,变成算法推荐的被动接收者。
算法裹挟的信息场,一个危险的信号
事实上,微博作为一个即时分享的信息平台,的确需要不断地更新迭代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使用体验。在“升级”这一点上,微博与Facebook、Twitter等国际公司的脚步很接近,或者说在某些领域还快一步于后两者。
2016年1月初,微博更新后将信息流的排布方式更改为“不按时间线”推送。同年2月,与微博同类型的Twitter也做出信息流排序调整的决定。不过,虽然它们都试图改造自身,但对于新版本还是比较谨慎,设置了两个选择,如果用户不喜欢这种推荐方式,可以随时设置成原来的时间线推送。
需要强调的是,一些国内微博用户对于打乱时间线的推荐方式并不买账。当时,有不少网友在贴吧和论坛上讨论,集体吐槽“升级”引发的不适应,“发现微博时间线异常,刷新后出现的是几个小时前的微博,甚至是前一天的内容,多刷新几次还是如此,一气之下直接卸载了。”
如果说调整信息流排序方式给一部分用户带去了较差的体验,那么微博今年的“升级”则又将一部分用户从它的怀里推了出去。
经过多次调整并引入人工智能算法推荐之后,微博所谓的个性化推荐重置的信息流排布方式,反馈不如预期,甚至开始带来很多负面的连锁反应。日前的最新版本升级,就造成一些中小博主的阅读量大幅下滑,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微博的用户粘性和口碑。
先从用户层面来看,微博的个性化推荐使得他们的习惯从“我想要”转为“要你看”,这种方式很容易让用户的视野变得越来越窄,无法获取其真正想要的、有效的信息。就像苹果CEO蒂姆·库克在乌镇演讲时所说的,“我不担心机器会像人一样思考,但我担心人像机器一样思考”。
另外,新版微博的信息流广告明显泛滥成灾,即便用户选择“不感兴趣”,或因为“太多重复或相似内容”要关掉这类广告推送时,却无功而返,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小杨很无奈地告诉懂懂笔记:“微博天天给我推荐各类‘手游大作’和‘韩式婚纱摄影’,要不就是‘80后帅气小哥哥’。我每次都在右上角把这些消息X掉,但往下浏览三四条消息之后又会出现这些广告,累觉不爱了。”
再从博主角度来看,按照微博的信息量,每条微博正常能够在首页被阅读的时间都不会很长,而阅读量大小更多的会受到活跃粉丝数量的影响。
不过,自从微博实行个性推荐以来,越是大V和热门越容易获得更高的阅读量,相反很多中小V的微博阅读数量就开始急剧下降,并向微博投诉。甚至连拥有86万粉丝的大V和菜头,都因为流量和体验问题吐槽微博。
然而,微博官方给出的解释是:关系流目前的排序并非完全按照时间输出,而是优先向当前在线粉丝进行分发,再根据这部分粉丝对内容的反馈,对后续用户刷出来的内容在排序上进行调整,感兴趣的内容往前排,不喜欢的内容排后面。在此,我们只是更改了微博出现的顺序,并不会对其“屏蔽或做曝光限制”。
言外之意,影响博文阅读量的因素是博主的粉丝数量和粉丝反馈,至于阅读量下滑与微博的推荐机制没有什么关系。微博:“怪我咯?”
懂懂笔记发现,知名博主江宁婆婆此前特意发起了一则关于 “新旧两版消息栏”的投票,有14 万微博用户参与,其中近 98% 的人都选择了旧版消息栏。足以表明,很多微博博主和用户对此次改版并不满意,这对微博来说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AI虽好,但不是所有平台都能“适配”
随着人工智能的流行,让很多人开始迷信算法。我们看到,今年5月Twitter也开始使用人工智能对推文进行筛选和过滤推荐。事后Twitter的软件工程师曾透露,“线上的实验显示,经过改进之后很多的指标都有了明显的提升,比如推文互动情况、还有用户使用时长。”而且,不断地改版也让Twitter的股价有了好转。
不可否认,人工智能在很多行业里都带来了变革,而内容分发与算法的结合也越来越常见。IDC中国区总裁霍锦洁对此指出:“人们需要新技术来更高效的连接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各种信息,通过AI技术支撑信息流将成为获取信息的新方式。”
但值得考虑的问题是,是否所有的内容行业或平台,都能够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推荐良好“适配”?
这个问题从微博的改版上来看,答案就不一定是正向的。从上述微博用户和博主的反应来看,人工智能的个性化推荐机制在微博上就有些“水土不服”。
其实,看到Twitter的回暖和今日头条的变现能力,微博在AI上的跃跃欲试原本无可厚非,况且微博本身就具有亿级数量的用户,如果能够有更好的商业变现,对于上市公司无疑是一大利好。
不过,微博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它与做内容分发的今日头条不同,后者的很多做法一旦放在微博上,就会造成毁口碑、丢用户的后果,这是定位的基因决定的。
微博原本是一个普通用户关注名人明星、热点事件的信息场或舆论场,用户可以根据从前至后逐一浏览以免错过重要的信息。这种特性使其可以保持一定的用户活跃度和使用粘性。
然而,其个性化推荐并不会让用户接收到全部想要的信息,而是有所偏重,这很可能令微博失去自身的原本优势——舆论场的角色和明星效应。从小杨和网友的反馈来看,微博与用户之间的粘性已经受到了一定影响。
更严重的是,有业内人士认为微博个性化推荐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改善用户体验,“微博打乱时间线、引入算法推荐机制等做法,其实是为了更方便地植入信息流广告及其他类型广告,为商业变现最大化做铺垫。”某种程度上,微博是在效仿今日头条的信息流广告模式,可是今日头条近来也因为算法推荐机制备受诟病。
懂懂笔记还想强调的是,微博作为一个信息平台要清楚其所具有的社会责任。信息平台都具有一定的“议程设置”功能,也就是说信息会影响人们对某一事件的看法,最终影响到社会舆论的走向。就像Facebook在那次70万人的试验中得出的结论:通过更改用户信息流中的信息,可以轻易左右人们的情绪。
想象一下,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因为Facebook可以决定用户看到的内容,而微博同样可以选择给用户推送哪些内容,而且其所推行的个性化推荐,会让用户不断地接收到同类型的信息,这无疑会放大平台对用户设置议程的作用。因此,信息提供平台的角色就变得更为重要。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时每刻网络都在传送着海量的信息。不可否认,按照时间线方式推送内容,一定程度上会存在信息冗余的情况。但IT评论人洪波强调,微博不是为解决信息过载问题而设计的。
也就是说,微博需要解决的不是信息冗余问题,而是如何利用算法让用户得到想要的个性化推荐。有时候用户被AI、被“定制”,真的是一种悲哀。
来源|懂懂笔记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