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想“上岸”的现金贷借款人新金融
在《回头是岸》里,我们聊到,对不少现金贷“撸口子”借款(享低息贷款)人而言,多头借贷、借新还旧,到后期就越来越像进入了一场拿命借钱、拿钱换命的赌博游戏。很多人陷入后,就渐渐脱离了原本正常的生活轨道。
这些脱轨的人也想重回正轨,想把缠身的债务清理了。用现金贷的行话,这叫“上岸”。
下面是一些“上岸”故事。
“愉见财经”接触到的借了现金贷(网络小贷)的钱没还、或者还不上的朋友,他们都有一些相同的特点:在刚开始缺钱,去APP上借钱,然后越借越多,渐渐还不上,被催收……
人生最痛苦的事,不是人死了钱没花完。而是钱花了,账单还在……
他们都选择了不同方式的借贷,用分期付款的形式,为自己借的钱分期还款。最多的花了几十万。
身边很多同龄人努力挣钱还房贷时,他们正同样努力地还“现金贷”。
互联网金融催生了这些贷款(快速审批秒下款)方式、催生了分期付款,花钱变得更容易了,付款时的压力被减小了。但它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借钱的门槛变低了。
接触的有个男孩说,好几万块钱,分期成12或者36期,做成一些小额分期后,
“感觉跟不用钱似的”。
说起这种心态,他们倒是也坦然:“钱嘛,就是用来花的,先享受完了再说。要是不分期不借钱,能哪天真攒够这些钱,人都老了,女朋友都嫁别人了(花钱谈恋爱)。”
但就在几个月后,他的生活就变成了:举债消费上瘾、四处借款、高利贷、还款逾期、被催收被恐吓、陷入恐慌……
有些借款平台因对接了银行的资金,导致在这些平台逾期者,还上了央行征信系统的黑名单。
他们中很多人会说这样一句话:我回不去了。
1号案例:莎莎
误入传销
现金贷账单20万
信用卡(享低息贷款)10万+
莎莎被传销了。
误入传销组织之后,“月入十万”的画饼让她心向神往——她想尽办法四处筹钱做“投资”。身边朋友借个遍,信用卡透支、APP借款已经成为常规操作。后来梦想破灭,传销组织给她画的大饼没有兑现,倒是给她留了巨大的债务。
目前的情况就是:信用卡她在来回倒,暂时还没有出现逾期的情况。但是每次导出来都很担心额度降低,自己的流动性就会出问题。二十多万的现金贷,她借了七万,还了四个月,还欠十来万。
不过她说,她的情况还不算最差,至少信用卡没逾期,APP借款平台里只有X银在给她打电话,每次她都接,都承诺会想办法还,暂时没有出现比较恶劣的催收情况。
直到现在她依然过着一边打工赚钱,一边信用卡“以卡养卡”的生活。至于现金贷借款,她的还款顺序就是:催收的先还,不催的先不还,留点钱姑且维系生活。
为了还钱,莎莎不但缩减了生活开支,下班后还在朋友的微商帮忙。按她的话说,这算“开源节流”,过一天是一天。
2号案例:寒冰
做小生意失败
账单20万+
最开始的时候,寒冰在一个现金贷用户群里问:宜信和小牛普惠上征信吗?说家里给他凑了一些钱,让先把上征信的钱还上。
他本身其实是和朋友合伙开火锅店的,亏了银行的钱。他当时就是因为怕欠银行的钱会上征信、会被起诉,问题严重,然后才转而投靠APP借款平台的。
可这场征信保卫战的结果是:举债窟窿越来越大,担上了相当于高利贷的利息。
寒冰一度犹豫,要不要向父母坦白;和朋友合伙的火锅店歇业后,他也曾一蹶不振,觉得自己无法回归正常工作。
百般纠结之后,寒冰决定向自己的人生认错,向父母认错,并及时“止损”这场错误。他也很快找到了一份新工作。
他向父母坦白了,父母拿出一部分钱帮他还贷;他在新任职的公司,还遇到了一个好老板,老板和他沟通,允许他从公司进行小额借款,但同时必须和公司签订5年服务合约,靠后面的劳动来还公司的钱。
寒冰虽然也觉得很对不起父母,但相比之前的巨大心理压力,寒冰如释重负。他真心觉得还是坦白好,否则一个人也没有什么办法解决。
3号案例:小海
贷款消费
网贷账单5万+
小海说自己纯粹是觉得网贷申请起来很容易,又正好想消费,就一鼓作气下了很多APP,一申请,居然还都下款了,连他自己都没想到。
后来,钱花完了,但是APP还在,账单还在。
小海有个很形象的比喻。他说花钱就像水一样,这里泼泼那里泼泼,就都出去了;账单就像小溪一样,每一条似乎都不大,但最后才意识到,等到了一个一个的账单日,小溪就像汇成河流,利息滞纳金罚息一起上,几个月后,河流就汇集成了大海。
小海开始研究“反催收”。催收的电话他每次都接,不管是陈述事实还是恶语谩骂,甚至有时候他表现过于平静。他的态度是:钱一定会还,但是暂时还不上,骂人也解决不了问题。
据他介绍,有的平台会自己心虚,因为利息高、无牌、无备案。有的平台主动打电话过来要求提前还款,条件还是非常的诱人:减免利息、减免滞纳金、只还本金甚至本金再打折都可以!
小海刚开始也以为自己听错了,但后来他反而摸出了行情!
小海说:有些“烂到家”的借款平台已经到了“全员催收”的地步。他们对于未还账单,就是能收一笔是一笔,不然都变成了呆坏账,所以也就胡萝卜大棒“不择手段”了。
小海也想把他的经验告诉其他想上岸的人:那就是跟平台协商、甚至讨价还价,告诉平台自己手里只剩最后一笔钱,然后看谁打折就先还谁,谁减免过高的利息就先还谁。
不过小海也说,这样的“讨价还价”只适合一些比较小的平台,大平台(例如来X期、拍X贷)是不肯让步的。
“上岸”小故事讲完了,但对行业的思考没有完。
今日推送的二条,是《借贷,与自制力的边界》(配语音哒)。大多数现金贷借款人都有一个共性:缺乏自控能力。
不管是借钱打游戏买装备、借钱谈恋爱、借钱购物吃饭请客充面子、赌输了借钱翻本……不得不说,拉动消费是好、提前消费没错、让自己过得体面一点也没问题,但问题出在,这一切的边界在哪里?
【来源:愉见财经 】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