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良性借贷,再怎么借也只会越陷越深新金融
因为以费代息暗抬利率、身份审核放水等问题,现金贷早有成为“网络高利贷”的趋势。
尤其是近年来,现金贷因为便捷、低门槛的‘优势’,迎合了不少年轻“剁手族”的消费需求,从而在互联网金融中异军突起,但与此同时也将自身的弊端问题带给了这些年轻人,使得不少年轻人还未有稳定收入便已负债累累,严重加大了新生代的生存就业压力。
实际上,现金贷看似简单,审核容易、放款快速、还款低息又低,但都不过是诱人上钩的幌子。合同里暗藏的手续费、服务费或其他巧立名目的费用,不仅让到手的借款先打了折扣,还变相抬高了利率。有许多违规平台的年化利率逾100%,更有甚者高达几倍,简直就是“网络高利贷”。
尽管监管部门早已开始整顿现金贷,曾多次下文要求现金贷平台清理相关问题和违规业务,使得不少违规机构纷纷退场,然而却依然有不少借贷机构变着法子手段尽出,去钻法律的空子,它们一般通过与银行、信托、持牌系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等合作的方式继续提供不合规的现金贷服务。
对此,监管部门应尽快实行登记备案制度,严格规范相关借贷平台,强调平台信息披露的义务,并制定“负面清单”,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连环套
现今,许多大学生或初入社会的小年轻,有很多因为日常开销比较大,都会选择暂时借现金贷应急,开始只是一千两千的小数目,但因为收入问题,随着借款还不上,又不敢跟家人张口要钱,只好从其他现金贷APP上借更多的钱,补上一笔借款的“窟窿”,结果债务链条越拉越长,很快就不堪重负,进而引发一系列恶果。
以费代息
不少大学生和“打工族”涉世未深,欠缺金融、法律知识,易被“看起来很美”的广告所蒙蔽。
某些现金贷平台为了覆盖自身的不良率,常常会抬高利率和手续费,年轻人在困难时期看见这种“零门槛”内容,很容易就被吸引,从而忽略了合同本身所暗藏的陷阱。其中,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变相抬高利率的“砍头息”。
在此举个例子,且感受下‘砍头息’之恐怖:
小明在“现金白卡”APP上借款1900元,实际到账1615元,服务费285元,一期14天,应还款1976元,最恐怖的是年化利率高达583%。
根据央行和最高法院对民间借贷的要求,借贷双方约定的年利率不得超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但一些现金贷平台为了规避风险,只要借款一还完就不再显示服务费、逾期费的具体明细,使得现金贷问题难以根治,受害者更是维权困难。
做事要量力而行,借钱也一样,无论是哪一种借贷,反正只要是涉及到借钱的,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自身的还贷能力,有借有还的良性借贷当然无伤大雅,若是陷入恶性借贷的局面,想摆脱可就难了。
【来源: 秋小雨】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