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论坛聚焦中国光伏产业:成本持续降低 将迎阳春滚动
经历漫漫“寒冬”,中国很多光伏企业经历了一段“大浪淘沙”的时期,活下来的企业正在慢慢复苏。目前,阶段性的产能过剩还有没有“后遗症”?企业如何创新才能永立潮头?光伏产业的未来前景如何?此间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上,与会光伏企业对此进行了争锋。
优质产能仍供不应求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伴随光伏产能过剩引发恶性价格战、欧洲债务危机使市场增速下降以及欧美“双反”关税导致的市场不确定性,中国光伏行业“一夜入冬”,这场危机深刻改变了中国光伏产业的格局。
对于活下来的企业而言,当前产能是不是还存在过剩?这个问题一经抛出,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就给出了他的看法,“这个问题要区别看待”。
在高纪凡看来,供给侧改革实际上是两个方面,一是去掉一些低效、低水平的产能,二是能够创造或者提供一些能够更高、更好满足客户需求的产能,而后者才是根本。
高纪凡认为,目前整个市场需求还处在平均每年增长15%左右的通道中,在未来五年内,虽然组件的产能可能有80G瓦左右,但是太阳能电池、硅片产能实际上也是60G瓦到70G瓦,一些高效电池等高质量产品产能大概只占到50%,这意味着一些高性能产品实际上处在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
与会嘉宾认为,高质量、高水平的产品未来还将持续旺盛的需求,但一些低端的产品可能逐步被淘汰,未来这将是常态,未来五年中国市场可能会处在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
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表示,在任何阶段,适当供大于求有利于行业发展,否则客户会没有挑选的余地。“说产能过剩,但需求真正释放出来吗,我觉得还没有,各个国家提出的可再生能源比例目标还远没达到。”钱晶表示,在供给方面,国家需要一些产业引导、标准规范,技术升级要求扶持优质产能、淘汰劣质产能。
企业持续创新求生存
光伏企业经历的“寒冬”给行业带来了一些“阴霾”,在一定程度上迫使行业进行创新。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在创新驱动下快速发展,成为能够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并取得一定竞争优势的产业。骨干光伏企业通过技术进步,掌握和储备了多项光伏行业领先技术,在不断提升光伏电池转换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在国际市场上建立起领先优势。
光伏企业英利集团此前透露,依托“光伏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能源光伏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四大国家级研发平台承担了大量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提高了光伏电池效率、降低了光伏发电成本,并通过开展“双创”活动提升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申请专利超过2000项,位居光伏行业首位。
据了解,截至2015年年底,英利申请PCT国际专利13项,中国专利2006项,《一种太阳能电池栅线电极及太阳能电池片》等1512项专利获授权,同行业中排名第一。主编和参编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72项,承担国家973项目《高效晶体硅太阳电池技术关键问题的研究》、863项目《效率20%以上新型电极结构晶体硅太阳电池产业化成套关键技术及示范生产线》等国家级科技项目23项,省市科技项目108项。
依托完整的立体创新体系,英利创造了一批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熊猫”双面电池效率达到了21.5%,发电量比常规组件高出30%;新硅烷法多晶硅技术打破了国外电子级高纯硅的技术垄断;高效率长寿命磁悬浮飞轮储能技术占领国际前沿,填补了我国该项技术领域的空白。在英利还涌现出“赵华利”式功率测试连接器等5500多项一线员工的草根创新成果,在2012年和2013年英利技术创新博览会上,80%的创新成果出自一线员工之手,每年能产生4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
业内的共识是,降低光伏发电成本,不仅靠规模效应,根本动力还是科技创新。成立至今,天合光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先后10次创造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的世界纪录,承担2项国家973计划、5项国家863计划,其他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
行业寒冬中,天合光能在生产经营上貌似同行企业一般“猫冬”,其实悄然完成了“瘦体强身”,产品质量、新品研发、品牌效应、科研实力都有显著的提升。2013年下半年,中国光伏行业重回上升通道时,天合光能成为第一批扭亏为盈的少数几家光伏企业之一,并显示出强劲发展势头。2014年,公司以高达3.66吉瓦出货量,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供应商,并连续推出了Smart智能组件、“双玻”组件等高端产品。2015年,天合光能再次成为光伏行业推进1500伏耐高电压光伏组件的引领者。在下游光伏发电领域,天合光能已成为一流的系统集成商,并扮演着智慧能源领域开拓者的角色。
到今年,天合光能光伏组件的价格已下降到每瓦约3.8元,光伏电站造价每瓦约9元,分别只相当于公司参与西藏“无电乡通电工程”时的12.7%、18%,度电成本下降到0.8元至1.1元。在中国的西部,光伏电力已在工业、商业用电的用户侧成为平价电力。未来,光伏发电还将进一步降低,预计到2020年还将使成本下降约50%。
成本持续降低将迎来光伏“春天”
高纪凡透露,在天合光能十多年前参与西藏“无电乡通电工程”时,光伏组件的价格每瓦超过30元,光伏电站的造价更是每瓦超过50元。这么贵的价格只能是在国家资助下才有极少部分中国人才用得起。然而,中国还有大量无电村庄和无电户,主要分布在大电网难以延伸的边远地区。解决这部分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分布式光伏发电具有天然的优势,但必须大幅降低发电成本。
高纪凡意识到,在光伏这个行业,谁能做到低成本,谁就能让太阳能造福人类,谁就具备了较强的竞争优势。而当时他认为,降低光伏发成本的最大空间在光伏产品的生产制造,光伏企业必须向制造领域延伸、开拓,抢夺市场先机。
当前,除了成本问题,天合光能还在储能、互联网+等方面积极布局,最终使光伏电力早日成为普通老百姓“用得起、用着好”的清洁能源。“我们2025年的愿景是智慧太阳能领域领导者。”高纪凡表示。
钱晶认为,寒冬过后就是春天,现在就是光伏行业的“春天”。去年巴黎气候大会,全世界近200个国家第一次达成共识:促减排。减排核心是减少燃煤,燃煤的70%到80%用于发电,找到另一种可替代能源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这个关键就是光伏,光伏为主流能源,燃气发电为调峰能源的搭配将是人类的终极能源。“所以,光伏的春天正悄悄开始”。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