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绒羊毛衫为何频上质量黑榜 滚动
抽样检验60批次,不合格 32批次,合格率低于50%,这是河北省工商局不久前发布的该省流通领域羊绒羊毛衫类商品的抽检结果。记者梳理去年以来各地流通领域羊绒羊毛制品的抽检结果发现,纤维含量不合格、色牢度不达标、产品标识不规范等问题成了这类“温暖产品”的通病。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本该暖“身”又暖“心”的产品屡登质量黑榜呢?
虚标纤维含量问题突出
纤维含量是反映产品面料质地优劣的重要指标,是决定商品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消费者选购商品时需要考量的第一要素。
记者梳理河北省工商局关于羊绒羊毛衫商品抽检报告发现,不合格的32批次样品中,纤维含量不合格的样品有28批次,占不合格样品总数的87%。
羊毛羊绒类商品抽检报告中,纤维含量不合格已成普遍问题。
今年1月15日,四川省成都市工商局公布了该市2015年第四季度羊毛衫、羊绒衫商品抽检结果,8批次不合格商品中,7批次纤维含量不合格。
2015年12月23日,河南省工商局发布的羊绒羊毛制品抽检结果显示,62批次不合格样品(样品总数150批次)中,纤维含量不合格的样品共计38批次,占不合格样品总数的61%。
2015年4月,黑龙江省工商局对流通领域羊绒羊毛服装质量进行了抽查检验,结果显示,11个品牌的13件羊绒羊毛服装样品中,11件纤维含量不合格。
“纤维含量不合格,往往就是羊绒含量不达标,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家针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副主任王永池告诉记者,一是厂家对标准纤维名称不熟悉造成的标注错误;二是生产企业的面料小样与成批次的大货生产投料有差异,造成打标(标识标注)与实际产品纤维含量出现差异;三是产品后期整理时,也有可能造成纤维损伤、导致打标与实际样品出现差异。“纤维价格差异的存在,导致部分企业用料以次充好。”王永池说,羊绒羊毛价格差异大,特性又相似,普通消费者不通过专业检测,不能完全分辨羊绒羊毛,这就让生产企业有空子可钻。“羊毛羊绒两者价格几乎相差10倍。羊毛出在绵羊身上,而羊绒只长在山羊外表皮层,是掩在山羊粗毛根部的一层薄薄的细绒,属稀有特种动物纤维,产量稀少,十分珍贵,有纤维宝石、软黄金之誉。”
陕西省一家羊绒服装企业北京办事处负责人白女士告诉记者,收集羊毛就像理发,用剪子全部剃光就行了,每只绵羊每年可以产几公斤羊毛。而收集羊绒要用特制的铁梳子像梳头一样一点点梳下来,每只羊身上只能收获几十克。
该业内人士说,因为上述原因,市场上常见到一些标注为100%山羊绒的羊绒衫,经专业实测往往只有部分羊毛以及锦纶、粘纤和兔毛。
产品标识不规范
32批次不合格样品中,标识不规范的样品共有24批次,占不合格样品总数的75%。记者梳理河北省工商局的上述抽检报告发现,小标签不合格名列此次抽检问题榜第二名。
河北科技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姚继明副教授告诉记者,产品标识是生产企业向消费者明示本产品的正确信息及安全使用产品的说明,用于识别产品及其质量、体现产品特征、反映产品特殊性和使用方法。
然而,服装厂家在小标签上犯低级错误的现象却比比皆是。2015年12月23日,河南省工商局的上述抽检中,62批次不合格样品中,使用说明(标识标注)不合格的样品共计45批次,占不合格样品总数的72%。“产品标识不合格表明本次被抽的生产企业对于我国的GB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和GB5296.4-2012《消费品使用说明 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还不熟悉或不够重视,导致在生产打标的过程中出现各种标注错误或漏标现象。”王永池认为,许多生产企业对产品没有送检习惯,没有国家检测机构的指导和协助,产品打标就很容易出现错误,从而误导消费者。
据介绍,从2014年5月1日实施的GB5296.4-2012《消费品使用说明 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该标准规定了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的基本原则、标注内容和标注要求,适用于国内销售的纺织品和服装,为规范国内市场纺织品和服装的使用说明提供了明确依据。而GB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则明确了产品使用说明上必须标明所符合的安全技术要求类别。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孙颖认为,吊牌信息不完善不准确,就有可能向消费者传递一种错误信息,从而误导消费者的选择并可能构成对消费者的欺诈。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