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曲线入华” 中国互联网企业主动出击海外产经

/ 深几度 / 2017-12-21 14:41
2004年到2010年,谷歌和百度、ebay和淘宝、MSN和QQ的“第一次中美大战”以中国企业的全面胜利而告终。未来,谷歌和百度、亚马逊和阿里、Facebook和腾讯之间的战争还将继续...

  12月15日,在北京举办的谷歌开发者大会上,谷歌云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团队的首席科学家李飞飞宣布,谷歌人工智能中国中心在北京成立。

  谷歌AI中国中心在北京成立被美国媒体称之为“曲线入华”,也被视为是针对百度人工智能在国际市场发力的一种反制措施。不过,百度已经不是七年前的百度。

  此举并不意外,但是真正令人期待的是,谷歌“曲线入华”正在加速中美互联网企业的“第二次中美大战”。未来在国内、国际市场上,中国企业和美国企业之间的博弈和较量恐怕将会越来越多。

  2004年到2010年,谷歌和百度、ebay和淘宝、MSN和QQ的“第一次中美大战”以中国企业的全面胜利而告终。未来,谷歌和百度、亚马逊和阿里、Facebook和腾讯之间的战争还将继续展开。

  谷歌“曲线入华”的期待与焦虑

  今年9月份,谷歌在北京的招聘网站上发布了至少四个与AI相关的职位,包括机器学习研究员、机器学习技术主管、云端机器学习产品经理等。当时就有不少人猜测,谷歌打算利用人工智能重返中国。

  前段时间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出席现场。今年皮查伊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将会在中国投入更多资源,并会思考如何更加有效地参与到中国市场中。

  谷歌“曲线入华”的原因既有期待的因素,也有焦虑的部分。

  1、美国互联网企业觊觎中国的庞大市场,谷歌同样如此。对谷歌来说,这次曲线入华可以为之后和中国市场的联系站好前哨,为未来全面入华做好准备——在中国深耕的美国科技企业,如苹果早已挣到盆满钵满,谷歌本可把握机遇,但2010年那次选择使其失之交臂。

  2、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早已觉醒并迅速成为领军者之一。谷歌自然不能做过这个机遇。谷歌希望能在中国招揽人才,积累数据,弥补过去退出中国市场造成的缺失。中国拥有海量的数据、广阔的应用场景,还有把AI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政策利好,这些都是谷歌无法抵御的诱惑。

  3、百度作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者,正在全球范围内挖掘人才。尤其是今年陆奇入职后,百度人工智能应用落地速度极快,自动驾驶以及“AI+IoT”领域的进展在全球范围内也是领先的,甚至还在杀入国际市场与谷歌分羹。谷歌“曲线入华”暗藏对中国市场的焦虑,需要为制衡百度防止竞争失控提前布局。

  无论是从市场、竞争、人才、数据等各个维度来看,谷歌都不得不进入中国市场,哪怕是以现在这种模糊、灰度的方式。

  互联网产业的“第二次中美大战”

  谷歌潜入中国市场显然会触碰到百度的蛋糕。两者之间未来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业务、人才层面的争夺和冲突。

  如果说当年淘宝和ebay的电商之战、百度和谷歌的搜索之战以及QQ与MSN的社交之战是互联网产业的“第一次中美大战”的话,那么今天“谷歌曲线入华”正在为互联网产业的“第二次中美大战”推波助澜。

  “第二次中美大战”形成的本质原因在于:

  中国互联网企业全球化步伐加速,而美国互联网企业觊觎中国的庞大市场。双方技术力量、势力范围的延伸不可避免的产生了重叠和碰撞。

  这种碰撞使得中美互联网企业又在更多维度上进行竞争。

  虽说谷歌和百度又要展开竞争,但百度已经不是七年前的那个百度。

  人工智能、自动驾驶领域,百度正在全球范围内与Google展开较量,并且不落下风。谷歌“曲线入华”也正在加剧双方之间的竞争关系。

  百度踏入全球市场的蓝海,谷歌则是悄悄潜入中国市场的红海。两者之间的碰撞可谓是如今中美互联网行业融汇、碰撞的一个缩影。

  不仅仅是百度,阿里、腾讯都在和各自领域的巨头展开这样的碰撞。

  2013年亚马逊AWS入华,阿里云则是选择出海,阿里云与亚马逊AWS在国内、国际市场展开较量。虽说两者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但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在云计算B端市场和美国巨头掰手腕。

不过,“一战”、“二战”中的中美企业在今天明显力量对比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过,“一战”、“二战”中的中美企业在今天明显力量对比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战”主要集中在2010年之前,也是中国互联网起步时期。无论是百度、淘宝、QQ在当时的竞争环境中都是弱者。但是三场战争下来,中国企业最终都以弱胜强,以更接地气、更狼性、更迅捷的战术取得本土胜利,最终也奠定了今日的BAT格局。

  正如今年4月,英国《经济学人》所说的中国的大型互联网企业经常被美国硅谷的投资人嫌弃,他们认为那都是些无足轻重的小公司,总爱模仿西方的产品。但现在已今非昔比。如今它们已成长为互联网巨头,国际野心越来越大。

  如果说“一战”围绕的是搜索、电商和社交,那么“二战”则是围绕人工智能、云计算以及信息流广告。

  时至今日,今天的百度、阿里、腾讯和当年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特别是在和国际巨头展开力量对比是,远比当年更大、更强。

  一战重心在本土,二战重心在海外

  当年国际巨头搜索、电商、社交这些垂直细分领域一次次失败,折戟中国市场,这也成就了中国本土互联网巨头的崛起。

  “一战”的中心在中国本土,本质上是中国企业在搜索、电商、社交等各个互联网细分领域的独立崛起之战。

  在“一战”中,中国企业体现了大量妥协、曲线救国的竞争策略。

  2004年Google曾以500万美元收购了百度部分股份,甚至多次谋求控股百度。不过百度始终保持独立,最终在搜索战争中取胜。

  2005年,阿里在和ebay的竞争中则是曾经一度“丧权辱国”屈身雅虎,雅虎收购了阿里40%的股份并拥有35%的投票权,阿里则是收购了雅虎中国。最终阿里也是借助雅虎的力量击败了ebay。

  妥协见证了中国互联网当年的弱小。但在“二战”中,中国市场不是战争主场,国外巨头式微,即使入华也只能象征意义上上宣告存在,在这种高烈度竞争环境中水土不服。

  如果要说今天的谷歌、未来的Facebook能在国内市场掀起多大波澜,恐怕不会有人相信。

  亚马逊AWS入华这几年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就能证明这点——国外互联网巨头在中国很难适应如此惨烈的竞争环境。斯文的硅谷巨头在中国互联网的野蛮人面前,始终显得水土不服。

  国内市场的战争早就结束了,“二战”的主场早就在海外展开了。中国互联网巨头已经在细分领域和美国公司展开博弈。而且在很多细分领域正在超过美国巨头。

  阿里云公有云在全球范围内扩张,不断用低价侵蚀亚马逊AWS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

  被Facebook视为最大竞争对手的Snap正在被腾讯收入囊中。Snap 11月8日的公告显示,腾讯通过公开市场购买了1.46亿股Snap的A类股票,约为Snap在IPO中发行数量的90%。

  彭博社则是在今年11月指出,PaddlePaddle在全球开发者中的推广力度和 已经超过谷歌,这让谷歌感到了焦虑。

  同样是在11月,福布斯撰文称,百度有理由在无人驾驶 竞争方面击败谷歌,这些理由就包括百度自己独特的算法、优秀的商业合作伙伴和国家大力支持等。百度在无人驾驶 领域甚至可以战胜其他西方竞争对手。

  中国企业如今已经不仅仅只是在市场层面和美国巨头展开竞争,甚至在技术、资本层面也在展开较量。

  BAT三巨头早已经不是在家门口被动挨打,甚至靠丧权辱国借力打力才赶跑侵略者,而是主动出击,刺入美国互联网巨头的腹地之中,展开一场刺刀见刺刀的较量。

 

来源:和讯网         作者:深几度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