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治理即时通讯工具,微信或步微博老路?业界
微信命运多舛,一出世便触动了运营商的利益,被“微信收费”一事困扰,随后,在商业化的进程中,又遇到虚假不良信息的牵绊,不过,微信等即时通讯公众在信息发布中的确存在不少违法问题。
近日,国信办联合工信部、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针对微信等移动即时通信工具的专项治理行动,集中整治移动即时通讯公众信息发布服务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微信早在2013年下半年就已经对部分微信公众号及微商开展过整顿,期间大大小小的整顿也不计其数,从最初限制公众平台发布的敏感内容词汇,到对于多次涉及敏感内容的公众平台及个人号查封。
微信自成立之初,人们一直在谈论其如何商业化,可是微信在商业化上,却被假冒伪劣和虚假不良信息的问题牵绊。
虚假不良等问题牵绊微信商业化
微信在商业化的进程中,谨慎前行,原因之一就是朋友圈营销存在的鱼龙混杂。
微信基于熟人的私密社交属性,让一些营销者动起了歪脑筋,这个免费平台就是个微营销的沃土,轻松月入过万,让一部分卖家尝到了甜头,于是大量卖家也开始涌入微信平台。
朋友圈里已经不再是真朋友了?很多微信用户发现,自己的微信不知不觉中加了很多不认识的人,而这其中就夹杂着大量朋友圈卖家。
当朋友朋友圈充斥着大量营销账号,通过微信售卖,而且售卖的产品中多为质量没有保障的假货,当用户在购买过程中权益受到侵犯时,维权还十分困难,毕竟微信朋友圈营销不是一个正规的销售平台。
对此,微信也采取了措施,为了遏制朋友圈买卖,将微信用户的好友数量上限设定在5000人,虽然限制好友人数,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通过朋友圈营销,但5000个好友的限制对于喜爱社交的人来说,影响其使用体验,有违社交App交朋友的初衷;对于中小卖家来说,5000个好友也能基本满足用户群的覆盖,不会对销售产生多大影响。
笔者认为将朋友圈人数限定在5000,从目前来看也只是一时之计,并不能解决朋友圈混乱的营销行业,针对不同行业性质及性格特点的用户,进行分级设定好友人数上限,会更加人性化。
微信或步微博老路?
在对微信等即时通信公众信息发布整顿中,其实事出有因。我们先来看看微博的发展。2009年开始,一股全民刷微博的旋风挂起,随之微博中一些大V及意见领袖也逐渐出现,这些大V及意见领袖利用微博这个天然媒体属性平台,第一时间发布业内一手消息和自己的精粹观点。
微博相较于博客和媒体平台,更加短平快,微博也充分地利用这一优势,让用户数短期内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随着微博活跃用户数的快速增长,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明码标价的僵尸粉横行、虚假信息对舆论煽动、微博广告信息泛滥……这些问题严重危害到用户的体验,一些大V趁机操纵舆论,导致用户一时分不清哪是真相哪是谣言,导致微博用户的活跃度急剧下降。
于是乎,虽然之后微博开始上演了大刀阔斧的整顿,微博的用户认证信息审核变得越来越严,微博对于僵尸粉等也有了一套监测系统,但是都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直到网络谣言第一案的秦火火发案,秦因通过微博平台发布造谣信息被判刑,公众才开始意识到原来网络造谣是犯罪行为。
据秦火火个人供述,通过微博发布的大量针对名人热点事件的虚假信息,可以获得大量粉丝关注,从中也可以获得巨额的不法利益,虽然其账号屡次被查封,但他却没经得住引诱。在大V中存在着一条灰色利益链,大V们转发消息明码标价,对于一些需要造势宣传获得公众关注的企业和个人来说,认为大V的平台就是一个黄金广告位。
拥有一定社会认知度的大V们,通过发布不实的消息夺人眼球,虽然获得了大量关注,但也造成恶劣影响,进而影响微博用户体验,导致用户活跃度下降,大V们则要发布更加劲爆的假消息,而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微博对大V们的监管,使一些披着公知的大V受到了影响,一时之下,大部分微博大V开始转向微信。于是微信同样面临着微博一样的问题,如果不加以整治,或步微博老路?。
微信面临的问题比微博更加严峻
微信横空出世,短短时间吸引了用户数的大量激增,但同样面临着微博上的那些问题,而且微信面临的问题比微博更为严峻。
由于微博更像是个广场,喊一嗓子,大家能看到,辟谣相对容易,但微信是基于熟人社交区和通讯录,如若涉及虚假信息,只对部分好友可见,辟谣难度更大。
另外,对于谣言的打击也比微博更困难,微信作为相对私密的社交工具,即使有高科技的敏感信息筛查监测,总免不了有漏网之鱼。
微信此前曾对凭空捏造事实的20几个大号进行封号,但是整改的力度也十分有限,被封的号可以重新再申请,而对于那些已经对用户造成了恶劣的危害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者,也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
联合整治行动多方共赢
微信存在的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政府为什么早不介入到微信等社交工具的管理呢?微信基于个人人之间的,点对点的私密沟通工具,公权过早地介入难免有些许尴尬。
但是随着此类通信工具的公众账号、朋友圈等功能凸显了其媒体功能与传播功能,而且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愈加明显。
目前,微信平台的公众账号超过300万个,仅2013年底,微信公众账号日均增长量就达8000个。
据知情人士介透露,微信上非法信息一度高达信息总量的8%,而根据最新的情况,在微信中甚至有传播暴恐信息的公众账号。
国信办、工信部、公安部此次联合整治行动,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可谓是空前的。对用户来说,即时通讯工具内容的净化,有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对于微信等企业来说,只有用户获得了良好的体验,才更有筹码谈商业化,这才有助微信生态的健康。
完善奖惩措施,从源头杜绝
目前在对微信等社交通讯工具的监管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企业与相关部门共同配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从消息源头杜绝,明确微信平台运营责任人,实行绑定手机号码等方式进行用户真实身份信息注册。
第二,明确法律监管条例的惩罚制度,另外,当消息源发不了不实信息后,如何消除影响,制定应急挽回措施。
第三,微信公众号从最初的简单注册到实名注册的严管中,存在一些漏网之鱼,应对已有的公众账号作一次全面清理,坚决关闭违法违规账号。
第四,加强技术监测手段,对公众账号实行动态分级管理,加强朋友圈管理,规范有关功能。
第五,对于“附近的人”等特殊功能,设定有针性的整改措施,完善技术手段,提高打击淫秽色情信息能力,坚决关闭借此传播虚假不良信息的账号。(IT时代周刊)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