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6都传跳票了,还请给硬件多点时间业界
传言中的iWatch一拖再拖,其它硬件也不例外。对苹果新品预测最为准确的KGI高级分析师郭明池在近日发布的投资者研究报告中指出,由于iPhone 6部分关键零部件的供应出现问题,5.5英寸屏幕iPhone 6的推出时间将极有可能被推迟到2015年。
尽管凭借全球众多狂热至极的“果粉”,当然更多的是之前累计的产品品质,苹果一直未曾像其它硬件厂商饱受外界质疑,但你仍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即——传说中的科技大佬苹果也在不断上演跳票的游戏。
用户们,请理解一下硬件的难好么?
科技博客TechWeb援引郭明池的话盘点了iPhone 6跳票的几个原因:金属外壳着色不匀、in-cell触控屏问题、蓝宝石玻璃显示屏近期内难以通过坠落实验……这样的原因似曾相识:记得某“跳票”手表同行在透露产品经历的各种痛时,讲到了弯曲类玻璃屏幕的制作难度问题。还有前几天某手机在首发“遗憾”地宣告:首发数量不达1千台归于受产能问题制约……
按照上述陈述理由,所以从消费者的角度上讲,你可能要给予智能硬件以宽容和理解。产品方其实真的非常想将产品做好,无奈面临的坎坷和意外实在太多。从笔者从事智能硬件这一行其实也深知这一点:对涉及“软+硬+云”跨界倾向十分明显的可穿戴设备们而言,其产业链条上涉及到的环节太多了,你得整合工业设计、结构优化、供应链管理、APP、大数据、云计算等多个领域、还要考虑代工厂、方案商等,这其中任何一个变化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容不得一丝纰漏。尤其是硬件,比如更换一个通讯模块,增加一个传感器等,都会导致整个硬件方案的大变,甚至归零重来。
我们可能更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对于大部分从事新智能硬件行业的软件公司而言,该行业的护城河并不深入门很容易,但仅仅对于软件而言。硬件会让很多企业头疼、无方向感。Google Glass其实也正是卡在这一步,两年过去了其依然没有量产,因为一个小小的发热问题还未解决。
以笔者的经历举例,为了保证我们第一款硬件产品Latin智能秤测量的精准性,我们仅在重力传感器这方面就找到了包括深圳、台湾、日本等几十个传感器的供应商;而在选材上,我们当时又设定了“美观+没有辐射+经久耐用”的标配要求,中间花费了巨大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去找最好的材料供应商,最终选择了ABS+PC的优质组合材料。
还有在手机面前对度的拿捏问题。有同行从业者曾表示,市场推出可穿戴式设备试水性质较大,产品的诉求点要么过多,要么过少。“过多,基本等于第二个智能手机;过少,则只是作为一个配件,功能开发少”。说白了,智能硬件如何摆脱智能机是个大问题。
厂商们,请多给点时间在产品上
如果说此前的篇章是在论述硬件创业之难,应该给创业者多点时间的话,那么“请多给硬件多点时间”还有另外一层深意:硬件创业者应该在硬件产品本身多花点时间和心思,而不能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营(chui)销(niu)上面。
无论任何技术上或产业链上的借口,之前不切实际的夸口在用户这里大多是行不通的。不管厂商强调是谁的过错,对于用户而言终究是是一场悲剧。国内创业环境一直很浮躁,智能硬件业一直是个崭新的领域,所以,请不用将互联网式的那份自信再带到硬件领域里,请在适当与成熟的时机公布自己的项目。
按照等价交换或能量守恒的原则,在产品面前,一定首先要明确你能赋予用户什么,你能提供的服务少,那么索取的也一定会少。而你没有在规定的日期完成目标,是你欠用户的债,今后肯定需要加倍偿还,用户的热情一旦被浇灭,是你用优惠券、小礼物等弥补均无法挽救的。
另外也当然有客观因素。按照摩尔定律,半导体的性能与容量将以指数级增长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技术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这也会造成厂商们无法紧紧跟随到用户的需求脚步。这就需要企业不断的创新,不断地让产品更新迭代,把控产品制造的每一个细节,否则一旦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哪怕不经意的一环出错,也可能会导致未来的“跳票”。
像iPhone 6等大牌都跳票了,外界给其它硬件们多一点耐心也在情理之中,但同时,硬件厂商们也应该对做产品心怀敬畏之心,否则,牛皮吹破吃亏必成必然!
AI剪刀手【新智能硬件公司PICOOC联合创始人,微信公众号“znsbmrxw”】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