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iOS 8,输入法新王者登基业界
北京时间9月18日,也就是美国东部时间9月17日,苹果公司按照惯例正式发布了iOS 8操作系统。相应的,Evernote、Pocket等一系列应用已经提前上线了适配版本,而对国内用户而言,最重要的就是iOS 8开放了第三方输入法,用户可以使用体验更佳的国内输入法,而百度输入法作为最早适配及最早上线的第三方输入法,笔者在更新系统后第一时间进行了下载。输入法作为一种强烈中国特色的工具入口,终于沿袭着PC-Android-越狱-iOS的路径开始了新一轮的火拼,而百度输入显然已经抢占了高地。这话我说可能大家略有怀疑,但王思聪校长的亲身体验应该颇具说服力吧,他在用iPhone6使用过两款输入法之后发微博力挺百度,认为“已经完美适配”。
百度输入法的后来居上
2006年搜狗推出拼音输入法开始,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先后跟进,不过由于搜狗的先发优势,搜狗输入法一直牢牢把控着领先的局面。不过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一局面有所改变,受制于国内的经济水平,Android手机的覆盖率远远高于美国、西欧等市场,搜狗延续了其在PC端的优势,不过百度输入法、QQ输入法也不甘示弱,尤其是百度输入法凭借百度的技术优势,不管在实际使用还是用户口碑中都不弱于于搜狗输入法。而在iOS越狱市场,百度输入法借收购91加强了自己的渠道优势,其本身技术优势下良好的口碑加上91+百度双渠道,即“口碑+渠道”二重奏则彻底在越狱市场引爆了百度输入法,使得百度输入法在越狱市场抢先一步获得领先地位。而在6月份的苹果大会上,当苹果宣布iOS 8向第三方输入法开放时,百度输入法第二天就做了适配,并第一时间上线了App Store。随着iOS 8正式开放下载,相信百度输入法必将再一次引爆国内用户热情。事实上,在iOS 8正式开放第三方输入法下载的两天时间里,百度输入法已经在AppStore的热搜词里排名第一了,并在ZEALER 发起的输入法选择投票中,排名第一,成为最受苹果用户欢迎的中文输入法。
而百度输入的逆袭之路十分明晰,技术优势是基础,借此形成良好的口碑;而渠道是优势,直达更多的用户;强运营是补充,在iOS系统彻底逆袭。百度输入法的推出并不算早,但其后来居上的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在营销泛滥的互联网行业,技术仍然是牢不可破的根基所在,而敏锐的市场反应能进一步将技术优势辐射到广大用户。
何谓“最懂中文表达”
每次谈起百度输入法,百度官方对外宣传的口号就是“最懂中文表达的输入法”,这貌似与百度搜索“最懂中文”是一脉相承的,但是百度输入法到底有多懂中文表达呢?
第一,百度大数据支持。输入,尤其是中文输入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每天都有新词汇产生,而百度作为最大中文搜索引擎,其有着丰富的语料,以及基于这些语料的语言模型,百度大数据能将这些语言模型及时准确地适配在输入法上,换个角度看,输入法其实比拼的就是数据收集分析处理能力,而百度毫无疑问是有优势的。第二,百度账户打通。输入有一定的惯性及趋向,百度有14款用户过亿的移动APP,并有数不清的使用了百度搜索、LBS等开放API的移动APP,所以使用这些APP其实也是一次输入过程。于是百度很容易将这种输入习惯打通并做分析处理后应用到输入法中,与个人习惯重合性更高。第三,即百度输入法的创新,包括支持连续手写、直接手写无需切换、精良的交互体验、齐全的输入方式、丰富的词库等等,这里不再赘述,因为百度输入法相关微创新实在太多。所以,最懂中文表达源于百度技术上的自信。输入法某种程度上拼的就是大数据。而不管从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等各个方面看,百度都毫无疑问是领先者,而百度输入法也受益于此。
技术终究是立足之本
这次百度输入法在iOS 8操作系统抢占先机让我印象深刻,但也再一次印证了那个颠扑不灭的真理:技术是互联网立足的根本。互联网经济虽然作为新经济的一种,终究是科技导向,但近些年一些互联网公司貌似有走偏的嫌疑,以产品为主尚且能理解,但不少公司仿佛着了营销的魔,在技术上反而建树一般般,毕竟所谓的粉丝经济、所谓的社群文化最后还是要落实在实实在在的产品或服务,而这必将依赖于实打实的技术做支撑。这一年来百度先后在人工智能、 学习、大数据云计算上面大量投入,并在硅谷建立了研究院,虽然暂时并没有直接的回报,但百度智筷、Baidu Eye、已经Baidu inside等已经推出的产品或者服务,已经让我初步看到了一个智能的未来生活。
输入法本身链接的是人与信息,其输入路径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文字,而是涵盖了语音、图片等新模式,甚至一定程度上需要技术做模式猜想处理,这就有了极高的技术要求。所以百度输入法说大不大,比较只是百度技术海洋中一块微小的展示,但其说小不小,因为输入法所蕴含的技术积累非常之多,更何况将其落到实处——一款用户体验颇佳的产品。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