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过去了,电脑都没有马桶智能,鼠标键盘何时退出人机交互的舞台业界
数字设备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人机交互的进化史,从世界上第一台电脑埃尼阿克(ENIAC)诞生到今天,受制于硬件和软件的限制,鼠标和键盘依然是人和电脑互动的主要方式,自从图形界面的推广让鼠标有了发挥的余地,鼠标就从来没有离开过电脑,精确、省力、便捷的设计,让鼠标之父道格·恩格勒巴特获得了图灵奖,奇怪的是,1984年苹果的麦金塔仕电脑使用的鼠标到今天几乎没有突破性的改变,人类也只是对鼠标和键盘在人体美学与制作工艺上逐步完善,拿纸和笔举例,千百年来人类改进了纸张的材质和工艺,改进了笔的结构和原理,但是两者之间的关系就跟PC和鼠标键盘的关系一样几乎没有改变。科技的发展从未让电脑和移动设备突破传统的输入方式,进入后PC时代,目前流行的几种人机交互方式是否会代替鼠标键盘而成为主流呢?
投影键盘,作为一种新颖的输入方式,投影键盘采用了VKB(Virtual Keyboard)技术,通过内置的红色激光发射器在任意表面投影出标准键盘轮廓,再跟踪捕捉手指的动作,获取输入的信息,为了实现跟实体键盘同样的同样体验,在敲击时投影键盘可以发出类似机械键盘的按键声音。目前来说,这种输入方式只是一个噱头,属于手势捕捉及键盘输入的结合,并没有脱离键盘的输入的范畴。
轨迹球输入,轨迹球在人机交互上起到导航键的作用,因为其方便快捷,精确定位,占用空间小,曾经在手机、笔记本电脑上比较流行,轨迹球在黑莓手机上经历了短暂的复兴之后随着光电鼠标的出现走向了终结。
手写笔输入,使用触控笔在屏幕上输入,设备内部的识别系统把手写的输入转化为可以识别的信息,手写分为很多种,有电阻压力式、电感压感式和电容触摸式。曾经有段时间,手写因其准确快速的定位,免去学习输入法的成本,成为人机交互最自然、最方便的手段之一,可是由于手写输入只适应于特定的人群,并没有大规模的流行起来,目前国内手写输入的代表厂商有汉王、e人e本等,只占有很少的市场份额,主要针对艺术设计及商务人士,很多时候只是和手写板一起成为电脑的附属物件。乔布斯在推广iPhone及iPad时曾经批评过手写笔输入,他认为人的手才是最方便快捷的输入方式,为此不惜砍掉了苹果内部研发的以手写笔为主要输入方式的牛顿平板电脑项目。
触控输入,我们都知道,现在笔记本都用触控板来代替鼠标来定位,可键盘依然是笔记本不可代替的一部分,直到乔布斯在苹果公司使用多点触摸的技术将触控发展为智能手机主要的交互方式,虚拟键盘彻底将黑莓的实体键盘送入坟墓,相较于10万多次寿命的实体按键,虚拟的触屏按键显得更具优势,目前全世界大部分的手机都是电容式的触控输入,触控输入分为电容式和电阻式,早期的移动设备主要使用电阻式,由于灵敏度及准确度不高,很多移动设备早已废弃不用,带来便利及良好用户体验的同时,虚拟键盘的误操作也是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手势操作,从T9键盘到全键盘再到触控,现在主流的Android与Wondowsphone手机上,还保留着三个实体或虚拟的按键,iPhone依然有一个Home键,倒是以全键盘著称的黑莓推出以手势操作的人机交互方式,保留了极好的用户体验,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语音助手,Siri是苹果公司在自己的数码设备上的一项语音控制功能,用户可以用Siri阅读短信内容,询问天气,设置闹钟等,siri所使用的技术主要是人工智能及云计算,前端主要是语音识别以及语音合成技术,语音识别技术是把用户的口语转化为文字,实现这一功能需要强大的语音知识库,因此用到所谓的云计算技术,语音识别最重要的还是后台,后台猜测用户的输入,采用合适的技术进行处理。相比之下,微软的语音助手Cortana显得更加智能,它会记录用户的行为和使用习惯,利用云计算、搜索引擎和非结构化数据分析,读取和学习包括手机中的文本文件、电子邮件、图片、视频 等数据,来理解用户的语义和语境,从而实现人机交互,被认为是个人计算机走向个人计算计划的一部分,不仅仅语音输入,还可以通过Cortana浏览各种分类信息等。
综合比较起来,Siri的用户体验相对较好,Cortana在功能及信息归类方便更加完备。紧跟苹果和微软的步伐,很多公司推出的智能语音助手以语音识别为基础,可是没有很好的辨识率,也没有成为用户主要的交互方式。
虚拟现实技术的兴起,促进了另外几种人机交互的方式,手势、头部、视觉跟踪也开始进入用户的视野,比方说游戏设备等,人类开始探索键盘鼠标之外的交互方式,利用数据手套、数据服装等,对手和身体的运动进行跟踪,完成人机交互,鼠标键盘这种图形界面时期的产物会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发展被淘汰?在科幻电影里看到的全息投影手势操作是否会很快到来?这些还有待验证。只知道目前其他几种交互方式准确性及辨识度相对来说很低,用户体验也不是很好,即使在移动设备上触摸操作大行其道的今天,仍旧无法代替鼠标和键盘。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