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和马明哲的新一轮比拼,谁能改造中国医疗?业界
图片来源:网络
虽然尚处萌芽阶段,但在互联网医疗这个并未完全放开的新兴市场,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一大批公司的布局已经初具雏形。现在,这个领域又加入了一个巨头—中国平安。
4月21日,中国平安宣布旗下首款互联网健康管理产品“平安好医生”正式上线,同时发布平安健康医疗战略,要塑造一个“医网”、“药网”、“信息网”三网合一的新型健康产业链。
就在前一天,阿里巴巴也发布了它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又一大动作——阿里云宣布和东华软件、国际医学达成战略合作,要建中国第一家实体的智慧“云上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本月初,阿里巴巴“未来医院”的主体部分之一“阿里健康云医院平台”也正式上线运行。
阿里巴巴的整体思路已经显现,要面向大众提供新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它以阿里云为承载,提供云计算和大数据能力;支付宝提供诊疗、挂号、支付等入口和信用服务;阿里健康为中心平台,同时拥有药品数据监管体系。
平安健康目前定位健康管理,计划以“平安好医生”APP作为线上入口,配合大数据的挖掘、分析及应用,为健康、亚健康与有诊疗需求的用户提供家庭医生与专科医生的线上健康咨询。同时结合线下医院提供健康医疗服务。
平安健康保险及平安健康互联网董事长王涛透露,目前,平安健康已成为目前业内唯一提供在线问诊、在线购药、在线预约门诊、线下就医陪护、诊后跟踪评测全环节的健康管理公司。
阿里巴巴和平安,两大巨头切入医疗领域的思路完全不同。阿里巴巴是一贯的平台思维,而平安的一大特点是自建。
据王涛介绍,平安计划今年自建1000人的全职医生团队,24小时提供线上服务,还签约了5000位北上广知名三甲医院副主任以上专家入驻线上问诊大厅的“名医工作室”,定期排班接受咨询。
此外,平安还在深圳和上海筹建线下医疗中心。平安方面向界面新闻记者透露,未来他们还要自建健康检测中心,会在全国20多个城市落地。
平安在健康行业早就有所布局。2008年,中国平安通过旗下的平安信托投资了北京慈铭健康体检连锁机构和广州宜康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13年9月,又和两家基金公司联合出资3亿元,战略投资美年大健康有限公司。
中国平安做这件事的初衷和阿里巴巴很不一样,它的商业逻辑基于它的本职业务——保险。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长期以来,健康险被视为是保险机构发展的瓶颈,商业保险与医疗的融合则一直是保险行业关注的焦点。
为了能够和医疗服务挂钩,各大保险公司纷纷与公立医院开展了定点合作,但随之而来的却是长期的赔付率偏高,承保始终处于亏损状态。专业健康保险公司昆仑健康和人保健康2013年的年报显示,两家均遭到数亿元的亏损。
中国平安3月19号发布的2014全年财报显示,2014年,平安健康险的业务规模保费及保费收入分别为5.87亿元和4.17亿元,虽然该险种的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5.0%,但对比同属平安寿险业务的平安寿险,后者这两数据为2410.09亿元和1739.95亿元。根据公开资料,平安健康险在行业排名第一。
为了改变健康险的“鸡肋”地位,此前已有多家保险公司采用和平安健康类似的“自建”模式。2014年6月23日,中国保监会正式批准阳光人寿投资控股阳光融和医院,成为险企投资成立医院的首个案例。此外,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也都有所尝试,公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2月,新华保险已先后在西安、武汉、青岛、济南等城市建立了12家健康管理中心。
结合这一背景,可以推测平安健康目前阶段真正的盈利模式:以“平安好医生”APP为入口,从健康管理入手,到亚健康管理,再到疾病的引导和管理,最后健康保险产品对整个疾病风险的覆盖和医疗成本的控制——平安健康建立起了一个贯穿用户病前、病中到病后的健康产业链。
在这个链条中,移动医疗的目标人群为健康险产品带来新的用户,用户购买保险之后,又可以进一步拥有平安提供的各种健康服务,从而形成一个完整O2O闭环。
中国平安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李源祥也隐晦地补充,“平安是不烧钱的,盈利的轨迹和要求不一样。”
不过,这只是平安健康战略的一部分。从更长远来看,在这个健康管理的O2O闭环之上,平安在大健康产业的终极“野心”,是塑造一个三网合一的新型健康产业链。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