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电信资费到底有多坑爹?业界
引言:《一周易评》是网易科技频道小编们就本周发生的一件新闻事件阐述个人观点的新栏目。换句话说,就是小编们要在这里秀一下“智商下限”,还望网友们积极参与并踊跃吐槽。栏目将秉承“用事实说话”的原则,但若其中存在主观性陈述,将仅代表小编个人意见。
本周,一张出国数据漫游费的账单,再次把电信资费的话题推上风口浪尖。这张价值1.6万元的国际数据漫游账单着实让人咂舌。其实早前就有用户在俄罗斯发三条微博3900元以及在印尼聊半小时QQ 3.4万元的案例,估计金额更小的数据漫游账单更多只是没有爆出而已。周四,李克强总理也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建议大家出国带WiFi。总理的心意是好的,但其实在今天这个4G LTE全面铺开,核心网全部IP化的时代,国际漫游无限流量包早就成为趋势了。就拿运营商T-mobile美国举例,目前已经推出超过覆盖超过120个国家的无限数据流量包服务,4G LTE 80美元一个月流量无上限,其中包含中国哦(2G、3G的更便宜最低可以达到50美元)。
T-mobile国际数据漫游套餐
另外,李嘉诚旗下的运营商3,已经在16个国家提供电信无差别资费服务Feel At Home,也就是说在这16个欧洲、亚洲及北美国家用户使用漫游服务跟在本国相比完全不会多花一分钱。有关国际数据漫游到底该收多少钱的问题,我们后文会详细解析。但毕竟跨运营商漫游数据有一定成本,收多收少都是利益使然。然而,目前基本只有中国才有的特色电信资费,那才叫坑你没商量。小编本期就首先细数一下这些坑爹的收费,然后再跟网友分享下中国电信运营商这些年发生的那点“小”事。
坑爹一:运营商内漫游费
这个东西真的是中国特色。为了分析这一问题,首先我们要厘清什么是漫游费。漫游这个词产生于2G时代,根据目前3GPP(第三代通信合作伙伴计划)的定义,目前只有两种漫游形式,国际漫游和国家内运营商间漫游。国际漫游就是属于一个国家运营商的用户使用另一个国家运营商网络所产生的费用;而国家内运营商间漫游费顾名思义就是一国之内不同运营商用户使用对方网络所产生的费用(原文使用的是技术设备概念“公共区域移动网络”,但与运营商概念趋同)。网友请注意,所有这些定义没有一个提到运营商内漫游费的概念。在中国,网友什么时候看过自己手机上的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或中国联通变过字样,就算是一个网络没信号了,这些运营商也绝对不会使用其他运营商的网络,所以中国的跨省漫游费纯属运营商内收费,严格来讲就不能叫漫游费。
其实“上古时代”曾经有过一个跨区域漫游费的概念,这是因为在美国或俄罗斯这些地理上比较大的国家,曾经不同的地区由不同的运营商来运营,所以国内的不同区域会产生用户使用不同运营商网络的情况。这一方面是由于技术所限,当时NMT、APMS或2G的无线通信网络的运营还无法很好的进行大区域内的服务覆盖;另一方面由于自然竞争的关系,运营商所选的主要运营区域会有区别。但是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全IP化电信网络的出现,一家运营商在覆盖一个国家网络的建设中根本就不会遇到交换时代所遇到的技术瓶颈。所以放眼望去,除了中国有这种跨省“漫游”的概念真的是别无分号。
至于中国这种漫游费的由来,更多的还是体制原因。小编大学时代有个老师,叫做阚凯力,上课的时候曾经表示当时中国移动或者中国联通都是以省公司的概念建立起来,这个漫游费也是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制定出来的,由于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广人稀网络建设成本与收入比高于东部地区,为了保护西部地区设置了漫游费这一资费体系,后来也就延伸出了跨省漫游这一收费标准。由于这一漫游方式基本就没有成本,成了运营商的一大摇钱树。最后像高速公路收费一样成了推出容易退出难的政策。
坑爹二: 长途资费
长途这个概念真的是比漫游更古老的概念,说实话应该跟原始的交换技术一起埋入历史。但是这里又出现了那个高速公路收费一样的难题,种好了摇钱树怎么可能说砍就砍。
说到长途话费这个事,又要讲点历史故事了。早期的固话网络,使用的是人工交换技术。有的网友可能听过接线员这个词,就是说一个人打电话时所需要的电话线路是通过人工接到一起的,所以长途电话所需要的交换节点就更多所需要的人工交换也就更多,长途电话越是“长”收费也就越高。所以后来出现了程控交换机,也就是是说接线员被电脑取代了,交换成本大幅降低。在电信监管上,各国的长途收费都比本地通话要高。举个例子,早期在美国(原谅小编老举美国的例子,因为那时中国的固话服务大众还享受不到),电信行业主要分为本地电话公司和长途电话公司,分别进行监管。如果短途电话用户的电话落在长途电话公司的网络里,在监管定价上就是要高一些。
早期电话交换机接线员
但是,可但是,这些都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后来IP网络出现了,电信运营商也有了自己建设的IP核心网。算上马上就要铺开的VoLTE(Voice over LTE),从语音到数据,从接入网到核心网,全部都已经IP化,交换技术除了后向兼容,基本已经准备退出历史舞台。
在今天的电信系统里,本地电话和长途电话基本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收费的区别。今天几乎所有的电信数据都可以想象成微小IP数据包,穿行在互联网和其他类似的数据网络中。语音流量与浏览网页、视频和其他所有互联网信息并无二至。
可以说,目前提供本地固定电话服务的支出成本可能还要更大一些,因为“最后一公里”的接入费用还是蛮高的。而手机在任何情况下提供服务的成本几乎是固定的,跟用户拨打电话是长距离还是短距离没有任何关系。小编有一次看到媒体在争论漫游费是否取消的问题时,有人拿长途的例子做论点认为收费合理,不禁哑然失笑。基于目前的技术,小编想破头也不明白,一国之内的移动网络,为何要收长途费?目前这个移动电话长途费,已经是彻头彻尾的中国特色。
坑爹三:短信
当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短信已经基本走进历史的尘埃。小编是有点翻旧账,而且过去全球运营商都拿短信收费当暴利服务。由于微信和Whats App等移动即时通讯服务的冲击,短信服务已经日渐式微。不过在国外运营商不断降低短信资费的情况下,似乎我们的三家无线运营商的短信资费还是10年前的水平,这就让人大为不解了。让人怀疑我们运营商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从技术上来说,短信没有任何附加成本,不占用任何带宽,使用的是信令信道(当然4G LTE时代还要用到特殊的后向兼容技术。)这就是为什么短信有字数的限制,因为它不能超过手机与基站之间通信协议所允许的字符串长度。当然,运营商有网络建设的成本,但是当初运营商最初建设网络想的是语音服务,短信可以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小编为运营商“建言”,按照一条短信70个字符,其数据量相当于140个字节(一个中文字符两个字节),也就是0.1KB左右, 就算按照现行移动3G的数据收费标准1元/MB(4G更便宜0.29元), 这一条短信的合理收费标准应该大约是0.01分。目前,三大移动运营商的资费定价仍然是0.1元每条短信,小编恳请三家运营商的高管不要忘了众多历史服务的修订工作,弥合这1000倍的差距。不要说服务不赚钱了就彻底不管了,要像网易一样拿出点态度嘛。
中外数据漫游资费比较
电信资费的比较很难做到全面、客观。小编就只拿几个有代表性的运营商的最低国际数据漫游费进行一个统计。如果,跟网友的认知有差距还请轻拍。
其实,运营商间的数据漫游费用的产生基于两家运营商的漫游协议,这一协议一般对外保密,无从窥探。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运营商之间签订的是批量购买协议,也就是说,不会单用户进行结算,而是采用每GB价格进行批发。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电信可以大笔一挥,直接购销1.6万元的上网费用。因为运营商间的结算价格要比这低的多。
这方面公开数据不多,根据加拿大媒体Cartt的数据,基于加拿大运营商Roger与美国运营商签订的漫游协议,每100M数据流量成本为0.1美元,但消费者获得价格为15.98美元相差160倍。
为何资费难降?
这事不好直说,所以小编就讲个故事。
中国电信业的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价格战,2003年中国那时的几大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为了争抢市场份额在价格上不断大打出手,形成了“恶性竞争的局面”。但是“好景”不长,2004年当时的国资委对这种竞争行为深恶痛绝,为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实施了后来的三大高管轮调改革。
原中国联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建宙调任世界第一大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集团总经理;原中国移动集团副总经理王晓初调任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经理;原中国电信集团副总经理常小兵赴任中国联通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原联通集团副总裁尚冰升任集团公司总裁一职。轮调之后,由于种种的原因(比如,面对老部下不好下手等原因,网友可以自己脑补),价格战戛然而止。
从此,中国的运营商进入了常年的垄断局面。以至于后来为了加强运营商间竞争出现了五合三改革,也就是五家固网或移动网运营商变成现在的三家全牌照运营商。目前看来这一改革效果也是不大。倒是后来工信部强加在中国移动身上的TD-SCDMA 3G网络,让巨头中国移动负重而行,领先优势不断减少。但是对于电信资费这一普通用户最关心的领域作用不大。
最近,由于铁塔公司的成立,小编又想起了当年的高管互换。小编当然明白,铁塔公司的成立是为了防止几大运营商的基础设施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目的是好的,但是背后隐含的政策深意,小编还是不敢妄自揣摩,所以小编还是要讲一个故事。
如果还听说过中国铁通的网友,一定有过疑问当年这家资费便宜的固网运营商是怎么出现的。其实原因很简单,当年的铁老大不屑使用中国电信运营商的网络。由于财大气粗,就开始自己铺设自己的光纤网络。随着中国铁路的迅速发展,90年代末铁路通信网络覆盖面仅次于电信总局居全国第二位。在进行电信改革的过程中,考虑到铁路通信资源的利用,于1995年正式成立铁道部中铁通信中心。2004年(注意时间点),经国务院批准,由铁道部移交国资委管理,更名为“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再后来,就变成了中国移动的固网业务。
所以,在几个国资委下属、不对盘子的巨型国企们一起组建铁塔公司,在降低重复建设所造成的资源浪费方面确有帮助。但是电信基础设施建设一家垄断后,会不会造成服务覆盖不够或者独占资源漫天要价的情况,现在还言之尚早。如果垄断后造成基础设施建设价格上涨,就会直接反映到电信资费上。
坑爹资费是否有解?
小编首先想借用马云的一句话,“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来改变银行。”在互联网风起云涌的今天,互联网似乎可以成为根治坑爹资费的生力军。国外有谷歌Wifi、谷歌热气球、Facebook无人机等互联网公司对电信创新的尝试。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其实也可以效仿,不一定要采用同样的技术,但是可以汲取这些创新的核心主旨。如果,腾讯等公司可以在这一领域发挥自己的特长该多好。就像短信退出历史舞台一样,如果互联网公司可以推出替代性服务,再强大的运营商也不得不改变。小编也希望有一天,一家公司出来说,“运营商不改变,我们就来改变运营商。”
当然,一切的前提是开放电信市场的准入门槛。没有监管的放开一切都无从谈起。国家已经开放虚拟运营商,目前已经有数十家虚拟运营商获得4G牌照,国美通讯、苏宁互联、巴士在线、迪信通、蜗牛移动都已经在部分城市开通了4G服务,并且支持TD-LTE和FDD-LTE两种制式。虚拟运营商是指不拥有无线网络基础设施,但向消费者提供无线通信服务的电信运营商,也就是“二房东”的概念。虚拟运营商向传统运营商批发通信服务后,制定具有自己特点的套餐提供给消费者。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可以使用自己的客户服务体系、计费系统、销售人员。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北欧国家们确实利用虚拟运营商降低了资费,但是都是在这些国家电信配套监管十分完善的情况下。
虚拟运营商与三大运营商的竞合关系究竟如何还要拭目以待。毕竟无论虚拟运营商这个孙悟空如何蹦跶还是跳不出三大运营商这如来佛祖的手掌心。无论如何网络是人家的,动动手脚分分钟就可以灭了你。所以,还是那句话国家监管要跟上啊。
结语
虽然小编这篇文章没准会带来电信业高层的关照,但是用事实说话的风格以及网易有态度的宣言才是本栏目的价值观。恳请网友日后看到本栏目对某企业进行吐槽,还请轻喷。小编虽然可能有用词有不当的地方,但绝对没有要黑谁的意思。本文章全部基于网络公开数据,有不准确的地方,还望网友指正。
(秉翰
)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