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小强:把“膝盖”与“毒药”,一块儿献给90后业界

虎嗅网 / 曾西瓜 / 2015-05-30 21:19
他焦虑着,“时代美学不一样了。再不拥抱90后就要被淘汰了”。

几周前的某天,前盛大文学CEO侯小强心血来潮地向他的45位老朋友发出次日饭局的邀请,后来来了40个。他称,自2013年12月从盛大文学离职,他和圈子里的人几乎没什么来往。

出席侯小强饭局的各界名流围坐成两桌,其中有70岁的周国平,60岁的郑渊洁、刘晓庆,40多岁的陈彤、刘春、李静和朱哲琴等。

“那天我没有介绍(要推出的新)产品‘毒药’,”侯小强说,“我跟他们说的是过去一年我见了快100多位90后之后自己的感受,我感觉到这个时代在发生变化。”

侯小强对虎嗅复述了那天晚上他讲的话:

“十年前,像我们在座这些人是当之无愧的主流人士,主流就是主流,非主流就是非主流,泾渭分明。

“五六年前我突然发现非主流成为百度搜索热词,我就在想’非主流’有可能未来会成为主流。

“今天我要通知大家,我们这代人已经是非主流了,因为曾经的’非主流’已经成为主流,我们以为我们还是文化的弄潮儿,我们以为我们在引领文化,而实际上90后、95后、小镇青年、屌丝青年、杀马特现在才是消费网络、引领网络的真正主流。他们在说什么,你可能都不知道,他们的语言方式、他们的识别系统跟我们不一样。我们不是在引领他们,问题变成了我们能否被他们引领。

“时代美学不一样了。我们再不拥抱90后就要被淘汰了。”

据侯小强说,席间有人调侃:“原来还觉得你有点情怀,怎么现在满口90后,连这点情怀都没了。”

侯小强却毫不掩饰自己对90后的关注与偏爱,他总结了自己履历中的几个关键词:在新浪的关键词是自媒体,在盛大文学的关键词是IP,而现在的关键词就是90后。

“总的来讲,我自己认为我踩点应该还是踩的比较准的,”侯小强说,“这一年我没有跟圈里人来往,也没有接受媒体采访,有的人以为我出家了,有的人以为我进了精神病院。”

侯小强说,“其实我一年见了100多个90后。我每天的一个工作就是看新浪热搜,第一看谁火谁红,谁火谁红我就往谁身上贴,求见,第二我要看这个时代的情绪和美学,看到底什么东西能激起大家的兴趣。”

“你可以说我功利,我也不害怕别人说我。随便。”

用一句90后式的表达:70后侯小强准备毫不顾忌地“将膝盖献给90后”。而90后这个点踩得究竟怎么样,最近上线的、带有社交属性的图书电影点评应用“毒药”,应该是他最重要也最直接的一份答卷。

毒药的起点

侯小强把跟虎嗅聊的地点定在了世贸天阶的时尚廊书吧。采访开始前的四分钟,他还在“毒药”上上传了数十张书摘图片。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他几乎不停与合作伙伴、投资人、各路朋友见面。一边,他的影视公司——中汇影视即将有几部新剧要播出,另一边,“毒药”已吸引了一些投资人的兴趣,B轮的融资正在商谈。此前,毒药已做了算是“小A”的融资,级别在几千万元人民币。侯说,B轮融资可能会在未来2-3个月进行。

中汇影视是侯小强离开盛大后操刀的第一家公司,自盛大文学而影视,似乎轻身熟路顺理成章。但侯小强的创业后来又出现了新的章回。

当时,侯小强的中汇影视已经拿下了包括日本知名作家东野圭吾的《嫌疑犯X的现身》在内的几十个IP,有一次跟湖南广播电视台台长吕焕斌吃饭,后者对侯小强说:“小强你是一个互联网人,干嘛做一个电影电视剧公司?尽管你这个电视剧的公司有IP的概念,有互联网的概念,但你还得再做一个互联网产品吧?如果你做,你想做什么?”

侯小强回忆他回答这个问题的状态时用的词语是“脱口而出”,他的回答是:“我想做一个书单影单的一个东西,我看过那么多书,看过那么多电影,我希望有一个管理他们的工具。”

2014年4月,侯小强自己拿出几百万资金,和之前在新浪和盛大文学的几位旧部成立了北京金影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着手开始了“毒药”的创业之路。他将“90后”、“95后”定为“毒药”未来的的目标用户。40人的团队中,90后占了三分之一。

诚然,侯小强的创业起点比普通的草根创业者高多了,但他要完成的“PK、升级、打怪兽”与一般创业者并无大不同。在找投资过程中,他约见一位做风投的朋友,当侯小强抱着见朋友的心情刚刚坐定,投资人却提出让他用一句话介绍项目,他说:“小强,你看你,你得专业一点,你要拿出一个PPT。”侯小强说,那时的自己还处在探索阶段,被这么一说,怒了:“你们这帮投资人就喜欢让人用一句话来介绍!”搞得对方也很没面子。饭没吃完,这位投资人就离席走人,后来也再没回应过侯小强的消息。

这个段子表现的是侯小强的傲娇还是投资人的玻璃心,看官你自行鉴定。

但侯小强自有他吃苦咬牙的一面。如他后来在产品上线的推广文中所说,“我确实渴望成功。因为成功,就可以担负起对自己内心、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就会拥有power,会更有尊严。”

每天,他早起念经两小时,念经结束,他马上变身为商人与创业者,每日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约谈90后,捕捉最新最时尚的内容潮流。为了让“毒药”上有更多的原生内容,侯小强从“毒药”内测起就频繁穿梭于大小书店,以方便他拍更多的书摘传到毒药上。他毒药上的动态保持着非常高的更新频率,有时在一个小时内就会更新数十条。

经历一年多的筹备和数月的内测,5月20号这天,这款描述为“实名电影书籍评论”的“毒药”App宣布在苹果App Store和安卓应用市场正式上线。

毒药的争议

“毒药”上线的前一天,侯小强在微博上放出了一篇题为《今夜,我去赴一场并不存在的约会》的署名文章,宣告重回公众视野,更为新产品做了详解和预告。这篇文章的造势起到了作用,据侯小强说,上线第一天,“毒药”新增用户近20万。

但是,出现在用户眼前的这款产品,很多人觉得似曾相识、少点新意又多些别扭。

“标记、评论电影和书的这个功能通过豆瓣就可以实现啊?”虎嗅向他提出这个最常见的用户反馈。

“首先,我不用豆瓣,”侯小强回答,“其次,豆瓣已经证明了这个市场是存在的——很多人有标注、搜书的需求,但是在移动互联网上豆瓣是没有作为的,我认为这是我的机会。加上我自己在互联网、在人脉上的积累,毒药有市场、有机会、有能力,水到渠成。”

但是,虎嗅通过采访三位80后和90后的用户发现,侯小强眼中的“毒药”和用户体验到的“毒药”,是两种不太相同的模样。

第一,关于用户社群集结的方式。侯小强认为豆瓣的逻辑是“先以物聚,再以群分”,也就是说,豆瓣的搜索是以书或者电影开始,人们再根据共同的趣味相连接,“我们的逻辑是从人开始,先记录‘我’的行为。”

显然,侯小强希望用户在“毒药”上通过具有微博特征的个人趣味和品味展示吸引其他用户关注。但90后用户eudaemonist在采访中表示:“对我而言,我更注重影评书评本身,让我从关注大神和广场里庞大信息流中的某篇书评到去关注某人的动力不足。”

第二,关于评论的长度。“毒药”上的内容均以短评的形式出现,而非豆瓣上的长文章。侯小强觉得这是“毒药”作为一款移动产品与手机的特点相结合的体现,“我们希望提供一个多快好省的社区,鼓励碎片化内容、短文章,门槛很低。”

但用户eudaemonist和阿毛均认为,短书评和影评的质量难以达到高水平,阅读价值亦打折不少,几行字最多只是个段子,而豆瓣上的长评更加“走心”。eudaemonist还直接指出她在“毒药”上看到的一些评论都是“几个字的口水话”。

第三,关于打分。侯小强认为“毒药”上的打分机制能够杜绝豆瓣的水军、“平均主义”和“精英主义”。他举了《小时代》的例子,“什么叫平均主义,你喜欢他给他打9分,你不喜欢他给他打2分,第三人来了以后看到的是6分,但这6分对他来说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为了让用户任性、极致地表达,侯小强还引入了负分的打分机制。

在“毒药”里,每部影片的底下都列出了每位用户的打分情况,但影片旁边依然显示了2个被平均过的分数,分别是大神的平均打分和普通用户的平均打分。

eudaemonist说,将大神的打分和普通用户区别显示出来,让她觉得被区别对待了,有点不爽,并且负分的设置有些鸡肋,虽然具有情绪发泄的作用,但和豆瓣上的低分差别甚微。

对于打分的设计,侯小强也表示,这一点他们还在继续改进,他的团队正在研究新算法,将来会让每一次打分都有出处,“可以按年龄来分,比如说90后的给这个片子打了几分,LBS你附近的人打了几分,你的朋友圈里的朋友打了几分,和你同一收入水平的人打了几分,我们要做这样的社群点评。”

第四,关于打赏。打赏是侯小强颇为满意的一个功能。“很多人还提出说打赏没有意义,不会有人打赏,我后来看我们的数据非常好,我们(内测)一个月的时间已经有人赚了4千多块。对于我来讲,打赏不只是一个商业化的工具,更是一个互动社区工具,像赞一样,赞是社区工具里面成本最低的,我今天手一滑就点了,不需要转发,不会滥用我的空间,也不需要评论,赞就是一个伟大的发明,但是赏我认为更大,哪怕赏5分钱,8分钱,也是向作者致敬的一种社交工具。”

但80后豆瓣 用户阿毛却觉得,打赏给作者一种“要饭的感觉”,她说:“侯小强说要知识众筹,但是对于我,以及我身边的文青来说,不喜欢这种要饭的感觉。”

对于90后eudaemonist来说,打赏功能现在已经很普及,没有什么值得吐槽也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地方。如果在“毒药”上看到了个性鲜明的评论,她会考虑给作者打赏,她不觉得打赏会给人“要饭”的感觉。 但是同时,她也不认为打赏能够促进互动、社交,“比如在微博上,你看见有陌生人给你打赏了,你会马上去关注他和他互动吗?不太可能吧。”

第五,也是争议最多的部分——“大神”与“广场”的设计。打开“毒药” App,页面中两个主分类:“大神”和“广场”,“大神”里展示的是“毒药”的推荐用户的动态,而“广场”是所有普通用户的动态集合。

“大神”神在哪,为何推荐?这是虎嗅采访的几位用户共同的质疑。阿毛表示:“一进去就有浓浓的等级划分之感。”另一位80后用户“熊孩子一萌”说:“一打开‘毒药’,大神就已经在那了,是有的用户生而为大神吗?这种做法太扯了。而且,就我这几天使用的感受,我想吐槽,毒药中大神的板块已经成为五线城市中年鸡汤大叔的乐园了!”

Eudaemonist说:“那些大神都是些什么鬼。是加了v的?可是加得莫名其妙。点进去主页介绍也很泛泛,主页里还有好多自拍……”

对于产品的这些争议,侯小强也坦承,这些功能仍在修改,其中的逻辑还需重新理清,“我们还在不断的思考,神人、达人、名人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逻辑,我们现在还在改。所以我也不希望人来的太多。”

最后一个令人感到矛盾的是,上文已经提到,侯小强目标用户锁定在了90后、95后的大众人群,但5月20日毒药官方微博公布的第一批种子用户名单中最年轻的是蒋方舟(89年生)和青年导演左左(年龄不详),其余的用户有演员刘晓庆、央视主播康辉和当当CEO 李国庆等等,这些用户对于90后、95后的吸引力有多大还待观察。

对此,侯小强解释说,他确实想做一个针对90后、95后大众的草根产品,但他希望这些用户是通过滚雪球的方式慢慢进来,中间的核心是那些真正能写的人。为了迎合目标用户,侯小强还将有更多的动作,比如计划向“毒药”引入更多动漫的内容,甚至可以让用户对单个的动漫形象打分等。

“(功能和用意)很快就会体现出来,目前来说,它只是我的一个模型,实际上我想做的目前只有一些实现了,绝大部分还没实现。”侯小强解释。他对毒药目前的数据表现表示满意:目前下载用户量近20万,周留存率40%,一天打开次数超过四次的达到日活用户的72%,检索图书和电影是主要行为,而写书评与影评的大概占用户25%左右。

批评和质疑的声音并没有停,但侯小强说,他对于这些批评不再像从前那样敏感,“已经完全无视别人的批评。不但真的无视,而且就算看到了,也笑一笑。”他说这是他创业一年多以来的最大变化,“钝感力。”

在侯小强的微博里,搜到七条提到“钝感力”的微博。有意思的是,它们只出现在两个阶段:2011年那一年,以及他离开盛大后的这两年。2015年最近的两条是这么写的:

“能成功者,大多是简单、有野心、有钝感力、精力特别充沛者。”

“拥有好奇心、好胜心、分享精神和钝感力,是成就的四个基本原则。”

你感受一下。时不时展现易感多情一面的侯小强,另一面是一个坚定的现实主义者,有强烈的追求成功的决心,善于进行超强的自我暗示与激励……但当虎嗅把这一点拎出来求证于他时,侯小强又有点躲闪这样的标签,他的解释是:“我不太在乎成功,但我担负着团队的希望,希望他们能在此退休。”

写到这里,“毒药”上ID为“王侯”的侯小强已更新了他的第3177条动态。

A+A-用微信扫描二维码为本文作者:曾西瓜 打个赏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