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问平安金融,互联网财富管理背后的产品逻辑业界
平安金融旗舰店的场景化设置
小沈毕业工作几年,手头有一些存款,准备和朋友们自助游。他在平安金融旗舰店首页,看到“单身贵族”一栏有国内自助游保险,5人以上可享受团购价,他下了单。
“单身贵族”栏目里有股票混合型基金,包括股票、债权等产品,最近三个月涨幅为45.07%,他想想最近股市挺火,自己没时间炒股,于是了买了一笔数额不大的股票基金。“单身贵族”一栏的描述是“22-25岁,较低收入,职场新人”,除了保险和基金产品,还提供小额消费贷款和旅游贷款——职场新人对资金周转要求更快。
在平安金融旗舰店首页,用户根据年龄和场景,被划分为爱巢初筑、三口之家、事业有成、单身贵族、退休养老等几种类别,这是平安进入互联网财富管理领域,进行的金融产品场景化变革。
互联网财富管理,简单来说就是财务配置加资产负债表。而财富管理不只是资产管理,和公司财务报表一样,应该由三块组成: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用户个人,最重要的是资产负债表:用户需要有一个一目了然的账目,整合在不同公司、不同金融机构的账户,查阅资产负债明细。
中国人的“财富管理”更多意义上是“财富增值管理”,并不是把钱管起来就好,而是要增值管理,在美国,人们更多需要负债管理和消费管理,习惯用不同的负债的方式,得到更多的消费。
所以,资产负债表包括理财、保险、不动产,既有资产也有负债,形式应该是多样的,涉及很多账户。金融旗舰店首先用一账通解决平安内部账户,然后打通外部账户。
平安金融在财富管理方面,经历了一个不断提高匹配度的过程。
此前的互联网财富管理1.0,大多是陈列表模式,一家金融零售公司把众多商品都陈列在一个页面上,比如此前平安的官网把所有商品的功能都标示出来——这让消费者难以抉择。
2.0阶段则是量身打造,产品能够更懂用户。线上服务可以让信息的匹配度更高,目前,一种产品针对一类人,这根据生产方式而不是消费者来决定的。比如各种宝宝类产品,设计出来以后卖给消费者,但消费者往往并不知道这个产品对自己真正的好处在哪里。
而线下购买金融产品通常是一对一服务,很难找到更大口径的匹配。
“线下靠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做财富管理,能做的事是有限的,我们之前研究过,欧洲的家族传承式财富管理,是一个团队去服务一个客户,团队里的人负责各个门类,为一个家族提供服务的团队可能有十几个人。”
平安金融科技副总经理谢虹认为,互联网的分享本质,可以把合适的方式提供给合适的人,只有在线上,才能跨越时间空间等各种界限。
到了3.0、4.0阶段,金融产品可以根据大数据定位用户、推荐产品、甚至做定制产品。目前的定制只局限在高端的市场,还只是小众,互联网的功能就是把小众变大众。
实现匹配度背后的财富管理模式,平安其实是有一套自己特色的分类逻辑的。金融旗舰店是入口,背后的一账通分析用户需求,管理用户的平安和非平安资产。在整个平台框架的设计上,保险频道放在最前面。
“从平安整体集团架构的角度来看,保险业务占大头,很多用户对平安的既有认识也是基于保险。”谢虹介绍,保险在所有产品里位于尾端,它不是处于前锋的投资或理财,而更多是保障型产品,在用户的综合资产配置中,属于比较稳定、帮助保守收益的产品。
理财频道在用户的财富综合配置当中是大头,用户管理财富的第一个概念是“我要保本”,不希望钱投进去有很大风险。其实从平台产能的角度,平台鼓励用户去买大额的金融产品,但是从用户真实的诉求、做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的角度,鼓励买保险。在资产配置比较稳定的情况下,用户可以去尝试一些小额的、比较初级的投资产品。
钛媒体对平安金融产品体系提出了四个问题,打通有关财富管理的一系列产品,到底面临哪几个变量?
一问:如何实现财富管理的“个性化”?
互联网没有改变金融体系、规则和流程,但它从根本上改变了金融商品服务——金融机构传递信息的方式,当信息变得极简单化,用户接收信息是有局限的:习惯接收能明白的东西,抗拒不明白的东西。
平安提供零售金融服务的产品种类繁多,跨不同行业,除了被大家熟知的保险,还有证券、信托、融资租赁、不动产、投行、 ,需要将产品个性化,满足用户需要。
个性化意味着,用户在平安网站看到的产品和其所处的人生阶段、拥有的财富水平相匹配。这些用户需求通过互联网,将声音、图片、文字、视频各种方式结合在一起,把财富管理这一抽象概念变得可触摸、可感受。个性化首先得解决这样四个痛点:
一是怎么找产品?
用户来到平安官网,首先遇到的问题是从哪里找产品,所以建立平安最大的金融零售门户是第一步,把平安所有的金融产品承接进来。
二是是产品太多,用户无法区分。
平安各个专业公司混业经营也越来越明显,不同专业公司之间的界限逐渐打破,比如,原来主打高净值客户投资的专业子公司,投资金额是100万起到300万,现在陆续推出一些低至1000块钱的理财产品。所以,当有产品入驻的时候,旗舰店要管理这些产品,要有货价、商城系统这样的雏形,做产品的灵活配置、增删改查。
如此打造一个渠道。平安的很多专业公司也需要这样一套商城,它们可以直接在金融旗舰店展示,而不需要再构建一套系统。
三是混业经营越来越普遍。
同样是一款意外险,平安产险、养老险、车险都有自己的意外险,用户怎么去选择适合他的意外险?这种混业经营导致用户需从专业公司的角度去选择产品,用户面临太多选择,金融旗舰店可以打破混业经营的局限。
第四,把用户从个人扩大到用户。
放在整个家庭里面看,他的金融需求很复杂、很多元。他需要考虑自己的寿险、企业经营的贷款、日常理财需求,把用户放在家庭里面来看,又有作为父母、子女的更多需求。
由此金融旗舰店从金融零售门户的观念转变成一站式财富管理。
二问:如何细分用户?
个性化和场景化都建立在用户的细分之上。
单身群体,可能刚毕业,收入比较低,对资金的需求是周转快一点,新婚阶段,需要买房买车,负债比较大;夫妻俩都小有成就,考虑要孩子,可能要为未来的儿女教育去做一些规划:孩子教育、意外和重疾,为将来上学存钱、买意外保险、医疗保险等等。
中年用户的资本已经有了沉淀,手里比较有钱,可能会考虑一些高收益、以投资为主的产品;养老期的用户承担风险的能力比较低,需要恒本的投资方案,兼顾养老方面的需求。
其次,金融旗舰店为用户做一些资产配置,用户可以在定单中心看到保险、投资、理财各项占比多少,相应地,这些比重在用户的这个阶段是否合理,相同身份、相同年龄、相同收入的人,他的偏好是什么。基于这些资产配置来给用户做一些界定,通过这几方面进行产品化推荐。
此外还有什么提升空间?
比如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用户进入平台后发生的每一次交互,平台可以记录或监控,再回馈给相应的用户。平台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跟用户保持一定频次的交互和反馈,提升用户体验和活跃。用户在金融旗舰店发生的行为无非两种:浏览行为,交易行为。平安金融旗舰店下一步需要将这两个数据打通起来,这可以进一步帮助平台了解客户。
三问:如何基于场景做金融产品?
基于场景来做金融产品的配置,未来会是一个趋势。首先,整合全金融产品推荐给用户,需要根据用户对不同产品推荐的反映不断细化和优化。其次,金融旗舰店试图教育用户的金融消费习惯,这种教育需要把复杂的金融产品拆成很小的场景。
比如用户考虑为孩子将来上学筹钱,那么平台会帮助用户在金融产品配置上做一些规划,针对严于律己的父母,推荐一些收益比较高的稳定产品,平台计算一个周期,一对一做配置方案;如果父母花钱大手大脚,平台会建议用户做强制储蓄——告诉用户强制储蓄的产品是什么,有哪些,如何选择。这种教育方式是点对点的。
用户每个月收入多少、存多少,系统可以借此确定这是不是有规划的父母。将来需要为孩子存多少钱、孩子去哪个学区上学,学杂费、教育费用的成长比率,系统都可以测算出来。
这些对用户的教育会以专题、场景的形式呈现,以小点高频次的方式,渗透用户消费习惯。场景化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解决用户的问题,让用户对平台产生信任和好感。
“金融生活应该是围绕着衣食住行,嵌到人生每一个场景中的,在不同的场景中,平台都可以为用户做一个定制化的金融支持的配比。”谢虹介绍。
四问:门槛和局限有哪些?
互联网财富管理的门槛一方面来自于既有政策的限制,另外相同的公司、相同竞品之间的竞争也是门槛。
后者是需要用互联网+去打破,这几年进展很快,比如支付宝与天弘基金就是一种很好的合作,以及蚂蚁基金跟邮政储蓄的合作,都能看出来这些门槛在逐渐消除。
比较中国和美国的财富管理,信用体系和平台的沟通,是两个不同的纬度。美国的信用体系可以把美国人的一生,都用一个信用机构串在一起,包括银行号、税号,在中国这些体系并不完善。
至于怎么去敲破这些商业壁垒,按照平安金融的经验,全牌照是一种优势,金融旗舰店在建立风控标准体系之外,还需要完善的定单管理系统,包括定单展示的功能,一账通账户体系对用户的信息进行整合之后,打造一个完整的闭环。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