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0种孵化器你必须知道,然后创业淘金去业界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似乎所有人都要做孵化器。他们有不同的做法,有不同的理由。
智东西对此做了一个调查,总结下来,孵化器有点像被具象化的江湖侠义,创建者可以以比较少的资源更快速、更容易的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
他们做了什么?
做孵化器的组织机构很多,按照孵化领域分类,可以是互联网、智能硬件、TMT;按照孵化器对外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是咖啡馆、众创空间、孵化基地;按照参与方式不同,可以是直接投资、牵线搭桥。智东西寻找了一些智能硬件圈的孵化器,这些孵化器基本都会提供从资金、办公场地、宣传推广等服务,但每个孵化器由于其建立初衷的不同、拥有的资源不同而使得孵化器或多或少有了自身的特点。
按照这种特点分类,或稍有重复,但却最能说明他们做了什么:
1、为设计师打造的孵化器
这里的典型代表是觅创和太火鸟。觅创由亿觅创建。亿觅的代表产品是刀锋能量及小恶魔移动电源——这两种移动电源以独特的外观获得了一定的市场。据亿觅方面称,觅创是为设计师或者富有设计的创意团队打造的孵化基地。
2、提供供应链资源的孵化器
典型代表是硬蛋。硬蛋是中国较大的智能硬件创新创业互联网平台,主要通过Offline+Online平台实现,着力于供应链的O2O资源连接。硬蛋成立于2014年1月,是科通芯城旗下面向智能硬件服务的平台,后者则是国内较大的IC元器件供应链平台。
3、提供推广、营销的孵化器
有一些孵化器有自己的媒体或者营销资源,他们可以给初创团队提供较好的推广、营销。这里的典型代表是附带有媒体的孵化器,如36氪+,“黑马+”云孵化。36kr对外最被了解的便是它的媒体“36氪”了。据悉,36氪+会给创业者对接包括云服务、移动应用开发相关服务、开放平台、猎头、财物顾问、法律顾问等服务。但总的来说其媒体资源尤其是面向行业的媒体属性能够帮助初创团队获得更多投资人的关注。“黑马+”云孵化主要提供推广服务。官方称,提供“全面解决初创公司遇到的法律、团队、融资、路演等问题”。
4、提供渠道、流量入口的孵化器
这些孵化器通常有较好的渠道、流量入口,典型代表是京东JD+孵化器。据京东方面称,他们会通过自身多年的经验和合作伙伴关系,为初创团队提供孵化器应该有的很多资源。但显然,去京东JD+孵化,最大的好处是比较可靠的渠道和流量入口。
5、提供办公场所的孵化器
当然很多孵化器都会帮助初创团队寻找合适的办公场所,但有一些会专门提供“孵化基地”,并减免办公费用,3W的NextBig便是其中之一。NextBig会提供行政服务(水、电、网络、空调暖气等)、品牌推广(媒体合作)、人才招聘。NextBig现在孵化了超过20个项目,大多数项目都已完成一轮融资,正在筹备二轮融资。其所孵化的项目包括旅游、O2O、手游周边产品几大类。
6、提供从立项到销售所有资源的孵化器
有一些孵化器会做“保姆级”的服务:针对早期创业者需求的资金、商业、技术、市场、人力、法律、培训等提供一揽子服务。典型代表是创新工场和微软 孵化器。不过这些孵化器对项目的筛选也比较严苛。以微软 加速器为例,在美国,它不要求得到团队的任何股权回报,而每个入驻微软 加速器的团队,都将获得价值达6万美元的Windows Azure 云服务和6个月的孵化期,及进入终身的校友制。具体到中国,这6个月的时间内,企业将会免费搬到位于中关村的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总部大楼里办公。在为期半年的孵化期内,微软将提供相关的导师团,为初创公司的产品和团队提供指导意见和课程,并为初创企业提供招聘帮助,对接投资机构,寻找早期用户和市场。对于创业者来说,这很诱人。但同时微软 加速器是通过一期一期的筛选来寻找创业团队的。
7、提供对接投资人帮助的孵化器
典型是创业邦。创业邦主要帮助对接投资人,并为创业者提供跨媒体服务的平台。成立于2007年1月,由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和清科集团共同投资设立。
8、大佬做孵化器
孵化器这种符合潮流的事物,大佬们自然不会错过。典型代表是BAT(百度、阿里、腾讯)、电信、华为、联想。
但目前看来,BAT孵化还没有特别有名的案例,但是大的动作确实是有了。2014年下半年,互联网大佬BAT就陆续推出了创业中心或创业基地。其中,百度在成都、厦门、天津三地相继开设区域性开发者创业中心;腾讯在北京、上海、武汉相继开设创业基地;阿里宣布无线开放战略,启动“百川计划”,将在北京、广州、上海、杭州和成都等五地对开发者提供场地支持。
以百度天津中心为例,提供百度云平台、技术指导、审计、财务和法务服务,还可获得百度总部技术支持,对创业团队进行一对一导师指导。入驻腾讯创业基地的团队,可享受曝光流量支持、多平台能力开放、变现能力培训等服务,甚至还可享有30~50万元资助。阿里的“百川计划”则从技术、数据和商业全链条提供基础服务,优秀者还可获得阿里自由资本投资。
电信面向内部员工征集创新项目和团队,主要涉及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领域。对于电信,这具有“半革命性质”的尝试, 似乎是迎战“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必要选择。
华为(前海)创新孵化基地,主要提供减免的办工场所。该基地侧重于互联网、智能硬件与机器人领域。
联想扶持建立的联想之星主要孵化领域为科技。孵化代表有Face++、乐逗游戏。提供创业培训、天使投资、开放的合作平台(对接其他资源)。
9、政府扶持的孵化器
这种孵化器在各地最常见。通常情况下,政府扶持的都是孵化基地,可以给初创团队提供减免的办公场所,也可以帮助团队对接各种资源。
10、提供各种工具的“众创空间”孵化器
典型代表是北京创客空间、深圳柴火、上海新车间。事实上这种众创空间不太适合被定义为孵化器,因为它们更多是提供一些工具,是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但是由于众创空间从学生到白领、从技工到投资人都有,在这里你更容易认识志同道合的人:你将来的合伙人或者投资人。
11、其他类型的孵化器
典型代表是Haxlr8r:创立于2012年,可以归类到“从立项到销售所有资源的孵化器”,但是以“深圳——旧金山”的孵化模式才是它最大的特色。该孵化器会将创业者们带到深圳,利用深圳本地完善的供应、销售体系,在111天内帮助他们联系工厂做出原型产品,最后再带到硅谷面向投资人举行Demo Day(演示日)。项目结束后,一部分团队可能会以登上Kickstarter作为新的起点,而另一部分团队可能会走向消费市场,自立更生。
孵化器的背后有什么?
靠孵化器盈利在业界本身就被证实不靠谱。有媒体曾称,在美国真正盈利的孵化器只有YC。表面上看,孵化器的存在很符合江湖上的侠义精神,“你若遇到困难,我绝不会袖手旁观”。各种孵化器建立的初衷都是伯乐情怀:你有需要,而我可以帮你。但背后的逻辑应该是:我办孵化器,能带给我什么。
1、提升品牌形象。我们能看到很多大佬公司或者某些科技公司附带做一个孵化器。为什么?每个公司都需要为自己或者自己的品牌塑造形象。一方面,孵化器作为一种潮流很符合前沿的科技公司的口味:不做可就OUT了。另一方面,孵化器的属性很侠义,“做孵化器是因为好心,是帮你”。
2、容易快速获得资源。这种资源包括各种产品、人脉、人才等任何“缺少又迫切需要的”。关于产品,尤其是好的产品是大公司急需要的。大公司常常有一个尴尬:时代在进步,为了不被淘汰转型改革就成了必须。但由于自身太过庞大,转型改革太过困难。所以他们有了三种手段:分拆出小公司、收购或者投资比较成熟的公司、孵化初创团队。其中孵化初创团队是容易实现也是“最便宜”的。关于人脉和人才、供应链等资源,由于孵化器本身的孵化属性,使得它成为整个 圈交流、对接的平台:在这里,初创团队、投资人、媒体人、各种厂商被链接起来。所以咖啡馆、奶茶馆成为孵化器的存在。
3、高风险下的高回报。这一点有些虚,或者说和孵化器本身关系不大。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投资人专门投资某个孵化器,为什么?因为他们可以从孵化器里找到一些靠谱的项目,然后凭借潜在的“优先投资权”去投资一些比较好的项目——一旦成功了,早期投资的回报就不仅仅是几倍。
4、引进投资,提升政府形象。我们能看到很多政府扶持的孵化器或者孵化基地,尤其是比较发达的城市。一方面,孵化器可以很好的引进投资。另一方面,追随“万众创业”口号,一个地方没有几个政府支持的孵化器都不好意思做政府报告了。
总结:从现象看本质
孵化器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背后是初创团队的高比率增长。从某些方面看,投资人像古代的伯乐,但这之中又有几个问题存在:首先,对于初创团队来说,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支持,靠谱的队友、导师、供应链、推广渠道都很重要:投资人可能没有这么全面的资源。其次,“伯乐寻找千里马”的“寻找”是一个重要的过程,那么一个可以“互相寻找的平台”的存在就变的很有必要了。最后,投资人的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他们需要很谨慎的投资才行。而初创团队需要让投资人看到靠谱的一面。所以在初创团队在成长到一定阶段之前,需要一个比较容易获取帮助的平台。
孵化器的存在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所有参与者的需要:大家各取所需却只需相较以前更少的付出。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