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市场新局:冠军也能成桎梏,不懂进化难胜出手机
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曾讲,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而放眼手机领域,没有常胜将军,即使是拿过全球第一的诺基亚和摩托罗拉都已作古,在风云变幻的竞争场,善于识别环境变化,及时进化者胜出。
两组数据背后,小米怎么了?
2013年和2014年,小米凭借先进的互联网模式一度成为国内手机销量第一品牌,然而现在的形势已经快速变化。
从调研公司IDC给出的2016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全年数据来看,小米已经成为第五名,市场份额8.9%,同比下滑36%。
(IDC: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排名)
而从今年第一季度GFK的数据来看,小米下滑的趋势并没有停止,似乎有愈演愈烈趋势。小米已经不再是互联网手机第一品牌,“让位”于荣耀。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也可以认为是互联网手机下半场的新格局。
(GFK:2017年Q1互联网手机排行榜)
曾经以100%以上增长率高速增长的小米,如今怎么了?想弄清这个问题,需要从当前的市场形势说起。
新消费观下的新格局
国内手机市场经历过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现在已经进入瓶颈期。从赛诺监测数据来看,2016年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同比增长17%,而进入2017年,这一增长率将低于5%。消费升级大背景下,手机市场发生了新的微妙变化。
第一,产品上向中高端发展,结构升级成为主旋律。曾经在运营商补贴驱动之下,千元以下机型利于拓展用户,市场份额最大,如今看来,2000元以上市场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50%。华为、OPPO、vivo等在2000元以上市场已经站稳脚跟,而荣耀、小米、魅族都向上做出尝试,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第二,渠道上,线上不再是风口,全渠道布局成为必然。2014-2015年,线上电商渠道蓬勃发展。2016年,线下渠道迅速崛起。在两次轮动之后,渠道将进入稳定的二八格局,即线上渠道占比20%,线下渠道占比80%。OPPO、vivo等线下主力品牌,在线上与京东、天猫等达成合作,而互联网品牌,同样需要采用轻模式或者建设专题店形式,进行线下渠道布局。
第三,供应链上价格上涨是必然,推动手机厂商谋求品牌增值。占据手机成本50%-70%的主芯片组、显示屏、前后镜头及存储,基本集中控制在海外巨头手中,近两年来价格不断上涨,常出现产能不足等问题。以价格战打赢的模式不再奏效,手机厂商都需要谋求价值增长新方式。
新格局之下,互联网思维、免费理论、生态补贴硬件等方向,已经被证伪,智能手机还是要赚钱的;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也不像刚崛起时那般神秘和看不懂了,该怎么玩,彼此都心知肚明了;出海寻找增量市场,也已经成为共识。可以说,在战略和战术上,手机厂商间已经没有秘密可言了,关键在于,谁能够认清形势,有所坚持,有所进化。
“冠军”成为桎梏,小米需要长期补课
近期雷军在分享发展经验时候,还侃侃而谈2014年左右的成功。其实成功很容易让企业形成思维惯性,有时候甚至会成为前进的阻力。有人认为小米的问题在于没有及时布局线下渠道,其实这只是其中比较小的问题而已。荣耀采用轻渠道模式,但仍然起到不错的效果。关键在于,小米没有认清形势,从而进行有效的模式升级。
产品是核心,尤其是在产品创新、质量和供应上,小米仍显不足。去年上半年的旗舰手机小米5,被官方冠以十项黑科技,网友则认为拉低了黑科技的底线。去年下半年的小米Note 2和MIX反响不错,但产能十分有限,能买到的用户并不多。今年发布不久的小米6在MIUI论坛上被曝有“自动重启”、“WIFI断流”等问题,
反观竞争对手。OPPO和vivo已经撕下渠道+营销的标签,在产品研发和品控上不断发力。无论是“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的OPPO,或是“前置2000万柔光双摄”的vivo,都在产品上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与标签。荣耀则是提倡品质升级、创新升级和大技术升级,既有在品质领域的严防死守,精益求精,如销毁有质量隐患的手机;也有在新技术领域的持续探索,如推出人工智能系统荣耀Magic。
在营销与品牌上,小米的标签化威力越来越弱。曾经小米手机是极客的代表、发烧友的首选,然而随着规模化走向大众,小米在营销上四处发力,却显得没有统一步伐。去年,一向不请代言人的小米一口气请了四个代言人,吴秀波、刘诗诗、刘昊然和梁朝伟。不同的代言人有不同的气质,然而前三者却对应着相同的红米手机。
而随着红米的成功,小米品牌被打上低端标签。就连雷军自己也认为,“我们没有处理好小米跟红米两个品牌的区别,两个品牌太近了,这一点是我们初期没经验。”
2010年成立的小米,花了4年时间就坐上了国内第一的宝座,崛起的速度惊人。如今,小米又以惊人的速度下滑,让人唏嘘。究其原因,小米的崛起靠的是新颖的产品定位(性价比)和渠道模式创新(线上渠道),并没有产品和技术方面的壁垒,等到其他手机厂商看懂、学会之后,小米的竞争优势也就不在了。小米的下跌表明,在互联网手机下半场,以小米为代表的传统互联网品牌正在渐渐地失去影响力。
那么,路在何方呢?
我认为关键在于根据竞争环境进化。
一个是由互联网模式向全能模式进化,走大而全的道路。做好品质升级、创新升级、服务升级、技术升级,进而保证:产品有新意,至少不出错;品牌有认同,至少没有坏印象;渠道有优势,全渠道覆盖最好,至少在某一渠道有优势;售后有保障,至少不能是一锤子买卖。以互联网品牌为例,荣耀正走在这条路上。
另一个是由互联网模式向精品模式进化,走小而美的道路。拒绝一味地贪大贪全,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基础上,合理分配资源,重点突破一两个方向,保持竞争优势。不过,这不适合一个追求规模化的品牌。如一加、努比亚等在此队列。
当然,进入下半场之后,无论是全能模式,还是精品模式,保证产品品质都至关重要。无论是全能模式,还是精品模式,都需要告别野蛮增长,开始精细化耕作。
【来源:陈述】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