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短跑PK谁能拨得头筹 中国短跑称霸亚洲需居安思危专栏
易体网7月17日消息 昨日,中国百米飞人张培萌在《加油!向未来》节目中,与FTC-2000教练机和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歼-10战斗机进行50米对决和百米大战,这是人类史上首次与战斗机百米赛跑,而在两次比拼中,虽然张培萌赢了50米对决,但面对威力更大的歼-10战斗机败下阵来。
赛后,张培萌称,人肉之躯与国家最先进的武器是比不了的,不过我还是希望能通过科学的训练,能缩小与歼-10的差距。
人机百米PK,本就是两个不同的属性做对比,结果本在意料之中。但从张培萌赢下与歼-10战斗机进行50米对决的实力来看中国短跑运动,可见一斑。
实力不俗,屡创佳绩
去年8月20日,里约奥运会结束了男子4X100米的决赛争夺,由苏炳添、谢震业、张培萌、汤星强组成的中国队以37秒90的成绩获得第四名。虽与奖牌失之交臂,但这是中国队在目前短跑接力项目中获得的最好成绩。
短跑项目一直是欧美选手的天下,亚洲选手并不擅长这项运动。但是随着张培萌、苏炳添和谢震业的相继崛起,中国男子短跑在世界范围内也开始占有一席之地。
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上,中国男子短跑接力队以38秒01的成绩历史性摘得银牌,预赛中甚至跑出了37秒92的亚洲纪录,中国开始在短跑领域代表着亚洲速度。同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100米比赛,中国选手苏炳添跑出了9秒99的成绩,成为第一个跑进10秒大关的黄种人。从1978年引进手计时开始,中国选手经过37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破10秒的夙愿。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男子接力队的崛起,弥补了刘翔退役留下的田径偶像断档,同时也代表着中国男子田径在短道项目上形成了全新的“集团优势”。
学习先进理念 训练更加科学
由于本土教练员水平有限,中国短跑项目每年都会选择赴美集训,美国教练在看过中国选手的比赛后,认为中国运动员起跑动作大多是不合理的,阻碍其成绩提高。因此,根据每个选手的不同特征,既提出合理有效的训练方法,又改掉了运动员过去训练的弊端。
和高大的黑人选手相比,苏炳添略显矮小,他必须提高启动速度和步频才可能追赶对手。而美国外教发现苏炳添原来先出右脚的起跑方式并不合理,便让他使用先出左脚的新技术。类似的技术改造也发生在张培萌身上。
过去,中国田径发展急功近利的现象较为普遍,运动员在刚刚接触田径项目时就确定专项,这使得运动员综合素质不高。自从国外先进理念传入我国后,基层运动员往往先接触不同项目的训练,两三年后再确定专项,这让运动员身体机能更加全面。
力压日本“飞人” 接力压倒性优势明显
目前,亚洲纪录属于卡塔尔选手奥古诺德,他在2015年武汉举行的亚洲田径锦标赛上跑出9秒91的成绩。苏炳添虽然距这一纪录还差0.08秒,但他已经超越日本短跑名宿伊东浩司成为“跑得最快”的黄种人。
其实,上世纪50年代中国短跑曾经在亚洲处于统治地位,著名运动员刘长春曾在第14届华北运动会上跑出了与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100米冠军相同的成绩,但从1978年电子计时开始,中国男子短跑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渐被拉开。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男子百米虽在亚洲比赛中有所斩获,但随着日本的技术进步以及西亚卡塔尔的归化计划,中国逐渐在亚洲男子百米竞争中落后。直到2013年,张培萌成为第一个跑到10秒的选手后,才大幅度提高了中国男子百米的成绩。
在今年6月举行的全国田径冠军赛暨大奖赛总决赛上,谢震业以10.09秒的成绩获得冠军。虽未跑进10秒,但已达到伦敦世锦赛参赛标准,这也足以让国人对他们未来的表现充满期待。
衡量人才厚度 短跑面临巨大挑战
在亚洲,与主要竞争对手日本队相比,中国队在男子100米项目上的人才厚度亟待提高。
由于受到年龄和伤病影响,张培萌状态和成绩逐渐下滑,目前有实力站在世界赛场上的只有苏炳添和谢震业两人。雪上加霜的是,获得过田径世少赛男子100米冠军的莫有雪近几年也没有新的突破。其他短跑新秀虽有进步,但成绩在国际比赛中没有竞争力。这样一来,4×100米接力也会受到很大影响。里约奥运会结束后,接力队主力队员们都表达了对人才厚度的担忧。
“你方唱罢我登台”,给中国短跑队带来压力与挑战的,正是日本队的迅速崛起。
6月23日—25日,日本举办田径运动会暨伦敦世锦赛选拔赛,日本男子在100米项目上“多处开花”。截至目前,日本已有6位队员跑进10.10秒,达到伦敦世锦赛参赛标准。可见,日本男子100米的人才储备非常充足。去年能够在里约奥运会上获得男子4×100米接力银牌,也是实至名归。
2010年的东京奥运会,这些年轻队员正值当打之年,他们的目标是冲击奥运金牌。而在个人赛场上,如果按照现在的形势分析,日本队员在未来打破10秒大关的可能性也非常大,甚至不止一人会达到这样的高度。
瞻望短跑前景,我国运动员任重道远。所以,中国的男子100米还需要更加努力,尤其是年轻队员,只有他们不断进步,中国队才能与日本以及其他对手相抗衡。(易体网/专栏作者 杜康)
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易体网对观点的赞同或支持,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易体网”。
[关于易体网:专注体育创新领域报道,在这里易起解码体育创新。
目前已入驻今日头条,界面,北京时间,封面号,大鱼号,一点资讯,搜狐/网易/腾讯客户端,微信公众号:yitisports ]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