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沉迷智能机有利有弊,但不加以引导或酿巨大危机专栏
近日,《大西洋月刊》刊文称,如今的青少年更倾向于宅在家并通过网络进行活动,而非外出参加聚会。从安全角度来看,他们比千禧时代的青少年更加让父母省心。但从心理层面来说,新世代的青少年却很容易就走到危机边缘。
粗略算来,智能设备的普及已有10余年。越来越多的人逐渐熟悉智能设备,而智能设备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其中智能手机起到的作用尤甚。
关于智能手机的影响力,相信每个人都深有体会,而对于心理与观念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而言,智能手机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则更加强大。不仅是在国外,在我们身边,沉迷于手机的青少年亦不在少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也是具有两面性的。
深入分析这些问题,也许能够发现新世代的青少年与以智能机为代表的智能设备之间的某些联系,并且大概预测其未来的走向。毕竟对于新事物与未来,每个人都是有好奇心的。
<h1>一、新世代青少年沉迷智能机,原因和变化体现在多方面</h1>在上文提到的文章中,作者与许多热衷于手机和网络世界的青少年进行了交谈,并将这一群体统称为“iGen世代”。iGen世代出生于1995~2012年之间,在智能机的伴随之下成长。许多人在上高中之前就拥有各种社交帐号,热衷于时刻在线,而互联网诞生之前的事情他们几乎一无所知。
这种情况极度类似于在PC端普及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千禧一代。虽然千禧一代的生活中也有互联网的介入,但他们并非时刻在线,而发展到iGen世代,这种情况则更为严重。
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与硬件设备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以苹果为例,2007年iPhone首次推出之时,iGen世代中年龄最大的成员也不过10岁出头。2010 iPad出现之时,iGen们也多数为高中生。可以说,苹果公司生产的一系列硬件设备对美国青少年的影响相当深刻。在今年对全美5000名青少年进行的调查中,有3/4的人都持有iPhone。
在美国,青少年对智能手机的热情逐年高涨,使用移动设备访问互联网的趋势有增无减。对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而言,个性化和新鲜感更是其追求的重点。根据皮尤研究机构对青少年智能设备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在美国,拥有智能手机的青少年达到37%,在这些青少年中,有一半的人通过智能手机对互联网进行访问,而且女孩子比男孩子更依赖于智能手机。
此外,家庭收入和文明程度也影响着青少年使用智能设备的情况。不过从另一层面而言,随着智能手机低端化的趋势,黑人与拉美裔青少年也有机会拥有手机,因此,智能手机可能成为消除数字差距的理想工具。
不仅是美国青少年受到智能机的影响,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出现了类似的变化。在日本,这种情况似乎还要更严重一些。
日本青少年对于手机的热衷,在其影视作品中也多有体现,如《咒怨》、《鬼来电》中都有相关的片段。通常在看日本影视作品时,高中生或者初中生人手一部手机的场景也经常可以见到,足见其手机的普及程度。
早在2008年,日本《世界日报》就曾报道过关于青少年沉迷手机上网的消息。其中高中女生每天手机上网时间平均超过2小时,而其他类型的青少年每天的在线时间也高达70~90分钟。而根据日本政府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日本7~12岁学童中,使用手机者约为1/3,中学中这一比率则激增至96%。
而在中国,这种情况也有蔓延之势。最明显的就是最近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会出现一种论调:为什么要谈恋爱?我还有微博没刷,游戏没玩、朋友圈没看,饿了可以网上订餐、出门可以叫车、找不到路可以查地图、家里马桶坏了可以上网找人维修、如果是感情上孤独寂寞了也有相应的社交软件……所有生活中的大事小情互联网都能包揽,所以没时间也没必要谈恋爱。
持有这种观点的多为90后与iGen世代,充分体现了互联网对于青少年观念与思想的深刻影响。我们无法简单地将这种观点以好坏做评判,但可以确定的是,移动互联网确实会对人的思想、观念与习惯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利弊共存的。
<h1>二、智能机对青少年成长有利有弊,需加以适当引导和控制</h1>根据华盛顿大学曾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青少年普遍认为,经常访问互联网能够有效地学习文化和防止与社会隔绝。但即使如此,青少年也不会轻易让父母知晓其网络活动。因为智能手机实质上属于私人物品,与家庭中摆放的公用PC端是不同的。也正因如此,家长对青少年的网络监测也就愈发有难度了。
可以说,移动互联网改变了青少年获取信息的方式,使他们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更加容易,知识架构更加丰富。但是对于父母们来说,则是提出了一次新的挑战。尤其是对于那些希望限制孩子访问网络内容的父母而言,移动设备的普及使他们的监督方式更难得以实施,可能他们必须采用更具技术含量的方法。不过从另一个层面而言,这也许能提升父母们的网络水平。
对于许多青少年而言,移动互联网已然成为其情绪寄托,这也是使得他们足不出户的重要原因。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初二学生出门的次数远高于2015年高三学生出门的次数。在社交方面,青少年约会的次数也急速下降,以往产生好感的阶段现在都能通过聊天来实现,经过这一阶段就能开始约会,所以这种变化也是致使青少年不出门的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智能手机还可能延缓青少年的成熟进度。在移动互联网的作用下,独立自主的魅力减少,而“宅”成为更加吸引他们的生活方式。如今不少人在心理上迟迟不愿长大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自然也无法享受到作为成年人的乐趣。
这与社会的观念变化有很大的关系。在知识经济时代,接受高等教育比提前工作的回报率更高,因此许多父母倾向于将孩子留在家中学习而非工作。而孩子们对这种安排也很满意,不过许多人不是满意能继续学习,而是能宅在家里继续通过移动端上网,就算不离开家,也能通过互联网完成各种活动。而与iGen世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往的青少年非常向往独立自主,这也是青春期反叛的重要内容,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则削弱了这一特性。
从表面来看,青少年呆在家里上网而不是出去开车、约会和狂欢,似乎使其更加安全。但从心理层面上来说,将过多时间交付在移动互联网中的iGen世代更容易受伤。
自2011年起,青少年患抑郁症与自杀几率上升。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长时间沉迷于移动互联网。可以说,iGen世代正处在心理健康危机的边缘,并且这种情况相当严重。这一点并不难理解,不要说青少年,就是成年人沉迷手机一段时间,都会出现头晕脑胀甚至失眠抑郁等症状,更遑论尚处发育期的青少年了。甚至可以说,手机使青少年的幸福感大幅降低。
在日本,许多青少年已经达到“无机不欢”的地步,甚至手机还会引发一些问题。例如降低青少年在现实世界中的社交能力,降低青少年的安全感,甚至有人利用手机给有矛盾的同伴发送不好的简讯,增加校园霸凌事件发生的几率。另外,青少年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很容易泄露个人资料,使其成为不法分子下手的目标。
此外,沉迷手机还会影响到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拥有智能手机的孩子们不分昼夜的上网是常有的事,这将影响他们的睡眠。根据伯尔尼大学的调查显示,自智能机普及以来,由于无线连接便利及上网费用逐年降低,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青少年数量比使用普通手机的青少年高出一倍。
尤其在夜晚,只有17%的青少年会关掉智能机或设为静音模式。而且与使用普通手机的青少年相比,智能机用户会更为频繁地在夜晚看视频或与朋友交流。严重的是,夜晚使用数字化媒体会加剧青少年的睡眠缺乏及抑郁症的风险。
总的来说,iGen世代与移动互联网的联系愈加紧密,这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青少年代表着移动网络的前沿,他们使用技术的方式预示着未来主流人群使用技术的方式。尽管青少年随时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习惯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目前还无法断定它会如何影响到文化和经济层面。
不过可以断定的是,这种变化必然会使未来有一些转变,比如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青少年独立性降低,从而减弱他们考取驾照的欲望。此外,抑郁症和智能手机的关联性较强,所以许多家长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比如乔布斯就会限制自己的孩子对智能硬件的使用。
可以看到的是,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青少年的生活从社交互动的方式到精神健康,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面对这种利弊同在的变化,成年人要做的就是尽量引导和适当管控,使移动互联网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规避消极作用,从而为青少年打造一个更为良性的互联网环境。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