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抵押核心资产向阿里借款背后:密谋“毒丸计划”胁迫滴滴退出专栏号

/ 陈海宁 / 2018-03-05 18:28

文/陈海宁

昨天,AI财经社的一篇报道透露了OFO通过抵押共享单车向阿里借款的消息,这则消息在业内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效应。不过,到目前为止,大部分观点都倾向于ofo因为资金紧张、滴滴拒绝在融资协议上签字导致ofo被迫向阿里借来一笔救命钱,大部分的报道也都使用了“救命钱”“补血”“被迫”相关的字眼。

但事情的本原或许指向硬币的另一面,一些细节使我相信,这笔交易没有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它更像是ofo与阿里在郎情妾意却遭遇滴滴阻挠的现行约束条件下共同谋划的一次“毒丸计划”,以此倒逼滴滴妥协。

首先来看一下从公开信息可看到的交易情况。

根据AI财经社报道,由于重要股东滴滴没有在融资协议上签字导致ofo新一轮融资受阻,OFO通过动产抵押方式向阿里进行借款,总借款金额17.66亿元。第一笔质押发生在2018年2月5日,ofo共质押北京、深圳、上海、广州四地共计4,447,572辆自行车,债券数额50,000万人民币;第二笔质押发生于2018年2月15日,抵押物为浮动数量的共享单车,债券数额为126,600万人民币。

这里面有几个细节需要单独提出来。

1、由于滴滴没有在融资协议上签字,导致新融资受阻,因此ofo向阿里进行借款。这就有了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融资需要滴滴签字,但是巨额借款却不需要?

2、两笔交易时间分别是2月5号和15号,中间仅仅间隔10天。既然是确定的融资需求,抵押物同样是作为动产的单车,债权方也同样是阿里关联企业,为什么要分成两笔交易来实现?

3、第一笔质押的单车数量约为440万辆,借款5亿人民币,据此可推算每辆单车的抵押价值大约是115元。而第二笔借款质押物为浮动数量的单车,没有披露单车数量,只披露了借款金额12.66亿元。

如果根据第一笔交易的单车质押价值来推测,第二笔交易的抵押浮动单车数量达到1100万辆,两笔交易合计质押单车数量超过1500万辆。如果考虑到不同年限的单车质押价格不同,第二笔质押的单车价格应该高于第一笔,以每辆单车质押价格200元计算,第二笔质押的单车数量也超过630万辆。两笔抵押借款质押的单车数量累计接近1100万辆。

Ofo创办于2014年,2017年6月27号ofo曾对外透露其单车投放量达到600万辆,考虑到去年三季度ofo加大了单车投放力度,因此假设其总投放量在去年下半年迅速提升达到前三年总和,预计其现阶段投放量为1200万辆左右。但是同时,受低成本导致单车损坏、大城市限投、Q4与滴滴决裂等因素影响,综合这些因素考虑,现阶段正常运营的车辆上限也差不多为1200万辆。

也就是说,ofo与阿里借款背后,几乎抵押了目前运营的所有单车。而这些单车基本就是ofo全部的核心资产。这么大代价的抵押借款,真的只是为了缓解企业正常经营的资金缺口吗?

了解了上面的几个细节和疑问,我们可以逐步推测出ofo这笔交易背后的意图。

为什么OFO融资需要滴滴签字,但是巨额借款却不需要?

我们不知道ofo的公司章程和董事会的职责划分,但通常董事会集体决策奉行“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的原则,触发了三重一大的要件就需要通过董事会表决。

前面有提到,Ofo两次向阿里累计抵押借款17.66亿元,绕过了董事会成员滴滴。这有两个可能:

第一个可能,按照ofo公司制定的规定,该交易没有达到三重一大的标准,因此不需要董事会集体决议,管理层可以自行决定。而一笔借款分成两次交易,或许是为了规避“三重一大”的规定,即一次性借款17.66亿元需要董事会决议,但单次借款12.66亿元不需要通过董事会。

第二个可能,该交易达到了三重一大的标准,经过了董事会决议,但是在董事会投票中,该决议获得了滴滴之外的董事支持,因此,即使滴滴拒绝也能生效。

为什么向阿里借款的时候,ofo管理层能得到其它董事支持,即使滴滴拒绝也能生效,但是融资就不行呢?有个可能性是,ofo的新融资协议要求滴滴需要退出,但是滴滴不同意股权转让协议,因此导致ofo融资无法推进。而借款不涉及股权转让问题,因此,滴滴不支持也没关系,只要其他多数董事会成员支持就可以。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这里至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不涉及股权转让尤其是滴滴的股权转让时,ofo管理层在融资方面是有非常大的能动性的。

Ofo值得花费这么大代价去借钱吗?它就没有其它更具备性价比的融资方案了吗?

前面分析过,ofo抵押的单车数量大概在1100万辆,这个数据可以看做目前ofo正常运营的车辆。去年6月,戴威在达沃斯论坛对记者透露每辆单车每天使用3-5次,每次收费1元。眼下正值气温回升、共享单车行业开始进入旺季,即使按照每辆单车每天使用3次的下限来计算,ofo目前运营的1100万单车每个月能产生接近10亿的现金流入,这是收入层面。

从整个行业来看,共享单车的用户出行习惯基本养成,ofo与摩拜两巨头基本垄断、哈罗单车和滴滴的青桔单车正在追赶的格局,竞争仍然存在,但是好消息是,摩拜不再打价格战了。只要摩拜不继续打价格战,在业务层面上ofo就不会面临太大的威胁。

而用户习惯已经养成,随着温度上升、单车骑行需求增加,用户退押金的行为也将大幅度下降,充值频次不断提升,对ofo来说,持续经营业务贡献的现金流入上升而费用下降,这个时候比起去年底实在是不要太舒服了。

这就好比一个人,卧薪尝胆坚持了好一阵子,在最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去疯狂借钱,终于苦尽甘来了却要大规模的抵押全部家当去借债,而且借来的钱还是分批次支付(雷建平报道,ofo向阿里的借款并非一次性支付,而是按月支付),这很不合理。

退一万步说,即使去借钱,ofo也有其它的方案。

前面我们分析过,只要不涉及股权转让尤其是滴滴的股权转让,ofo管理层在融资方面有着比较大的操作空间。Ofo的优势在于,它有非常强劲的预期现金流(每个月接近10亿),他大可以去发ABS债找钱,也可以找银行借钱,为啥偏偏要抵押掉全部的核心资产去借阿里的钱呢?这不合理。

根据公开报道,ofo在过去几个月偿还了10-20亿元的供应商债务,这至少说明两点:

1、在没有向外部借钱的时候,ofo仍然有能力进行还债,这说明ofo的资金链压力并非想象中那么大,尤其是随着用户骑行需求上升,其资金压力会越来越小。

2、此前曾有媒体爆料称,ofo的供应商欠款规模为25亿元左右,在过去几个月还掉了十几亿,剩下的欠款规模也在十几亿左右,而阿里的借款也是十几个亿。

因此,我推测ofo向阿里借到的这笔钱,其实是为了提前还掉供应商欠款,间接实现债权的转移。交易完成后,阿里成为ofo最大债权人,甚至可能是唯一债权人。

在去年内部管理层与重要股东产生分歧、竞争对手狂打价格战、季节转换导致业务收入严重下滑几乎是危机四伏的时候,ofo都没有去借债,偏偏选择在旺季来临、业务需求提升、现金流持续充盈的情况下进行借款,而且是几乎抵押了所有核心资产的借款。

如果你认为ofo的这笔交易仅仅是因为资金链紧张而进行的被迫性融资,那可能想的简单了。我更愿意相信另一种可能:通过将核心资产抵押给阿里,将ofo本身变成一个潜在的“毒丸”,以此来倒逼滴滴进行妥协。

如果滴滴接受新的融资方案,那么阿里主导ofo完成新一轮融资,滴滴退出或者部分退出,ofo向阿里的借款通过债转股变换成股份。

如果滴滴仍然拒绝ofo的融资方案,那么ofo对于滴滴来说就变成了一个空壳子,赚来的钱要给阿里支付利息。万一因为滴滴的阻挠导致融资没有希望,ofo经营不善进行破产清算,阿里通过债权优先清算拿走ofo旗下所有的共享单车,留给滴滴的就只剩了一堆烂摊子。

由于公开信息十分有限,以上推测仅为个人分析,仅供参考。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