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超越和王菊殊途同归

专栏号作者 歪道道 / / 2018-06-13 17:30
"
正如李宇春的爆红奇迹,最开始源于一群网民集体无意识的恶趣味,杨超越和王菊的反转,或许也是充分利用了恶趣味背后反主流的心态。

1

 

《创造101》优于《偶像练习生》之处在于两个“灵魂人物”,一个是杨超越,一个是王菊。与标准范式下养成的精致偶像相比,《创造101》通过两个“短板”明显的另类偶像,给普通网民一次重新定义偶像的机会,这是其它节目都没能get到的新高度。

 

这档偶像养成综艺的高明,还在于将杨超越和王菊塑造为颜值和才华对立的两个极端,当选杨超越还是选王菊,成了衡量观众审美的标准,这场PK注定会成为一场网络狂欢,如同当年我们“迷恋”春哥的那段时光。

 

不过正如李宇春的爆红奇迹,最开始源于一群网民集体无意识的恶趣味,杨超越和王菊的反转,或许也是充分利用了恶趣味背后反主流的心态。

 

杨超越和王菊实际是一类人

 

最近咪蒙diss杨超越,难得将原来的三观搬正了一回,却遭受不少网友围攻和取关,想来也颇为讽刺。当然,咪蒙为喷而喷、还打着“正义”的旗号确实不值得同情,但批评杨超越的核心逻辑被其一群粉丝歪解,还是有些让人不明觉厉。

 

在杨超越和王菊呈正反两向发展之后,喜欢杨超越是不是低俗、是不是审美倒退,成了一个新的话题。

 

其实偏爱某种颜值或者性格本就无所谓低俗和审美倒退,但如果只用所谓颜值和可爱来判定他人优劣或者决定本人喜好,则是一种相对低幼的辨别力。更进一步,不顾其它因素、无视合理规则,将这种喜好推向一个不合常理的位置,在审美结果上造成一种错位偏差,实在无法逃脱审美倒退的嫌疑。

 

更何况diss杨超越不单是因为审美问题,而是凭借审美优势自持“我弱我有理”的逻辑,令更多人正常的努力都成了一种笑话。家境不好、受教育水平低,这些本该成为比赛弱点的因素,在这套逻辑之下倒变成了“加分项”,被称之为对杨超越最合理的解读,这难道正常吗?

 

最关键的是,杨超越的实力弱得如此明显,却获得了与之不符的赞美和名次,这种不合常理实际上是颠覆了传统认知的成功法则,更是对其他人的不公。

 

不论是王菊还是杨超越,其实本质上都出现了审美结果上的错位偏差。而且偏差极大,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看作是审美的倒退。

 

追根究底,王菊和杨超越都是一类人。当“陶渊明”们高喊着“杨超越能做第二,为什么王菊不能”的质疑,孰不知当王菊登上了第二,现在的她和杨超越有何不同?都是受外界非理性追捧而被推上了不合适位置,处于错位偏差中的人。

 

不过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王菊其实只是打破女团对于长相要求的规则,跟杨超越“创造”的颠覆性比起来简直差了多个等级。所以杨超越的话题性必然更具争议,而王菊则是满满的正能量。毕竟,“女团创始人”或者路人们,通常长得好看的少,但自认有才华不需要门槛。因此很容易同理心王菊,这也难怪全网pick王菊、而全民diss杨超越了。

 

当然,这种错位存在一定的合理性。韩国从练习生中挑选的偶像,大多各项能力都是顶尖,但长期同质化的偶像标准反而令观众越发审美疲劳,由此唱跳俱佳的新人没有足够的人气,就很难继续走下去。韩国经纪公司也意识到这一问题,才做出《Produce 101》这样的节目,将选择权交给观众、用人气决定出道位。

 

这时候,全能型选手反而不如单项能力极致的人更令观众印象深刻,而后者也更容易塑造人设标签。这一规则延续到现在的《创造101》,出现了杨超越和王菊,这两人的成功之处在于,比杨超越漂亮的还比她努力却失败了,比王菊好看的却没有她努力的被打倒了,在短板成了一个标签后,长板就会被放大到极致。

 

而支持两个人,都是对现有普世价值的一种赤裸裸的嘲讽甚至是恶趣味。

 

一定要组团的话,我觉得杨超越和王菊两个人就可以了。名字我都想好了,叫菊杨姐妹。我保证如果节目组按照我的这个想法,她们两个的组合一定会大火。

 

支持者们爱的不是王菊和杨超越,而是恶趣味

 

如果说杨超越的火爆和争议,是由自己性格反差引致,那王菊热度迅速攀升,更像是网友解构人物、寻求新意的一场自嗨。

 

当王菊如同“病毒”一般席卷了整个互联网世界,自嗨逐渐演变成一次精神狂欢,如同十几年前的春哥、李毅大帝到庞麦郎和高飞大师,互联网式造星引爆了又一个热点。

 

但归根结底这还是属于网友的因为无聊和不满而诞生的恶趣味“作祟”。

 

一开始王菊的形象在节目中就自带招黑体质,身材丰腴、皮肤黝黑,与传统女团的定位很不吻合,所以最早一群自称粉丝的人之所以关注王菊,更偏向一种恶意的调侃。尤其是因顶替3unshine成员Abby参赛,她略显夸张的表情和舞台风格,被网友嘲讽“地狱空荡荡,王菊在土创”。

 

虽然随后自黑的率直和对女性独立的认知,使得王菊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人设彻底树立起来,可被出乎意料地冠上“审美提升”的文化符号,令网友顺其自然地找到了瓦解权威的正当理由,这种传播效应也已经超出了为偶像声援的界定。

 

正如一位网友所言,“当你处在整个环境中都在说投票给王菊的时候,你根本没有办法反抗。”

 

对于一档依靠人气决定出道的节目来讲,王菊固然受益于这样声势浩大的关注度,只是,一旦这场精神狂欢渐渐沉寂,被捧到高处的她可能要遭遇不小的打击。

 

王菊引起的这次狂欢,看似表面上是为其正了名,实际上更多网民参与其中,一方面是跟风标榜自己不是审美低俗的人。而另一方面多少带着一些恶趣味情绪助阵这场非常规比赛,希望自己选出的偶像成为逆反心理的代表,只可惜这种反抗更像是网民剩余精神力的无聊宣泄。因此,他们在乎的不是王菊本人,而是背后的文化符号。

 

与之对立的杨超越,其实背后也潜藏着网友的另一种恶趣味,更准确的说是调侃成功规则的恶趣味。没有实力、只会哭但就是能讨观众欢心又怎么样?长得漂亮不用努力也能得第二又怎么样?成功背后不是没有捷径,只是大众不认可罢了。

 

不得不说,节目组将杨超越和王菊塑造成两种价值观的对立,仅靠这一直观的冲突,就能够带来源源不断的话题度和关注度,对《创造101》而言,这已经成功了,但能否维持活跃度则变成一种考验。

 

大众审美从未提升过

 

相比娱乐圈传统的成名之路,互联网造星往往不合常规,越是违反常理、非主流意识的事物越能病毒式传播,由此引起的大规模狂欢往往最初萌生于无聊的恶趣味调侃,像春哥、曾哥、凤姐、贾君鹏、庞麦郎等皆是如此。

 

十几年前,一个李宇春的娱乐生产力,不仅刺激了超女、湖南卫视、品牌商等多个利益相关方效益暴增,更关键的是奠定了现在粉丝经济的基础,但如果一开始没有恶搞春哥的潮流兴起,被黑出感情的李宇春可能未必会在成为冠军后一飞冲天。很多人在那年超女过后开始欣赏中性之美,认为这是社会审美提升的一个节点,但这个节点却根源于恶趣味的文化狂欢。

 

时至今日,欣赏王菊也被认为是审美再次升级的印证,可同样地,一开始王菊也被黑得体无完肤。为什么每次的审美升级都要先始于一次恶趣味宣泄?又或者说这种建立在恶趣味病毒式传播之后的审美转变,真的是升级吗?

 

或许不是,这只不过是大众情感转变后被冠以新审美的标准。

 

但不可否认的是,大众化的恶趣味确实是互联网造星最迅速、最产生娱乐价值的方式。就像王菊和杨超越,他们给《创造101》和自身带来的经济效应,短期内,比有实力成为冠军的孟美岐更大。而在这两者中间,没什么实力的杨超越甚至比王菊更具商业价值。

 

因为被符号化的王菊,在短暂的无意识狂欢后,比如得到了大众期待的名次之后,失去话题点,随着围观的人都散了,其人气可能会骤然下降。而讨厌或者喜欢杨超越的人,背后都因投注了感情而相对持久,喜欢可能会更加喜欢,讨厌也会更讨厌,一旦其进入女团,这两种感情都会转化为争议和人气。

 

当然,王菊也不可能被放弃,这样一个吸引流量、观众缘相当不错的标签式人物,对经纪公司而言更容易包装。但是节目的最终目的毕竟是出道女团,如果王菊当选,所谓被重新定义的女团,可能不得不围绕王菊打造,如此一来,整个组合或许要承担更多额外的风险。

 

从这个角度看,为了同时将杨超越和王菊的商业价值最大化,我们可以预测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就是杨超越进入女团进而出道,而王菊则设置为“1”、单独出道。既然整个节目都在打破规则,这未尝不可,届时《创造101》的这波收视率估计又能翻一番了。不过若是完全由人气公平决定,这一切就成了妄议。

 

处在争议中的杨超越和王菊,现在或许光环加身,但说到底也只不过娱乐大众罢了,如何持续走下去还要有更多的运气。不论是批评还是争议,都是需要面对的,正如娱乐圈那句名言: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最后,希望孟美岐加油,笔芯。

 

歪道道,独立撰稿人,互联网与科技圈 观察者。同名微信公众号:歪道道(wddtalk)。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声明: 尊重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稿件皆标注作者和来源;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 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有异议可投诉至:post@ikanchai.com
您想第一时间获取互联网领域的资讯和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 "或者"ikanchai",或用微信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添加关注,从此和 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热文导读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