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智能健身解决方案提供商myShape宣布完成千万级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由天奇阿米巴领投,远洋集团、七熹资本以及老股东跟投。
据了解,myShape 的定位是一家智能健身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是一款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健身私教,包含了自研的3D动补技术、姿态识别纠错算法、运动力学的专业知识以及一套强交互性的健身内容。
创始人冯伟表示,在技术方面,通过公开数据与自采数据对健身动作与姿态做模拟与训练,myShape算法的识别准确率已高于95%,能够基本满足一般健身用户的需求。其整体方案在Kinect的基础上针对准确率与抗干扰性做了优化,能够实现在几百人的场景下稳定识别出指定的用户。
myShape 是希望能够一定程度上代替部分私教的职能。由于目前健身市场面临着优质教练稀缺,但健身用户却在高速增长的态势,对于绝大多数刚接健身的用户来说,AI教练会是另一个可行的选择。
互联网智能化成破局关键
近几年,健身无疑成了最热的风口,消费升级的温床与政策的推动之下,我国的健身人口翻倍增长。根据国务院2016年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到2020年,我国的目标是,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
但目前中国现在的健身人群约为1000多万,消费群体和消费规模都有极大的提升空间,有约60倍的市场增量空间。
不过一直以来,差强人意的用户体验,售卡为主的销售模式导致整个行业遭受诟病,一方面是大众热情高涨的健身需求,另一方面是行业难以盈利的尴尬窘相,两难境地之下,互联网与智能化的应用为健身行业带来了新生机。
放眼市场,不管是大型连锁健身房还是新型智能化健身房,都已将互联网和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作为武装自己的重要武器。且智能化的应用也已超出像手环这种单纯记录数据的产品,更进一步的与人的健身行为发生关系的搭载了AI等科技产品也争相进入市场。
除了myShape品牌外,易体网此前接触过的人工智能科技公司赛鲁班也在健身房整体方案的解决应用上有着布局,前不久推出了其MAGIC SPORT3.0版本,系统上搭载了各项娱乐化的运动方式。
赛鲁班创始人杜武平表示:“AI的应用可以更好的辅助教学,一方面机器能比人更精准的识别动作,使得整个教学更加规范化。另一方面,教练收集到学员的健身数据后,就能进行更加针对性的健身指导。“
不难看出,科技的应用不仅在降低健身房人员成本上颇有建树,同时已经深入到了健身教学领域,极大的补充了稀缺的健身内容的教练,对消费着和健身房运营者来讲大有裨益。
机器能完全取代人?
对很多人来说,健身往往只是三分钟的热度,之所以是一件难以坚持的活动,除了其本身就是一件反人性的活动外,还有就是健身是一件门槛较高的活动,需要有专业人士的指导,教练专业与否、服务态度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成了客户留存的关键,但在教练数量匮乏和整体素养有待提高的当下,AI等设备的投入能完全代替人的角色吗?
答案似乎是否定的,一方面健身有着极强的社交属性,与人有着强关联,有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健身房里往往最受欢迎的是小团体操课,因为小团体操课既有教练指导,还有一大批人一起锻炼,既满足了专业需求还掺杂了社交的成份。
另外,虽然技术的发展瞬息万变,很多此前我们无法想象的科技已经融入到了现实生活中,也经常会听到AI、机器人将取代人类许多工作的说法,但就健身这个行业而言,机器掌握主动权代替教练的时代还远远未到。
中国的健身用户中小白群体居多,他们的基础健身知识匮乏,处于入门阶段时需要专业的健身指导。也因此,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只能作为辅助工具参与到健身行为中,如果谈“取代”现在还为时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