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常习惯把一个大公司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其在某一个领域的布局具有某种“协同性”,或者动作具有前后关联性。这种类似“打标签”的方法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记忆行业头部企业的布局。
从企业战略上来说,这种看法是成立的。但是在一个特别庞大的企业内部,也存在试错和探索的可能性,尤其是在非核心业务上。当探索和试错的动作不会波及核心业务时,大公司在创新业务上也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这种主动出击的创新行为不仅为其带来可讲的“故事”,创新业务一旦成功,也为后续的高增长提供了基础。
过去几年,动脉网(微信:vcbeat)一直在报道阿里及其关联企业在医疗健康领域“做了什么”。今次,当阿里巴巴的医疗布局有了一定的规模,形成了一定的行业影响,已经有了某种“版图”或者“图景”的时候。我们觉得是一个适当的时机,来全面梳理阿里在医疗领域的布局,并还原它“为什么做”。
更进一步的,从现象到规律,从表象到本质,如果阿里在医疗健康业务上的布局逻辑保持了前后的一致性,我们更希望通过“模型”来预测它下一步在医疗健康领域“将要做什么”。
“健康”&“快乐”战略是阿里多元布局的出发点
国内互联网领域的超级巨头阿里和腾讯在医疗健康业务上的扩张同时具有这两种特征—— “协同”和“探索”。
腾讯以“连接”为核心战略,核心业务是社交和游戏;阿里以“平台”为核心战略,核心业务是电商平台和支付。但是这两家公司在医疗健康业务上,均有引人注目的布局。
如腾讯布局的“智慧医院”、“智慧药店”、商业健康险、医疗AI、医疗云等业务;阿里所布局的医药电商、产品追溯、“未来医院”、医疗云、医疗AI等业务。换句话说,两家超级巨头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布局具有非常高的相似性。
商业之美在于基于理性逻辑的战略布局与高度不确定性的市场反馈结果之间的博弈,即从战略到执行再到市场结果的过程,这个过程将倾注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的心血,也为商业的进步带来了无限可能性。
回过头来看阿里巴巴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布局,我们既希望找到一条清晰的主线或者模型,来理解其布局的逻辑,从现象本身抽离,发现规律;也希望在主线或者模型之外,发现暗线或者伏笔,能够带来意外之喜。
马老师提出的“Double H” ——Health&Happiness战略是阿里在医疗健康领域扩张的第一推动。换句话说,阿里未来的战略核心将围绕“健康”和“快乐”,“健康”犹在快乐之前。
再往前回溯,马老师为什么提出“健康”和“快乐”亦值得思考。中国的企业家,在功成名就之后,向来以回馈社会为己任,讲求“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医疗健康行业具有回馈社会的行业“基因”,这是一个以治病救人为根本观念的行业,讲求“仁心仁术”。我们也有仁心济世的传统和典范,留下了悬壶济世、杏林春满等赞美医德高尚的成语。
当然,商业行为仅凭道德和品质决然站不住脚。作为“永远的朝阳行业”,医疗健康行业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标的,受经济周期、商业波动等影响较小,适宜于长期投资;其次,阿里巴巴已经成功为零售行业带去了“技术革命”,带来了电商的崭新面貌,而医疗行业离互联网较远,尚未被互联网技术大幅变革,为巨头切入预留了机会。巨头的资本、技术、运营模式等,将在医疗健康行业找到广阔天地。
阿里内部有“履带战略”一说,即阿里体系的不同业务板块在不同时间会交替向前,带动集团业务发展。“形成梯队发展、有机作战,每一家公司,一个上,然后退下来,再另一个上,形成一个循环。”此前,在阿里体系内担当发动机的板块包括电商、支付、云等板块,很显然,医疗健康和娱乐业务将在未来承担重任。
另外值得指出的一点是,马老师提出“Double H”战略是在2015年。彼时阿里巴巴刚刚赴美上市,核心战略的提出,也有助于投资者理解其未来业务的走向。
综上,可以解释为什么阿里要进入医疗健康行业:既受企业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所驱动,同样也看中了医疗健康这个优质的投资领域。
搭平台、做延伸、广投资,阿里医疗布局三步走
战略确定之后,阿里逐步开始在医疗健康领域进行布局。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旗舰平台”——阿里健康:2014年1月,阿里巴巴联手云锋基金,对港股中信21世纪进行总额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37亿人民币)的战略投资,拿到了后者54.3%的股份。
阿里健康的组建,标志着阿里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布局有了嫡系的“生力军”,能够更好地承接集团的医疗健康业务布局。
阿里健康成立之后,在集团内部主要干了两件事:其一是不断地把与医药电商相关的业务注入,包括天猫医药馆的代运营、蓝帽子保健品业务以及近期并入的医疗器械电商业务;第二是在淘宝、支付宝等平台为其服务提供了入口,实现了内部资源的打通和转化。
尤以资源注入成效最为明显,使得阿里健康的收入持续高增长,从2015财年的3042万元激增至2018财年的24.42亿元,随着医疗器械电商业务的并入,后续收入增长将更为强劲。
最为亮眼的是,阿里健康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国内医药电商领域的“头号玩家”。年报数据显示,2018财年由阿里健康代运营的天猫医药类目商品及阿里健康收购的保健食品类目电商平台服务业务交易总额合计超过人民币300亿元,天猫医疗器械业务的年度商品交易总额已达人民币205.61亿元。
这表明,阿里健康掌握了超过500亿元的医药器械及保健品电商业务的入口。随着“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进一步落实,阿里健康医药电商业务更具看点。
而除了电商业务之外,阿里健康智慧医疗、产品追溯、健康管理业务也颇具看点。阿里健康智慧医疗业务线已经研发出了“Doctor You”医疗AI系统,并在多家医院落地;产品追溯业务在原有追溯功能之上,还加入了营销、互动等功能,一些保健品、中成药企业加入了产品追溯平台;健康管理业务线则与多家智能器械公司达成合作,能够通过智能设备监测、管理用户健康,并向商业健康险进行拓展。
如果说阿里健康的组建是“搭平台”的话,那么阿里系其他公司在医疗健康业务上的布局就是“做延伸”:此公司本身有丰富的技术优势和用户资源,能够很好地延伸到医疗健康领域,并形成协同效应。符合“做延伸”逻辑的布局包括支付宝、阿里云、淘宝天猫、钉钉等。
阿里核心医疗业务布局梳理
以下简单介绍阿里体系内医疗健康业务布局的重要公司。
阿里健康:阿里医疗布局旗舰平台
阿里健康是阿里医疗布局旗舰平台,它主要有四大块业务:医药电商、智慧医疗、产品追溯及健康管理。
从2014年阿里注资开始,阿里健康大致经过了四个发展阶段:注资启动期,业务以电子监管码和电商服务为主;业务调整期,试水互联网医院、医药O2O、自营电商等业务;
业务定型期,业务格局逐步确定,形成医药电商、产品追溯、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四条业务线;持续深耕期,经过数年探索,阿里健康已经找到自己在产业中的位置,并有了稳定增长的收入来源,后续将持续深耕产业,对已有业务进行“打补丁”的动作。
从收入看,阿里健康2018财年(2017.4.1-2018.3.31)业绩公告显示,阿里健康本年度实现收入24.43亿元(人民币,下同),毛利6.53亿元,收入与毛利大幅增长,同比分别增长414.2%和248.7%。公告还显示,阿里健康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后的利润达到800万,首次实现扭亏为盈。
阿里健康在盈利能力方面的持续改善将有助于未来大力投资与医疗人工智能相关的领域,加大在智慧医疗、互联网医疗以及个人健康管理等前瞻性创新性业务的投入和布局。
蚂蚁金服:以支付和信用打造“未来医院”
蚂蚁金服在医疗领域的布局主要体现在支付宝上。支付宝“未来医院”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优化现有医疗资源配置,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方便患者就医,提升医院内部管理效率,助力医疗行业服务升级。
应用层面,其推出了基于支付宝的电子健康卡,通过实人认证的电子卡,为患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确保实名就医。电子社保卡和健康卡可作为承载互联网+人社和互联网+健康服务的载体。
基于医院的官方生活号,大家可在支付宝“城市服务”下的智慧医院主页找到。挂号、问诊、缴费、候诊查询、查报告、住院金缴纳,全流程服务轻点指尖即可完成。并且,实名实人认证,极大减少黄牛挂号,保证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无感支付、信用就医、信用租借等,也是支付宝“未来医院”布局的重要方向,支付宝打通医保、商保并开通自费部分免密支付的医院,患者确认账单后,收费系统会自动从患者支付宝账户中“秒扣”就医费用,用户体验实现“无感支付”。另外还包括支付宝花呗医药费用垫付、凭芝麻信用借还便民设备、医疗器械等服务。
总体而言,支付宝手机客户端集成了近30款医疗健康应用,包括挂号就诊、母婴服务、健康资讯、药品验证等,支付宝数亿用户可以通过这一入口享受到便捷的就医服务。
概括来说,支付宝“未来医院”是基于“支付”和“信用”这两大能力,对原有就医流程的优化,实现了医疗“+互联网”。随着医疗开放度提升,支付宝对医疗流程的渗透将更深,未来或继续推出更多应用。
另外,支付宝向药店端开放了营销、金融、信用等多维能力,拟打造“未来药店”,这也将为零售药店行业经营模式带来改变。
阿里云:让医疗拥有强劲大脑
作为国内最为成功的云计算公司,阿里云在公有云服务市场占有近一半市场份额,医疗行业自然是其重点服务的领域。阿里云为医疗行业推出了互联网医院/云医院解决方案、医疗信息化方案、医疗智能硬件、医疗云解决方案等多种产品和服务。
基于阿里云的云计算、大数据能力,阿里云可以给医院提供数据安全、技术保障和个性化服务。
此外,在2017年3月举办的阿里云栖大会·深圳峰会上,ET医疗大脑正式上线。ET将具备多项医疗能力,可在疾病风险预测、医学影像诊断、精准治疗方案、药效挖掘、新药研发、疾病监测及健康管理等多个领域,担当“医生助手”。
阿里云的目标是打造行业“底层平台”和“基础设施”,随着其技术能力的完善,也为医疗行业带来的更多的解决方案。未来阿里云的服务对象将逐步覆盖医疗健康全领域,包括工业企业、流通、零售企业、医院等,产品也将更加多样化。
淘宝:构建C端用户的“超级入口”
阿里健康在淘宝个人中心上线了“我的健康”卡片,进入之后能够看到名医咨询、成人疫苗、美丽计划、送药上门等多种服务,淘宝已经成为了健康服务的重要入口。
从服务逻辑上说,淘宝本身有巨大的流量,同时在推出各类服务和内容来黏住用户,让用户从买东西到“刷淘宝”,这样淘宝就有了为用户提供医疗服务的契机。换句话说,淘宝的交易属性已经不是其吸引用户的主要方式,提供的多样化服务才是。
我们还注意到,支付宝医疗健康频道和淘宝我的健康卡片之间有功能的重叠,这说明阿里已经有意识地在整合平台入口,或将进一步推动三者从账号体系打通,更了解用户,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在淘宝成为C端用户的健康产品及医疗服务的“超级入口”之后,不仅为阿里体系的医疗服务提供了流量来源,也增加了用户在淘宝的停留时间和使用黏性,有助于进一步沉淀用户并获取健康消费数据。
钉钉:智慧医院管理工具和企业用户入口
作为国内企业办公市场的明星产品,钉钉是切入医院管理的重要抓手,它提供了“智慧医院”管理的四项能力:移动办公、数字化医院管理、智能资源调度、信息安全。
如果把医院看做一家企业的话,通过钉钉办公平台,可以进行医院内部的行政、人事、后勤管理,院长、主任能够通过钉钉平台进行数字化医院管理;医院内部的床位、病患、药事等,也可通过钉钉进行管理。
另外,企业医疗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市场。如果钉钉能够将医疗服务导入,为广大的企业用户提供健康医疗服务,市场空间亦不容小觑。
实际上,钉钉也正在寻求为B端企业客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今年4月25日,阿里健康对外宣布,将整合其体检、问医、购药等健康领域的服务能力,以线上“阿里医务室”的方式,为企业用户提供一站式健康解决方案。当天,阿里健康在钉钉企业服务市场开启“阿里医务室”,面向钉钉上超过500万家企业和组织提供健康体检等相关服务。
后续“阿里医疗室”还会开通针对企业员工的口腔护理、疫苗接种预约、心理咨询等服务,结合移动APP的LBS定位功能,以新零售的方式更好地服务用户,提升企业健康体验。
这同样也表明,阿里已经在进行内部资源的协同与整合,以进行医疗服务和产品的输出。
多平台协同,阿里系资源有效转化
除了以上提到的阿里健康、支付宝、阿里云、淘宝、钉钉之外,阿里系其他版块业务也将作为医疗服务的入口或者服务提供方,为企业或者C端客户提供医疗健康服务。
比如饿了么对应的药品O2O服务,UC浏览器对应的健康资讯,优酷对应的健康视频业务。阿里系众多的产品,极强的服务渗透能力,能够全方位覆盖C端用户,如果资源能够整合、打通的话,将形成医疗健康服务的“超级入口”,提供更全面而精准的医疗健康服务。
“广投资”,阿里系资本已成为医疗投资重要力量
通过“搭平台”、“做延伸”两种路径,阿里将医疗服务的入口和“互联网+”核心技术能力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对于一些有进入门槛、投资周期较长,或者资产规模较重的领域,阿里选择了以投资的方式进入。阿里系资本也成为了医疗健康领域投资的重要力量。
阿里系资本投资布局梳理
可以看到,阿里系资本在医疗健康领域进行了丰富布局,国内外标的均有,涉及医药、基因、医疗信息化、医药零售、消费医疗、保险、体检、医疗大数据等领域,明星项目包括百胜医疗(意大利)、华大基因、白云山、众安保险、爱康国宾等。
目前,阿里系资本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布局尚难总结出核心逻辑,参投项目的战略考量居多,赛道也比较丰富,伺阿里医疗布局成型,一些优质资源亦可注入阿里医疗布局板块,形成全链条、全流程的医疗健康布局。比如爱康国宾的体检服务可以导入“阿里医务室”,卫宁健康医疗信息化能力与资源可以与“未来医院”、医疗支付业务产生协同。
阿里医疗健康布局已形成“夹心饼干”
以“自有”+“延伸”+“合作”+“投资”等方式布局,阿里巴巴医疗健康业务布局已成规模和体系化,生态雏形已显。
给阿里医疗健康业务布局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夹心饼干”,整个生态分为三层:支撑层、业务层、输出层,支撑层和输出层相当于饼干的底和顶,中间是核心业务层面,构成丰富的“夹心”。
阿里医疗健康布局“夹心饼干”模型
支撑层提供了技术能力和流量入口,比如阿里云的互联网医院/云医院解决方案、医疗信息化能力,支付宝、淘宝、天猫、钉钉等提供的流量。技术和流量是整个生态的基础,为生态高效运转提供了动力。
业务层是阿里系医疗健康企业提供的各式产品或者服务,比如阿里健康的互联网医院、医药电商、健康管理业务,支付宝提供的线上挂号、支付、信用就医等服务。还通过投资,来不断补齐业务版图,形成高效的资源协同。
输出层面向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企业用户主要是数字化“赋能”,比如针对医院的“智慧医院”升级,针对一般企业的线上医疗服务、团队医疗服务等;个人用户分为健康人和患者,为健康人提供的服务包括保险、健康管理,为患者提供的服务包括医疗服务、药品、器械等,通过创新服务供给模式,降低优质医疗服务的价格,提升可及性,实现“普惠”。
基于“夹心饼干”模型,我们很容易理解阿里医疗健康业务布局的逻辑,也可以逐个将阿里以往在医疗健康业务上的动作归类。比如组建阿里健康的出发点,就是为了打通医药险业务线,并与生态其他公司协同。
在阿里医疗健康业务生态体系内,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服务流、数据流双向流动,沉淀了丰富数据,便于系统自发调整或优化服务。
“新医疗”呼之欲出
以商业思维见长的马老师还提出了“五新”战略——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这些战略的提出实际上已经不再局限于阿里自身业务,而是对技术变革、经济形势所做的思考。“五新”+“Double H”战略构成了阿里战略的整体,是其未来业务走向和投资方向的重要指引。
随着阿里系医疗健康业务布局不断丰满,实际上已经展现出了“新医疗”图景。这个图景大致是这样:以用户为中心,通过线上线下渠道为其提供医疗健康服务或者产品;就医的流程被极致优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贯穿前期的导诊到后端的患教、院后管理,极大解放医生的时间,让医生专业能力得到更高效利用。
医药险机构或企业对信息化工具或技术的应用将更加深刻,并通过市场反馈的数据分析进行产品和服务优化;用户端则可以通过各类入口便捷获得高品质健康服务,更注重于健康管理,健康服务体验提升。
某种程度上说,“新医疗”实际等同于“价值医疗”,均强调技术的应用以及模式创新,为了用户带去更有价值的服务。这同样类似于“新零售”,不仅打破了人和货的信息壁垒、渠道壁垒,同时产生了C2B的个性化生产模式,这套逻辑经过验证之后,很可能在医疗领域也能行之有效。
对于阿里医疗健康业务布局的五个预测
基于前面的论述,我们认为阿里还将在医疗健康领域持续投入,进一步丰富其布局,并逐步渗透到医、药、险企业和医疗服务流程当中。如果阿里在医疗健康业务上的布局逻辑保持一致性,我们认为下面五件事是它未来要做的重点:
1. 继续强化在医院产品或者服务上的投入,因为医院仍然是医疗服务的核心,尤其是随着医联体、分级诊疗等一系列政策的推行,高等级医院在医疗体系中的作用将得到强化,成为患者、服务、产品的分发中心。把握等级医院,是切入“互联网+医疗健康”业务的最佳切入点,等级医院打通,也能快速覆盖基层医疗机构;
2. 与医疗信息化企业的合作或投资动作将增多,医疗信息化市场已经非常成熟,也涌现出了一批上市公司,从财务投资角度看,医疗信息化厂商加上智慧医疗概念会有不错的投资收益。同时,基于医疗信息化厂商的资源和技术积淀,阿里系产品和服务能够快速铺到医院,并打通支付环节,形成院内+院外联动的模式;
3. 针对医药、器械企业开发管理工具及营销服务,现阶段,阿里系“互联网+”产品对药械企业的渗透还不明显,但市场上已经有成熟的产品或服务,比如科研辅助、科研数据、科研流程管理工具、销售绩效管理工具等,这些产品或服务应该成为阿里切入药械数字化转型市场浪潮的切入点,进入方式可以是合作或者自行开发;
4. 完善医药电商平台服务,这里所指的医药电商服务既包括线上的药械、保健品销售平台和自营的健康产品售卖服务,也包括线上线上结合的处方延伸、处方外配服务。药械销售是当下“互联网+医疗健康”业态中最为成熟的模式之一,也拥有创造收入的能力,将成为其“现金牛”业务,支撑其他业务的投入和发展;
5. 适度拓展在商业医疗保险和高端民营医疗服务上的布局,受收入水平提升、人口老龄化、消费升级等因素刺激,商业医疗保险和高端医疗服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但是缺乏统一的入口和服务标准,如果阿里能够切入该市场,或转化庞大的消费群体,其服务模式,也将为行业标准建立竖立标杆,引领行业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