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共鸣,打开陌生人社交的第一环?

专栏号作者 歪道道 / / 2019-01-29 15:58
"
声音,或许能让我们重新体验互联网早期的朦胧美感。

 

1月15日,这个互联网社交产品史上的“黄道吉日”,当外界以为2019年即将迈入社交“新元年”时,这三款产品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互联网世界永远不缺故事。

这边,罗永浩刚刚开完聊天宝的发布会,锤子科技的下一步就疑似和字节跳动关联在一起。另一边,推出马桶MT的王欣,又放出消息说要做短视频,令人马上把目光投向张一鸣的多闪。

张一鸣、罗永浩和王欣从一开始就不是同一阵营,如今他们的合纵连横,也为社交之争增添了不确定性。而在这些之外,吱呀、SOUL、音遇等新社交产品也纷纷冒头。人们似乎看到,新产品齐齐发力推动的市场高潮,短时间内盘活了社交创业的一滩“死水”,尤其是陌生人社交。

围绕陌生人社交的想象力,正在空前扩大。

陌生人社交,需求升级和产品体验的错节

如果说,这么多年来社交领域第一个跨不过的大山是腾讯,那么陌陌便是第二个。它的崛起曾给陌生人社交赛道上的创业者信心,但微聚、碰碰、茉莉、她社区皆昙花一现,而探探才刚冒出头就被唐岩收入囊中。

这倒不是因为陌陌独大,而是其以“约”的名义,解决社交的荷尔蒙需求,牢牢把握了陌生人社交一个首要且精准的入口,同时其它社交产品要么不得其入,要么社交关系链不稳。

不过如今形势出现变化,用户对陌生人社交需求升级,逐渐希望“推给你的人都是非常符合你的”,而不是陌陌简单粗暴“推给你的人是你附近的人”。

这或许意味着,陌生人社交市场将开辟陌陌以外的更多赛道。

其实,陌陌虽是陌生人社交,但从一开始解决的就是陌生人之间的即时性社交需求,即“我要解决当下这个时刻即时性的无聊”,所以“附近的人”就成了最关键的连接点。

可惜,陌陌顾及不了后续的沟通交流。按照陌生人社交的完整过程:用户相识、社交破壁、提高互动,陌陌只是从一个点解决了第一个环节。

对于陌陌这样的陌生人社交而言,“认识人”比“聊事儿”重要得多,而在用户需求升级的情况下,用户之间对“事”而非对“人”更感兴趣。所以,如果通过“聊事儿”帮助用户实现共鸣,在此基础上沉淀的社交关系,便能延伸到更长远的发展阶段,这会比陌陌更深入地破除陌生人社交的限制。

尽管当前社交产品频繁面世,似乎也没能从这个角度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但大多限于功能改进,浅尝辄止。近段时间以来,以SOUL、音遇、吱呀为代表的社交新秀正在展现另一种思路和可能。不论是以性格测试入手、主张“不看脸”社交的SOUL也好,还是以简单明快风格示人,通过手机K歌的形式完成社交互动的音遇,又或是最近势头渐起、潜力巨大的声音社交App吱呀,都为未来社交新方向的拓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如此,回过头去看,去年至今逐渐温热的声音社交,倒是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陌生人社交“看脸”审美疲劳越发突出,抛开图片视频等感官刺激,单纯通过声音“聊事儿”,是否会更容易达成心理共鸣?

以95后、00后为主的年轻人,他们的成长背景、生活习惯、社交思维已经与前人差异巨大,声音社交或许是他们更愿意接受的新社交形式。

打通声音的共鸣

据红杉资本发布的《00后泛娱乐消费报告》显示,00后孤独与自由并存,拥有多个社交应用且每天花费超过1小时在社交应用上,喜欢互动体验强的设计。他们猎奇心重,追求新鲜、有趣,注意力稀缺且摇摆不定,平均注意力停留时间在8-10秒。

用户群体迭代,新特征、新需求催生新产品,声音社交显然也赶上了这个时候。比如主打声音社交的吱呀App,2018年12月正式上线,截至2019年1月23日,吱呀位居IOS社交免费榜第四,超过微博,排在微信、QQ之后。

00后对社交产品有着自己的需求和关注点,他们需要陪伴感,不管是写作业,还是吃饭,都希望有一个人陪着。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吱呀上的一项功能为“连麦”,它连接了用户之间的陪伴感,以此产生共鸣,由此可见,声音更容易触达用户情绪,而且适应场景灵活多变。切换到声音社交上,相比文字、图片以及视频,声音在达成用户共鸣上独具优势。一则,声音比其他展示自我的媒介更有隐匿性。当前新涌现的社交产品,最大的共性就是匿名社交,平台也更注重不对用户造成困扰,方便用户放心交流和沟通。

 

吱呀APP中,一级目录中只有三个选项,其中一个是“找朋友”,找朋友使用的是声音瓶的形式,概念来自于“漂流瓶”。这种形式的一大好处,就是避开申请好友、通过申请的环节,消除用户考虑通过与否的心理困扰。

二则,视频和图片带来的感官刺激,使用户更容易遵循本能,但情绪表达才接近用户真实的心理诉求,在这点上,声音倾诉方便用户投注情绪和感情,感情之上达成共鸣的几率会更大。其实也可以简单的说,略过“看脸”这一环节,让用户集中于交流内容,由此产生情感共鸣。

当然,声音社交缺少荷尔蒙的直观刺激,这可能导致产品启动初期很难出现爆炸式增长,但不同声色天然具有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我们看到,吱呀APP最大的产品特色,就是通过“声音鉴定”,分析和匹配每个人的声音特质,让他们各取所爱。据后台数据统计,在线5分钟内,人均可收到2-3人的回应。

对声音社交而言,一群一发声就让人酥的“声优”,和一群对声音痴迷的“声控”,天然相吸。

现有陌生人社交解决的更多是推荐给用户距离近的人,如果打通聊到一起的环节,那将是陌生人社交下一个实质性的进步,而声音倾诉和情感共鸣距离更近。

声音社交的留存,前可社交,后可社区

虽然摆在陌生人社交面前最迫切的需求是用户匹配,但社交产品能不能成,最后还是要看留存和时长。声音社交更是如此,如果声音匹配不够高效和精准,用户尝试一番便会放弃,实难以打通共鸣的环节,更谈不上社交破壁和提高互动。

 

仔细看吱呀APP的产品逻辑,通过对录好的声音进行鉴定,根据数据结果,形成用户的个人标签,继而由系统根据音色匹配漂流瓶,用户便会收到陌生人的声音。因为不存在申请通过与否的障碍,吱呀APP的社交链条更短,匹配也更高效,长此以往,用户听到的声音越多,匹配的结果越加精准。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音色可匹配、可组合的可能性更多,它不像颜值社交,用户喜好偏向明显,且有好友申请的限制,平台很容易陷入男女比例失控的恶性循环。

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仅是留存和时长的第一层。即便是陌陌,也经历过一番探索,最终才在2015年看准直播的机会,得以凸显场景化社交。

这个案例,被大家看在眼里。在吱呀APP聊天栏上方有「派对」选项,其实就是在线语音聊天室。房主创建房间,然后主持人来负责维护秩序,有8个可以发言的位置,上台后可以用声音交流,其它人则是观众的身份,通过申请上麦来上台。

这种在线语音聊天的形式不仅意在增加用户互动、延长用户留存时间,同时也扩展了声音社交的另一种商业想象力,即兴趣社区。这也是声音社交的独特之处,声音作为内容沉淀下来,可以尝试塑造类似B站、网易云音乐等情感归属强的兴趣社区。

事实也是如此,很多社交产品都试图解决共鸣问题,但共鸣来自于稀少共性的认同,反而是内容产品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

陌生人社交发展到现在,最成熟的产品逻辑就是基于地理位置,推给用户“附近的人”,其它平台也大多是围绕社交匹配效率吸引用户,这决定了他们更偏向满足即时性的需求。

而如果给整个社交产品线拉一个轴,最左边是异步,最右边是即时,在陌陌之外,陌生人社交的市场空间仍然很大。

声音社交无疑正在成为一个可行的方向,若是其打通陌生人社交达成共鸣的第一环节,这一赛道也将跑出另一个陌陌,而当前以吱呀为代表的入局者们,已经开始积累先发优势,试图借助这场社交高潮崛地而起。

陌生人社交的盘子很大,现在或许才刚刚开始。

歪道道,独立撰稿人,互联网与科技圈 观察者。同名微信公众号:歪道道(wddtalk)。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分享到
社交
声明: 尊重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稿件皆标注作者和来源;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 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有异议可投诉至:post@ikanchai.com
您想第一时间获取互联网领域的资讯和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 "或者"ikanchai",或用微信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添加关注,从此和 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而与头条的增长焦虑不同,百度“信息流+搜索”的双引擎战略还在持续推动用户转化,挑战在于如何确保信息流继续保持高增速,在这点上,百度给出的答案可能是优质内容。
小红书、点评、淘宝们的信息流已经出现很久,暗地里哪一颗火星将会燃起燎原大火,谁也不知道。
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是“腾讯的软肋是什么?”如今腾讯也一直在反思,腾讯如今面临的危险是什么?甚至会在面试的过程中问到求职者这个问题。其财报,往往能提供这个问题的直接答案。
从BAT到微博,社交之延伸经久不衰。社交的单点突围仍在继续,比如陌陌和探探,世纪佳缘和百合网,甚至也包括吐槽《腾讯没有梦想》的潘乱所做的“最右App”……
在今天,用户离开一个产品,只需一个转身。

热文导读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