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堂之高,江湖之远,缺一不可——所以,并购万里汇,在前台的可见阳谋里,是完善支付宝的全球支付网络,实现服务全球20亿人的小目标,而在后台的宏大野望里,则是eWTP全球化落地的关键战役。
文/陈纪英
情人节的狗粮防不胜防,哪怕你在加班写稿——支付宝刚撒了一大把,“以我之姓,冠你之名”——总部位于伦敦的英国跨境支付公司万里汇(WorldFirst)完成所有权变更,成为蚂蚁金服集团子公司。
全球化“2+1”战略再升级
2月14日,万里汇创始人兼CEO乔纳森•奎因通过电子邮件,向客户通报了喜讯,承诺WorldFirst提供给全球用户的产品和服务保持不变,未来与支付宝携手服务全球小微企业。
这场喜讯早有预兆。之前就有外媒报道,支付宝和万里汇在接洽,但当时双方都相当低调,“不予置评”。
这次广撒喜糖,意味着双方交易已顺利完成交割,并通过必要的交易审批。
并购万里汇后,支付宝海外化的三条路径清晰了,这条路径也可以概括为“2+1”的全球化战略。
所谓的“2”,指的是两个“支付宝”:
一个中国版的支付宝全球布点,主要服务中国游客的全球出行旅游;
另外一个是在海外培育服务当时市场的本地化“支付宝”,所谓“出海造船”——通过技术、模式输出,去帮助别国合作伙伴复制出本土化的“支付宝”。
截至2018年底,支付宝在“一带一路”沿线9个国家和地区布局了9个本地电子钱,其中印度版支付宝Paytm已跃升为全球第四大电子钱包。
支付宝全球用户量也借此实现了一年翻番,迈入10亿用户时代,成为全球最大的非社交类App。
独立第三方机构Analysys易观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三季度,支付宝继续稳居国内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第一,占据53.71%的市场份额,且份额继续扩大。
所谓“1”,就是围绕阿里生态经济体eWTP全球化战略,完成全球汇全球付网络的搭建。
在潜力市场从0到1繁育本地版支付宝,为何在欧美要反其道买买买呢?
因为欧美金融服务市场相当成熟,从0到1培育一个本地“支付宝”,难度很大,空间上受限制,时间上来不及——而且,这些国家又对外来者充满担忧,直接在本地拿牌照,也不容易。
所以,在潜力市场,支付宝出海是“雪中送炭”,在成熟市场则是“强强联姻”。
用乔纳森•奎因的话说,“万里汇与支付宝在核心优势、国际业务上有着很强的互补性。”
到目前为止,万里汇已经服务了全球包括个人、企业和在线卖家等超28万客户。
而B、C服务并举同样流淌在阿里、支付宝的基因里,小微企业服务与消费者服务业务齐头并进。截至目前,支付宝的全球金融机构合作伙伴数目增至250余家,多维并进的全球化布局得以持续推进。
支付宝与其他公司“围绕产品出海拓展核心业务”的目标与打法完全不同。
相比其他公司出海半径与产品覆盖范围强绑定,最核心的差异在于,支付宝的全球化并不完全是自己产品体系的海外拓展,不用完全依赖于也不会受限于自身产品用户群,因此能够在完全没有阿里和支付宝的地方开展业务。
而万里汇则借此进入到全球最大的第三方支付网络中,水涨船高,也能顺势切入中国市场,其几十万家全球客户中包括5万余家中国出口商——去年,万里汇曾向中国央行申请支付业务许可,在今年1月底又撤回了申请,而在成为蚂蚁金服子公司后,就无需再额外申请在华相关资质。
如果说,支付宝的“出海造船”是降维打击,那么并购万里汇,则是一场对成熟市场的完美突破,这是支付宝全球化路径正式落地的起点,也是支付宝全球化新周期的原点——不深入全球成熟市场的全球化,很难称得上真正的全球化。
当然,并购完万里汇之后,万里汇的业务仍由原管理团队负责操盘。
支付为先,eWTP的全球化阳谋
如果仅从完善支付宝的全球支付网络维度去理解这一并购,未免有失完整——只有把并购放入大阿里经济体的全球化目标中,才能理解支付宝对这场并购的“处心积虑”和“势在必得”——失手速汇金后,支付宝再度寻找类似标的,终成所愿。
阿里的全球化目标,主要体现在2017年马云提出的eWTP方案中——核心是通过在线跨境贸易,为全球中小企业的在线贸易铺设商业基础设施,并争取各国优惠政策。
这个eWTP是全球化的大动作,不可能只覆盖亚非拉市场,要实现全球化的互联互通,必然要覆盖欧洲等成熟市场——而全球化的支付网络,就是eWTP三大基础设施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互联网络和物流配送网络。
在这次并购之前,万里汇已经与阿里巴巴旗下的Lazada合作,为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的商户提供国际支付服务。
而万里汇旗下的国际汇款业务,也会成为阿里巴巴推进全球汇业务的结构性组成部分。
此前,支付宝已经为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和中小企业提供跨境支付服务,而借助区块链技术,支付宝在最近一年内,已经陆续打通香港到菲律宾、马来西亚到巴基斯坦的区块链跨境汇款链路。
WorldFirst入场后,则把支付宝的全球汇网络,在欧洲、澳洲等市场实现了延展纵深——2004年成立的万里汇,业务遍布非洲、亚洲、欧洲和美国,帮助用户获得英镑、欧元、美元、加元、日元、新西兰元和澳元等全球市场的付款。
一方面,支付宝出海和阿里经济体的全球化,呈现相辅相成的高度协同性。支付宝未来要服务的全球20亿用户,就是eWTP网络的主要受益者。
在这些国家,支付宝的到来,不仅仅带来了移动支付,也为电商等业务的繁荣搭建了基础设施。比如在印度等国家,是先有支付工具(Paytm),再发展电商。原因是如果支付解决不了,电商业务无法走通。
另一方面,支付宝的业务边界,又不止于阿里电商体系,举例来说,万里汇的现有客户和未来客户中,很多都非阿里平台商家。
某跨境电商行业的大玩家透露,目前跨境电商支付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渠道,优选万里汇全球结汇的中国用户,可能是亚马逊平台或者自建站点的外贸企业,“四大渠道各有优势,万里汇的优势是安全性高,费率也比较低”。
超越阿里平台,也符合eWTP的初衷——既然要推动全球贸易,肯定不限于狭隘的阿里平台。
有意思的,万里汇和阿里系的基因也颇为契合。马云提倡小而美,阿里则是让“天下(全球)没有难做的生意”,而万里汇的全球客户中,包含个人客户、企业和网上卖家,多数也是中小微企业和企业主。
因此,马云在杭州G20峰会游说eWTP写入会议公报,以及前往马来西亚推动第一个eWTP站点落地,密集拜访非洲十国签署eWTP合作协议,是在庙堂之高,以互惠互利寻求各国共识,扫清狭隘的政策障碍,把原本割据的国内市场连接为浩瀚的全球市场。
而支付宝出海、造船、并购万里汇等,则是以市场之手,铺设eWTP落地的基础设施——全球汇的支付网络。
庙堂之高,江湖之远,缺一不可——所以,并购万里汇,在前台的可见阳谋里,是完善支付宝的全球支付网络,实现服务全球20亿人的小目标,而在后台的宏大野望里,则是eWTP全球化落地的关键战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