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办点名AI场景应用,产业落地进入大规模加速期

互联网
2025
11/12
14:43
分享
评论

在AI产业发展重心从技术突破转向应用落地的当下,政策供给也在持续加大,促成这一进程的加速。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在人工智能领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加快高价值应用场景培育和开放,更好满足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各领域发展需要。

11月9日,开源证券发布研报表示,我国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侧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国家发布新政策,有望促进AI等新技术新产品规模化商业化应用,进一步推动应用侧的发展。同时,市场分析认为,这份文件将成为资本市场新的投资主线,加速资本从“概念炒作”向“应用落地”转变。联想集团等在新场景拓展与落地应用效果方面拥有领先优势的企业,将进入业绩释放与估值提升的全新阶段。

应用落地的关键一环

从产业发展阶段来看,今年是AI应用落地的转折之年。

国际知名机构麦肯锡预计,2025年全年,推理将占据AI总算力消耗的80%以上,成为AI算力消耗的绝对主导,训练算力占比则压缩至20%以内;其还预测,到2028年全球AI推理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超40%,远高于训练市场20%的增速。

其背后的本质,即应用端接替技术端,成为AI产业发展的重心。无论是智能手机中的语音助手识别、理解用户的语音指令,并提供精准回应;还是自动驾驶 实时分析路况信息,做出安全驾驶决策;抑或是智能客服系统快速解答客户咨询,提高服务效率,所有应用场景的实现,均依赖模型推理而非训练,从而推动了推理算力占比的持续提升。

当前,AI产业的应用端拓展,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技术上,全球AI模型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成本也实现了大幅降低,“性价比”效应开始显现。如,GPT‑5在各方面均表现得更加智能,且输入价格仅为GPT‑4o的一半,较GPT-4.1下降37.5%,同时推出Token缓存优惠——重复内容享90%优惠,进一步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同时,Agent作为行业公认的未来AI应用落地核心载体,正在重新定义软件服务,各大厂商创新密集涌现。如联想集团今年5月对其Agent进行全系升级并推出超级智能体矩阵之后,仅半年时间又于近日将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更新至3.5版本。全新升级的天禧AI,情感与个性开始涌现,多智能体协同调度与任务自主拆解和完成能力已趋于成熟。

需求上,用户对AI的理解度与接受度亦显著提高。麦肯锡近日发布的《2025年人工智能的状态:代理,创新和转型》报告显示,88%的受访者表示其组织至少在一个业务功能中定期使用人工智能,较一年前(78%)提升约10个百分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制改革综合司副司长胡朝晖表示,场景是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场",给新技术新产品提供"用武之地";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加速器",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迭代试验空间。这种定位凸显了场景在“技术创新—产业应用”闭环中的关键节点作用。此次《意见》的发布,在政策上为AI产业蓄势已久的应用落地按下了“加速键”,形成了“技术突破—需求牵引—政策助推”的三轮驱动格局。

新华社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5)》预计,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端市场规模将达到约58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5%以上;到2030年,该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8万亿元。在行业逐渐形成三轮驱动格局的条件下,相关企业亦正打开数倍的成长空间。

对资本市场而言,《意见》的发布亦正当其时。国海证券曾结合美股表现分析称,美股AI应用行情已经进入第二阶段,开始重视基本面,今年股价表现较好的公司,多数在盈利端有改善,如数据服务领域的Reddit、Snowflake,广告领域的App Lovin,网络安全领域的Cloudflare等。从海外映射视角看,A/H股弹性空间较大的也在于这些领域,并且国内AI应用也开始进入到重视基本面的阶段,强调实际回报。

中金公司亦表示,在投资港股新消费企业时,建议聚焦AI应用落地与业绩兑现情况,优先选择已有AI产品贡献收入或显著降本增效的标的,同时关注垂类模型在教育、零售等领域的渗透。

在此背景下,《意见》一方面加速了AI应用落地,另一方面则满足了资本市场寻找优质AI应用落地企业的需要。其通过清晰指明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场景培育和开放领域,为资本提供了一份指引重点布局和跟进领域的产业投资路线图。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王琛伟认为:"通过场景培育和开放,进一步拓展市场准入 ,畅通要素跨领域、跨区域流动。这都将提升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从更深层次上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同时也会极大刺激投资。"

这也意味着,聚焦上述领域进行场景拓展的企业,将有望在本轮万亿级产业空间释放中获得更优的盈利改善,从而吸引资本更多青睐,实现企业价值兑现与估值提升。如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近日举办的2025联想 CEO年会上透露,公司推出的联想乐享企业超级智能体“乐享”,已赋能制造、医疗、交通、农业、政务等各行各业实现智能化转型。其布局领域与《意见》列明的场景培育和开放领域高度契合,或将使其成为下一阶段资本关注的热点标的之一。

“结果交付”的产业新逻辑

与2023年初受Deepseek面世推动不同,经历了两年多的持续演进之后,当前的AI产业应用落地情况,已发生根本性变化。

华西证券指出,伴随AI产业用户习惯形成及国产大模型迭代落地,当前头部企业已完成AI通用高频场景的基本布局,通过模型高频升级,持续优化用户体验。在此基础上,行业已从通用场景布局,迈入细分场景 挖掘的竞争深水区。

以联想集团在医疗领域的布局为例。在今年与爱尔眼科医院的合作中,联想集团依托联想万全AI一体机强大的本地算力,已实现医院内各类文档,如制度规范、合同文件、行业经验等的精准检索和调用,使沉淀在医院数据库中的“数据经验”得到充分利用,实现了从数据到知识的 挖掘和转化,为医院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较此前项目中主要聚焦数据的整合和初步利用,为慢病管理提供数据支持相比,场景渗透 与精细化程度均实现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用户对AI赋能企业数智化转型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国际知名机构IDC研究显示,过去几年,企业投资AI应用的重点,在于“上云、上平台”,未来五年将转向“AI原生+行业模型+业务闭环”,其投资目的及价值衡量逻辑,也将随之从“功能清单”向“可验证的业务实效(P&L)与绿色/安全绩效”转向,要求技术提供商从“产品交付”向“结果交付”转变,以SLA(服务等级协议)与节能减碳目标为约束,提供可验证绩效的一体化服务体系。

既要挖掘更 的细分场景,又要在新的细分场景中满足用户的“结果交付”需求,是AI技术提供商在产业市场面临的全新挑战,也是其顺应资本市场“基本面”“业绩兑现”投资逻辑,吸引资本关注的重要发力方向。

AI技术提供商们正从技术、商业模式双线并进,迎接这一挑战。

联想集团作为AI产业领先的科技巨头之一,基于“混合式AI”战略,提出了智能体协同思路:基于“端-边-云-网”部署混合式基础设施,结合用户私域数据和知识库,通过模型工厂和智能体平台,使用不同的模型和工具开发通用及垂直行业解决方案,构建覆盖“研产供销服”等方方面面的领域智能体,同时通过超级智能体以多模态方式主动感知用户需求、理解复杂意图,跨设备、跨操作系统调度用户存储在多个设备、平台上的本地模型和个人知识库,自主推理决策,并统筹管理和调度领域智能体进行任务执行。

这样的超级智能体,通过不断学习,最终进化为全面掌握用户个性化需求,能够辅助决策并自主执行任务的“人工智能双胞胎”。

当前,AI应用场景正呈现出系统化、集成化发展趋势。如智慧城市场景从单一的智能交通管理向城市级数字孪生平台演进,智能制造从单台设备自动化向整个柔性生产线、智能工厂升级。联想集团的这一思路,充分适应了这一趋势,为更好地 挖掘细分场景,同时满足用户的“结果交付”需求,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商业模式上,联想集团近日推出了“服务优先”模式的GPU高级服务,将资本密集型的GPU基础设施投资,转变为灵活、经济高效的服务,不仅承诺将AI工作负载运行速度提升高达30%,更通过将GPU部署与经过验证的性能基准相结合,帮助企业避免了过度配置的AI基础设施部署陷阱,减少了企业20-30%(以三年期量化测算)的部署成本。

华西证券指出,在当前AI应用落地的新阶段,行业增长的核心动力将来自三大方向:一是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的前瞻布局,二是教育、医疗、办公等传统领域垂直场景的 挖掘,三是AI手机、AI眼镜等终端硬件的加速普及。联想集团等厂商通过技术、商业模式的双线创新,在场景 挖掘与用户绩效提升两方面逐渐构建起优势壁垒,在政策助推下,有望持续释放场景落地潜能,实现相关业务基本面的持续改善,成为AI产业发展新阶段与资本市场投资新逻辑下的主要赢家。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