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号公司何飞龙:以“质量先行”引领“中国智造”未来

互联网
2025
11/14
15:34
分享
评论

在新质生产力与质量强国战略交织的时代背景下,智能短交通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责任与监管的双重考验。作为这一领域的“智造名片”,九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号)如何理解并践行企业主体责任?如何在快速扩张中筑牢质量防线、增进民生福祉?又如何以质量强链推动行业整体智造升级?近日,中国市场监管报记者走进九号江苏常州工厂,在与中国经营事业部总裁何飞龙的 对话中,看到了一家企业以“质量先行”重构竞争逻辑、以“责任闭环”参与社会治理的清晰路径。

图:中国经营事业部总裁何飞龙

从产品领先到生态引领,重构行业竞争逻辑

在何飞龙看来,当前中国智能短交通市场正处在从“智能功能普及期”向“场景生态网络融合期”跨越的关键阶段。“行业竞争已从硬件参数的‘红海’,转向用户体验和品牌生态的‘蓝海’。”他表示,九号发起的“绿洲战役”用户经营战略,正是为了构建一个以用户价值为中心的“生态绿洲”,推动竞争逻辑从“恶性内卷”转向价值创造。

“我们希望带来的不是市场份额的简单扩大,而是为行业树立标杆、开辟新路、做大增量。”何飞龙强调,九号致力于通过智能体验、工业设计和安全标准的持续创新,将行业带入一个依靠创新、品质和用户信赖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不是口号,是体系化的行动

“在九号,我们把‘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视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何飞龙开门见山。他表示,这一责任远不止于制造合规的产品,更是贯穿于研发、制造、检测、售后乃至回收的全业务链条。

九号在研发阶段即参与制定国家强制性安全标准,并坚持采用高于国标的内控标准。例如,车架振动测试次数达100万次,远超10万次的国家标准。在生产制造环节,常州工厂智能化水平超95%,通过MES系统对关键部件实现“一机一档”全生命周期管理。在检测与售后环节,九号依托国家CNAS实验室承担严苛测试,并与TüV莱茵控股有限公司共建实验室,构建覆盖国际标准的检测体系。

从“产品质量”到“质量强链”,提高产业质量水平

作为一家软硬件 融合的企业,九号对“质量强链”有着更深的理解。何飞龙认为,传统意义上的“产品质量合格”已不足以支撑现代制造业的升级需求,“质量强链”意味着企业要以全局视角,通过构建“数字化协同+技术赋能”这一系统工程,打造包含研发、供应链、全流程服务等在内的质量管理闭环。

“我们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工厂,还要把质量管控关口前移至供应商的资质、原材料、产品设计甚至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审核。”何飞龙表示,九号与核心供应商开展联合开发,如在电池技术上与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定义“零下10摄氏度也能放心充电”的指标,并将此类技术标准反向输出至产业链。

政企协同、行业共治,筑牢公共安全防线

在何飞龙看来,企业不仅是产品的制造者,更应成为公共安全的共建者。今年以来,九号在全国超过100个城市与公安、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合作,举办200多场安全科普活动,推动安全理念从“标语”转化为“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九号推出的“安全诊所”和“免费检测日”服务,面向所有品牌车辆提供服务。“安全是无边界的公共产品。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举措,推动行业整体安全水平的提升,积极营造安全出行的社会氛围。”何飞龙说。

针对非法改装等行业顽疾,九号一方面通过技术手段设置“防火墙”,如电池与车辆互认协议、BMS系统实时监测;另一方面积极参与监管部门倡议,推动建立全链条追溯机制与强制性安全标准,从制度层面根治问题。

未来:从“智能工具”到“生活伙伴”

面向未来,何飞龙描绘了九号的愿景:五年后,九号将成为“智慧城市出行解决方案的引领者”,搭载自研凌波OS的车辆将进化成“可以成长的智能终端”。通过持续的OTA升级,车辆能学习车主的习惯、主动规划最优路线,甚至未来与交通信号灯等城市设施实现智能协同,真正让通勤变得“车随心动、一路畅行”。九号始终致力于通过打造更智能、更有温度的服务体验,让产品从“静止的出行工具”转变成为“贴心的生活伙伴”。

“我们始终认为,合规不是限制,而是创新的基石;责任不是成本,而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何飞龙表示,九号将继续坚守合规底线、勇担社会责任,推动智能短交通行业从“出行代步工具”向“智能移动终端”演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建设中贡献九号力量。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