窜卡现象愈演愈烈,运营商正在被腐蚀观点

/ 顾嘉 / 2014-12-05 11:44
你有没有发现在本地一些运营商的小代理网点可以买到很多莫名其妙,但是便宜的超乎想象的资费?如果你再仔细询问的话,卖家可能会告诉你这些都是外地资费,这时你再联想一下...

 

你有没有发现在本地一些运营商的小代理网点可以买到很多莫名其妙,但是便宜的超乎想象的资费?如果你再仔细询问的话,卖家可能会告诉你这些都是外地资费,这时你再联想一下本地资费,你肯定会得到一个结论:看人家外地资费多合适,本地运营商太黑了。

其实这不是本地运营商的错,这是运营商特有的,而且愈演愈烈的窜卡现象。

一、什么是窜卡?

简单说来,就是外省市的号卡卖到本省市,或者本省市的号卡卖到外省市去,如果更加广义的说,即使是本省之内,在A市买到B市的号卡,或者在本市之内,A区买到B区的号卡都叫窜卡。

也许你会觉得这是地域界限模糊造成的,在北京、天津买到河北的一两张卡并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那么大西南的资费千里迢迢出现在东北的市场上,或者西北的号卡成千上万的南下东南沿海,如此大空间、大规模的号卡迁徙就绝不是地域模糊造成的了。

二、什么原因造成的窜卡?

KPI是造成窜卡最重要的驱动力,没有之一。

“没有运营商完成不了的KPI”,如果你是运营商人,你一定会对基层员工完成KPI的能力惊叹不已。即使本区域只有40万人口,但对于50万的指标也“举重若轻”。面对完全不合理的指标压力,除了窜卡还能怎样?

可是本地资费到了外地,凭什么能吸引当地用户?用户用了你的卡,本身就有漫游风险。于是,价格这个最直观的参数成了最大的竞争力。运营商关注最多的KPI指标是用户数和收入,利润则显得并不重要,这更为超低价资费提供了便利条件。更何况,对于基层运营商人来讲,KPI才是与其利益直接相关的,至于公司利润,何曾对其有过半毛钱的关系。

对于窜卡问题,各运营商总部对其似乎采取默认态度,支持与否不清楚,但肯定不反对,从一开始似乎就未对窜卡问题有过什么动作。可能在总部看来,这无非是自己左口袋的钱装进了右口袋而已,并没有意识到窜卡的危害有多大,给各省公司留下一个自谋生路的缺口,说不定还能调动省公司的积极性呢。但这种积极性是以破坏当地市场为代价的,左口袋的钱确实装进了右口袋,但是在转移的过程中,甚至会有80%的钱不知丢到哪去了,然而对于右口袋来说,丢多少无所谓,反正都不是我的,哪怕只有20%的钱到这里来了都是白捡的,对我的指标都有极大帮助。

三、窜卡有何危害?

这种超低资费的窜卡对于用户来说难道不是好事么?不管运营商内部的恶性竞争造成多大危害,只要能让用户捡个便宜,为什么不应该支持呢?

乍看之下,确实有利于用户,其实对运营商和用户却是一个双输的结果,唯一占到便宜的是代理商。

窜卡的超低资费对当地市场的破坏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窜出省份都会严格要求这种资费禁止在本地市场销售,所以用户在本地市场看到的超低资费永远都是外地的。然而这种狭隘的市场保护面对他省窜卡时同样不堪一击。

对于这些亏本赚KPI的资费,本地运营商根本无法跟进,再加上监管缺失,使窜卡资费牢牢占据本地市场,依靠市场行为完全无法把它们赶走。为了弥补本地市场的损失,本地运营商只好用同样的办法窜卡到其他省份。于是一窜十,十窜百,最终蔓延至全国,破坏了全国市场。

因为窜卡资费优惠力度过大,所以大多都是一两年甚至更短的短期资费,主要面对流动人口。用户使用窜卡,通常长则一年,短则数月就会弃卡重购,不是因为资费到期就是因为本地窜卡中又出现了其他省市的更优惠的窜卡。

同时,为了再次降低用户的办卡和使用门槛,窜卡大多不要求用户实名登记,使本地资费的实名政策显得更加“多此一举”。而实名制是控制垃圾短信和电信诈骗的有效手段。

短期资费+非实名入网,给了多少不法分子可乘之机,给用户利益埋下了多少潜在隐患,更使本地运营商的实名努力付之东流。

简单来说,用户每月交给运营商的话费,从去向来看,主要分为4部分。一部分是课税,第二部分是结算,包括网间结算和省间结算,如果用户产生了国际长途或国际漫游费用,那还有国际结算,第三部分是代理商酬金,把这三部分都扣掉,剩下的才归属本地运营商支配,用于网络建设、维护,市场行为、员工工资等。

对于窜卡来说,课税不会有什么变化,省间结算尽管大幅增加,但毕竟在运营商内部流转。导致利润外流的就是第三部分,代理商酬金。

表面上看,运营商与代理商是甲方和乙方的关系,但在基层来看,这种关系似乎是相反的,因为代理商是基层完成指标的关键因素。窜卡在异省没有渠道,要占领市场,更需与当地代理商搞好关系,而高额的酬金奖励是激励代理商最有效的手段,再加上窜卡本身资费便宜,代理商自然纷纷投诚。本地运营商无法调整资费,只好增加酬金投入再将代理商争取回来。这完全是自家人打架,让别人捡了便宜。

由于本地运营商在本地只推行标准资费,再加上实名制的控制,于是本地资费显得不够灵活,用户将窜卡资费进行对比就可轻易产生对本地资费的不满情绪,更加牢固运营商“资费贵”的意识。

四、窜卡问题的反思

如今绩效主义就像当年毁灭索尼一样一步步侵蚀着运营商,同样在消灭运营商内部的“激情集团”,从垃圾短信到窜卡现象,绩效主义的毒瘤在不断的长大,要清除这颗毒瘤也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运营商从上到下的观念的转变。即使依然贯彻绩效激励,那么KPI的设置也要充分考虑其合理性,不能为了漂亮的数字而造成基层人员的过重压力,最终损害的只能是整个行业的利益和形象。

对于窜卡的监管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窜卡的存在已经严重破坏各地健康的市场秩序,绝非良性竞争。把因为窜卡而造成的损失好好服务于本地用户,让用户在安全的环境中得到切实的实惠,这该多好。

(文:高健 故事书专栏作者 授权发布百度百家)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