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将陈彤招致麾下的三大理由观点
尽管在陈彤离开新浪的消息传出当天,就有措辞肯定的声音称他的下家是小米,黎万强在一场活动上也收到了关于“陈彤是否投奔小米”的逼问,且并未明确否认而是含糊带过,但是直到雷军亲自领着陈彤接见各路媒体,这场业内的重量级八卦方才尘埃落定。
幸好小米的联合创始人王川也随二人一同亮相,否则目睹雷军陈彤两人身着相同的红色卫衣脸上挂满喜气,人们搞不好还真的会以为雷军这次是豁出去要跟蒂姆·库克死磕到底了。
谋事在人,决定陈彤这次职业生涯转折的,除了交情之外,小米愈加强烈的人才渴求,也是重要原因。至于传闻中惹人注目的“500万年薪”遭到否定——不仅“没这么多”,陈彤还特意强调是一个“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的数字——那么显然,股权方面的优厚补偿也在情理之中,雷军自己也在微博上说过,“创业者最大的资产其实是梦想和100%股权……最宝贵的股权去换人才、资本和资源,这就是创业过程!”
另一方面,雷军将陈彤招致麾下,同时也是掌握了一笔可以增值的资产,有小道消息称,新浪的不少部门也已经离职了一批中层骨干,大有欲追随陈彤到底之势。
作为执牛耳的一名前媒体人,陈彤在小米负责的不是市场公关——这条路径被转型的媒体人选择最多——而是“内容投资和内容运营”,这个定位也比较出乎公众意料,因为即使是按小米宣称的那样、将它视作一个互联网生态公司,跳出平台的角色去插手相对下游的内容产业,从资本的角度来看似乎没有那么重要。
那么有无其他的理由,让雷军认为这个位置适合陈彤发挥其最大的个人价值?
至少有三。
其一,在于行业政策的风险规避。
陈彤的首要任务,是小米电视和小米盒子的视频内容建设,这在如今,是一个高危领域,纵使它含金量巨大,一不留神,就会栽进去万劫不复。
还未敢回国的乐视创始人贾跃亭刚刚接受媒体的电话专访,他的一句话相当黑色幽默:“千万不能说我们是在颠覆广电行业,因为我们这种模式和广电其实还是非常互补的”——要知道,他和他的乐视,一度是最享受“颠覆者”这个头衔的——这个表态上的微妙倒转,足见水深火热。
新浪门户的成功,有相当一部分要归功于其政府关系的扎实,而新浪与政府的默契,又与陈彤有着很大关系,茅道临算是个特例。
用新浪一位资深编辑的话来讲,“陈彤比任何人都知道内容的底线,什么选题能做,什么选题不能做,或者说做了会惹到谁不高兴,这条标尺,是陈彤事必躬亲的在新浪一寸一寸划下来的”。
在广电系的眼中,电视媒介的政治等级远高于互联网媒介,这个认知没有什么科学道理,甚至有些冷战色彩,但是风声鹤唳,电视内容一旦发生事故,后果非常“可怕”。
这也是之所以自2013年以来,互联网电视及盒子的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艰难的原因。在这个领域,不存在任何博弈和试探,随着管控压力的增加,电视如何连接网络、用户有权交换哪些内容,将成为阻拦在各大智能电视厂商走向家庭娱乐中心这条道路上的疑难课题。
雷军说得很坦诚,小米的高管团队多为技术男,在做大的途中可能与某些地方政府关系不错,但是在北京,并不是有过“向总书记上课”的履历就可以通吃各个部委的,任何时候卡死一则文件,小米在智能电视上的投资就都面临打水漂的风险。
陈彤利用其长期与内容监管部门打交道的经验,以及通过新浪服役十七年积累下来的人脉资源,帮助小米识别电视产业的政策暗礁,对他而言自然不算难事,但要是换个人,还真不好说。
其二,是充当版权买手。
致力于打造互联网平台的企业,大多希望资深媒体人来帮助自己架构内容采购的方向。
尤其是在视频行业,UGC的时代渐行渐远,一次洞察力足够强的版权内容引进,就有可能产生明星级的量变和质变,前凤凰卫视中文台执行台长刘春空降搜狐视频、天娱的“选秀教母”叛逃盛大都是很典型的案例。
所有的在线视频平台,都在期待下一个《来自星星的你》。
换而言之,这与网络媒体的话语权在形式上是高度统一的,以前曾是“从海量信息当中选择新闻、修改标题、编排新闻,决定什么样的新闻上头屏、什么样的图片做焦点图片”,未来则是将新闻换成了视频,找到与小米电视的目标受众最为契合的版权内容。
新浪的副总裁,是新闻的买手,小米的副总裁,是视频的买手,二者都是媒体聚焦化所产生的需求,工作方法亦是继承的。
陈彤也有视频情结,他曾主抓过新浪视频,想要复制视频新闻的模式(原话是“视频新闻是网络媒体竞争焦点”),借以拔高新浪门户的流量,无奈新浪视频根子薄弱,数次改版,也用了不少微博的资源,就是起不来。
到了小米,除了直接采购版权内容,如何与其他版权第三方以及拥有牌照的内容供应商开展合作,也是陈彤将要负责的一块业务,智能电视不能成为一个漂亮的空壳子,这也是整个行业的共识。
最后,帮助小米提升与媒体的关系。
不客气的说,小米在社交媒体和粉丝社群上的经营,同行无出其右,但是相比起来,小米与正常媒体的关系,几乎尽是败笔,历次小米发生舆论危机,背后都有媒体的推波助澜,很多媒体从业者也并不掩饰对于小米的反感,落井下石也是常有的事。
简而言之,就是口碑的两极分化:用户口碑极佳(米黑们不必刻意否认这个论断),媒体口碑极差。
与媒体相处不好,并不会过于深切的影响到小米产品的销量——粉丝是盲目的,营销只要到位了,来自媒体的负面只会促成他们更为坚定的支持——但是如果将视角放高,从品牌的层面来看,无法取悦媒体,将造成未来的隐患,即,倘若小米终有一天上市,它就不得不重视与媒体的交好。
小米的公关团队不太依赖供应商,一切玩法都是自创的,换句话说,他们虽然不少出身媒体,却由于身居小米这艘四年四百亿的奇迹之船,不太善于低下头去和媒体玩耍,很多时候也无从判断媒体的需求,只是简单的做黑白归类,这种粗犷的媒体应对方法,其实问题很多。
陈彤在媒体圈内的地位,以及他的老道,有助于小米改善它在媒体链条上的角色形象,根据林军的八卦,马化腾当年隔空骂不过周鸿祎,迫不得已去求教雷军时,后者推荐的就是让马找陈彤帮着“管管”。
雷军是知道陈彤的能耐的。
最后,无论如何,新浪的陈彤已是过去,小米的陈彤才刚刚开始,如果再来一番十七年,那他可就真的成为了一个史诗传奇。至于“半年内要让小米电视和盒子的内容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军令状,不怕,万一发现难度太大,就给小米电视的遥控机加上一个名为“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新按钮,不就解决了?
作者:阑夕 微信公众帐号:techread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