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下的P2P终究回归本源金融
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下降1.7%。在目前国内41个工业分类中,与个人消费直接或是间接相关的行业呈现增长势头,如农副食品加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2.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3%……而像专业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与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品业等11个与个人消费需求联系不紧密的工业类别出现利润的大幅下滑。
服务于生产、生活这两种不同工业类别企业利润的增长情况也体现了国民经济的两个宏观指标的不同:在GDP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依旧保持着10%以上的高速增长。在目前生活消费需求强劲、企业生产市场持续低迷的两重状态,视风险为生命的金融企业将会加速调整业务的转型,在资金倾斜度方面将会逐步侧重零售业务,而不是目前业务量较大的对公业务。
从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金融市场来看,个人零售金融服务是其主要的业务领域。以花旗等为代表的西方银行的个人零售业务占比均在50%以上,在德国等欧洲国家,这个数值要占到60%—70%的水平,而国内四大行的零售业务占比为30%左右,股份制银行大概在15%—20%的区间水平。
因此不论是从中西方金融市场业务结构的对比,还是当前的经济形势上来看,个人消费信贷在不仅有着非常庞大的市场需求,而且就坏账的概率与追缴的手段来看,是一种非常优质的资产。鉴于这样的趋势,为个人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的网贷平台将会迎来一个机遇与发展期。
基于这样的现状,目前很多平台都在开展小额消费信贷业务,但是与针对开展企业经营贷的平台来说,不论是投资人还是交易量来说都存在差距。在笔者看来这种差距产生的原因无非在于用户的金融消费意识、大数据风控的不完善这两个方面。
个人消费者信贷产品消费意识不强。据央行发布的信用卡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底,全国共有5.1亿张信用卡,而且部分持卡人为重复持有,即一人持有多张信用卡。因此从这点上看,传统银行的个人信用贷款远不能覆盖、满足普通消费人群。也正是这种传统金融市场中对于普通用户消费信贷产品供给的不足,使得消费者缺乏获取消费信贷产品的意识与动力。
由于消费信贷意识的缺失,使得互联网金融平台必须要培养普通用户信贷消费的意识。这就要求企业一方面要通过类似快消品的广告运作来培育借款用户,另一方面则是要切入生活消费场景中,通过场景的植入为其提供信贷服务。
除了消费者意识不强外,P2P平台大数据风控的不健全与不完善也是业务量增长相对缓慢的因素之一。虽然目前P2P平台都在展开大数据风控,但是普遍呈现出自动化水平不高的特点,据网贷315了解,目前平台风控的自动化比例为20%—70%不等,仍需要人为的审核与把控。
大数据风控迟迟难以完全上岗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平台需要数据上的累积、风控模型的试错与调整,另一方面则是国内征信体系的不健全不仅导致平台无法获得足够的数据,而且使得借款人坏账的成本极低,无法对违约人形成制约力。但随着央行征信牌照未来的逐步下发,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只不过这个时间将会比较的漫长。
虽然对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平台来说有着种种的阻力,但是只要有着最基础的市场需求,任何的技术难题都不是问题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