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监管 网贷也需要资本伸出的这一橄榄枝金融

金评媒 / 罗浩杰 / 2016-02-14 09:37
常言道,牵一发而动全身。笔者认为,即将到来的监管时代必将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为了能够更好地拥抱监管,面对资本伸出的橄榄枝,远没有成熟的网贷行业,没有理由不欢迎...

作者: 罗浩杰    图片来源: 达志 

农历新年将至,2016年开年的第一个月已经过去,互联网金融界再传出与资本“结亲”的劲爆消息,融资记录再刷出12.16亿美元的新高。 

而近日京北智库联合IT桔子发布的《2015年中国互联网金融投融资分析报告》则显示,2015年互联网金融投融资年增长600%以上,其中,网贷类投融资占全年投融资案例数的近四成。 

笔者更留意到,在为数不少的网贷平台的运营报告与年度计划上,都把引入战略投资、谋划登录资本市场作为了它们2016年的重大举措之一。由此不难看出,网贷平台主动“谋求”与资本“结亲”已经是网贷行业的一种潮流。 

常言道,牵一发而动全身。笔者认为,即将到来的监管时代必将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为了能够更好地拥抱监管,面对资本伸出的橄榄枝,远没有成熟的网贷行业,没有理由不欢迎。

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网贷行业获客成本本就持续走高,拥抱监管之后将雪上加霜;二是网贷行业本身就亟需资金解发展之困局,而拥抱监管的成本代价也颇高,这也加剧了网贷行业对于资本的渴求。 

获客成本持续走高 拥抱监管将雪上加霜 

网贷行业国家版《征求意见稿》公布已经过去一个多月,直到近日,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接受媒体采访时才透露出其消息,正式版的网贷监管细则将很快发布。同时,不少地方版的网贷监管细则也传来了消息,据相关人员透露,地方版监管细则收紧,其中涉及市场准入、广告整顿、信用信息管理、宣传教育、监测预警、行业自律等方面,也有细则表示支持行业协会发布黑名单。 

这些无不透露出,长期“放养”习惯的网贷行业即将迎来一个相对极为严厉的监管时代,这当中,必定要经历诸多重生般的阵痛。 

其中,12条红线之一的禁止向非实名制注册用户宣传或推介融资项目,被业界普遍认为是阻断了网贷平台从线下获客的渠道。 

我们知道,互联网时代是争夺流量的时代,网贷平台以其互联网特征自然也不例外。这也就意味着,线上争夺战将成为网贷行业最终见分晓的竞争场地之一。 

可糟糕的是,网贷平台目前的线上获客成本已经水涨船高了。一方面,线上获客不但需要一定的技术、介质等支持,而且竞争也日常激烈,目前各平台的线上抢客战已经打得十分火热,最终只会把成本不断推向新高;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投资者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对于线上获客也一时间难以完全接受,相比更传统、成本也更低的线下获客渠道,线上俨然就显得有点“吃力不讨好”了。 

而监管细则在征求意见稿阶段就释放出禁止网贷平台向非实名制注册用户宣传或推介融资项目的信息,这对于很多已经在线下理财端布局走得很远的平台,俨然就是当头一棒。当然,这更重挫了正在苦恼如何降低获客成本的整个网贷行业,如果在投资者教育与理念没有快速进化的情况,网贷行业获客成本将越走越高是不争事实。 

因而可以想象,监管真正落地之后,线上获客难获客贵将成为很多网贷行业平台更大的困扰,也是发展的最大阻力之一。尤其是对于如今占据着网贷行业绝大多数的中小平台,监管到来之后,平台获客贵获客难,也将让本已经十分激烈的竞争火上浇油。若此时能得到资本的伸出的橄榄枝,网贷行业该是欢喜之至的。 

拥抱监管成本高  解发展困局之资金更捉紧 

当然,监管带来的连锁反应远不止于此。资金存管成行业标配、强化平台信息披露等等都不可小觑,这让网贷平台拥抱监管成本大大提高。网贷行业,得益于我国金融管制,而深受其害,融资难也让其经历着“资产荒”,而此时网贷行业原本自己就已经亟需发展资金,而本意在于促进网贷行业健康发展的监管,在短时间内却让不少网贷平台再次陷入资金捉紧的尴尬境地。

先说资金存管。一方面,投资人越来越关注自己投资资金的安全,出于资金安全考虑,投资人对资金存管的要求将越来越明确,另一方面,这也是监管层出于保护投资人为保障资金安全运营而提出的硬性监管要求。监管意见稿规定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金存管机构”。

目前, P2P网贷平台与银行的合作主要采取3种模式:银行直连、银行直接存管和“银行+支付公司”的联合存管模式。据盈灿咨询不完全统计,截止2016年1月18日,已有20余家银行涉足了P2P网贷平台资金存管业务,仅有80家平台与之签订了资金存管协议,约占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的3%。其中,共有10家平台已对接银行资金存管系统,真正实现了银行资金存管,尚有70家平台处于签约、系统对接阶段。

如此“惨不忍睹”,这跟银行对于合作平台的高准入门槛不无关系。银行目前在合作的平台存续期、注册资本、运营状况、坏账率等方面,都提出了很高要求。除此之外,部分银行还规定,提供资金托管、存管的同时,平台也必须存入一定金额的风险准备金。据悉,目前民生银行的要求是2000万元。在此情况下,平台的入门成本将大幅提高。如果仅仅依靠自有资金,很多平台将无力支付。

这对于一些达不到银行要求的平台将无法实现银行资金托管、存管中小平台,将是攸关生死存亡的!怎么办?在资金存管必定将成为行业未来的标配的趋势,它们只能顺势而为,而此时对网贷这块“肥肉”已经觊觎已久的资本,也看到了“攀援”时机,此时伸出互利互惠的橄榄枝正当时。 

再说信息披露。《征求意见稿》明确了网贷平台的披露信息义务的责任主体,网贷平台应当实时在其官方网站显著位置披露本机构所撮合借贷项目交易金额、交易笔数、借贷余额、最大单户借款余额占比、最大10户借款余额占比、借款逾期金额、代偿金额、借贷逾期率、借贷坏账率、出借人数量、借款人数量、客户投诉情况等经营管理信息。 

当然,网贷平台也要在其官方网站上建立业务活动经营管理信息披露专栏,需要公布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机构治理结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管理团队情况、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风险管理状况、实收资本及运用情况、业务经营情况、与资金存管机构及增信机构合作情况等。为了要保证平台所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网贷平台需要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

而目前的现状是,网贷平台信息披露项缺口颇大。细想,其原因不言而喻。在此之前,网贷行业发迹于粗放、爆发于蛮长,监管缺席之下,想必也集聚了不少“痞气”。如今,监管“空降”,估计“晒家底”俨然需要一股勇气。之前某平台不是也晒了晒家底么?2015年预计亏损4.15亿美元,2016年会继续亏损6800万美元的消息让不少人唏嘘,其实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就是一件“平常事”。这是网贷行业正处于成长期所决定的,因而目前平台经营数据普遍不好看。 

因此,对于如此严格的信息披露细则,网贷平台必定十分忌惮,一旦“家底”完全曝光在阳光之下,这对于绝大多数仍没有拿得出手的经营数据的平台来说,都将带来不可估量的冲击。一旦投资者一边倒的“用脚”投票,那必将是毁灭性的摧毁。 

还好,如今起码还有18个月的过渡期,这就给了网贷行业调整完善的时间。而与资本 “结亲”,俨然就是一条最好的捷径。与资本“结亲”之后,网贷平台可以为自己赢得快速改善自身经营数据的先机,争取在监管过渡期之内得到可观的改善。所以说,资本在此时伸出的橄榄枝对于网贷平台来说诱惑力不小。 

当然,除了能更好地拥抱监管,对于资本伸出的橄榄枝,网贷行业还主动“谋求”与其“结亲”,更多的也是为了在迎来监管的开局之年能更好地发力,增强平台的资金实力之外更有诸多受益,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平台自身能在业内硝烟弥漫的竞争之中,合规发展之外也能有新的突破,逆流而上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笔者将在下一篇深入讨论,发力2016年,为什么说网贷也少不了资本这一“拐杖”。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