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P2P无标可投,怎么解决资金站岗问题?金融
在判断P2P平台的安全性时,我们习惯于从规模、知名度、大小等维度对平台进行评价,认为大是一种实力。对于公司来说,也常常把做大做强和所占市场份额作为目标,对外宣传时通常用的宣传文案是:开了多少分公司、总成交额达到多少多少亿、有多少注册用户,把这些作为证明自己实力的数据支撑。
那么,在P2P领域,做大做全就真的意味着安全吗?
从P2P的发展史来看,大多数P2P公司是由民间借贷公司发展而来。平台最初在一个或几个临近城市开展车贷、房贷、信贷或企业贷的一种或多种业务。随着平台知名度提高,线上投资人逐渐增多,平台逐渐分化成两种形态:
1、控制融资速度,将体量控制在一定数量上:为控制坏账率,平台不会大量扩张。在资产端上严格按照之前的标准进行审核,只是进一步在领域和当地进行深耕。在平台网站的表现形式是平台的发标量在之前的数量上只是较小幅度的增长,刚开始会出现小范围的抢标,但是一段时间后,抢标会逐渐减少,在标的和投资人之间达到平衡。平台的规模会一直呈现缓慢提升,但坏账率也会维持在一定基数上,平台利润稳步上升。
2、平台继续加大营销力度,不惜一切成本扩大市场份额: 为满足投资人有钱就能投资的需求,平台进行快速扩张。具体表现形式是:全国各地成立分公司,大量招聘线下放贷人员,平台上有更多的标的,可供投资人投资的额度快速增加。
快速扩张将引发的后遗症很明显: 风控上降低标准,坏账率不断增加;分公司和总部形成地域盲区,天高皇帝远,分公司销售人员和借款人沆瀣一气进行骗贷;同时,因为金融公司很多时候和开茶馆类似,在当地没有一定势力的话,催收上也会很大的难度;而且也不可避免的,当地的借贷公司合作起来对平台进行骗贷。
金融的每单都是独立的,属于非标品,主要依赖于风控人员,当规模增大时,边际成本增加,效率递减,不可避免的会让平台陷入各种坏账的困境。
很多人会说,银行不也是在全国各地扩展吗?银行不断吸储也没见出现什么问题。但是银行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P2P生而不可同日而语的。
1、从融资成本上,银行的融资成本极低,活期利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定期理财也只是理财机构的三分之一。 P2P利率一出生就挂上高息的特点,动辄给投资人15%,10%的利息,利息压力很大。
2、银行背后有强大的央行作为支撑,符合巴塞尔协议的还能得到国际救援。所以一旦出现压力,后面还有可以救场的人。但是P2P不同,完全是单枪匹马,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万劫不复。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规模一定的情况下,民间借贷的“小、快、高”规模小、贷款快、额度高的特点能很好的弥补银行体制大带来的非灵活性的缺陷,这也是为什么几千年来民间借贷一直长盛不衰的原因。但是一旦规模突破某个临界点,平台不再具有它与生俱来的灵活性时,加上本身不具备银行低利率和政府扶持的天生优势时,平台就容易集聚风险。
所以,给P2P平台的建议是:不要一味追求市场份额和规模,在某些地域某些领域内深耕细作做好风控以提高自己的利润率或许是更好的选择。而对于投资人来讲,不要单单从规模上来评价一个平台,在P2P里不存在大而不倒,大可以意味着更多的风险。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