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付贷”被叫停 风险在哪?金融
一线城市狂飙的房价和所谓告急的库存,无论从监管到舆论,都让 “首付贷”成为最难被善待的对象。确实,首付贷被监管盯上了。
“首付贷”成为众矢之的
3月4日,深圳市金融办发函要求对深圳地区的P2P、小贷公司,涉及众筹买房、“首付贷”或其他涉及高杠杆房贷情况进行摸底排查。
随后,《北京商报》也报道称,北京市金融工作局也在摸底涉嫌高杠杆房贷情况,近期也和住建委约谈了链家。
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于3月9日向会员单位发出通知,要求会员单位尽快上报涉及“首付贷”或其他高杠杆房贷的具体情况,协会将梳理产品数量、模式以及金额。“一时间,“首付贷”成为众矢之的。
“首付贷”风险在哪儿?
“首付贷”使贷款人可以在没有资金或只拥有极少资金的情况下贷款,就好比去年股市上涨时,很多金融机构和P2P平台推出股票配资的业务类似,加大了购房杠杆,反而导致房价过快上涨,也使得金融风险加剧。
正如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近来在两会上所说:“假如听任当时一些当地的房市高杠杆,将会是另一场金融灾祸——美国次贷危机的源头即是零首付,房价也就呆头呆脑地一两个月、三个月暴涨了30%、50%。这和上一年股市高杠杆形成的3000点到5000点的结果是相同的。”
市场上的首付贷多是一些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或者P2P网贷平台推出的产品,但这些机构贷款的个人信息很难及时录入央行征信系统,使得银行很难了解贷款买房人的真实负债情况,银行也因此对购房者的资质产生误判,把钱放给一个没有能力偿还的人;甚至一笔首付贷款项,看起来是来自于中介、各种互联网金融平台,但是追根溯源,会发现其实资金均来自银行,这就加大了银行的风险敞口。
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从事“首付贷”的房产中介和互联网金融平台不知风险控制为何物,更没有类似银行风险备付金之类的措施。在放贷时根本不考虑客户的还贷能力。使得原先需要购房者强制缴纳的首付比例变得比较随机或不确定。
所以说,首付贷这种产品对借款人的潜在风险是非常大的。首付贷周期短、利率高的特点让借款人的还款压力非常大,再加上购房按揭贷款的月供,双重还贷压力加大还款者现金流压力,而房产买卖本身又具有交易周期长和不确定因素大的特点,远不如股票交易方便灵活,短期内转手变现很难。
不难看出首付贷的几种风险:
第一,利用购房者的信用加大杠杆,但如果没办法还款,会有更多逾期;
第二,这中间会滋生很多中介公司恶意炒作首付贷而从中牟利;
第三,开发商对购房对象的风险把控和筛选条件偏弱。
监管已经出手,该停的赶紧停!
当然,目前该市场的风险也没有恶化到那一步。据中申网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涉及“首付贷”产品的有20家左右。虽然目前没有确切数据统计出到底多少购房者用了首付贷。但一般估计不超过10%。其中中介放款更少,据《中国证券报》援引行业内人士话语称:“在全国范围内,放款规模超过50亿元的房产中介并不多,就规模而言,这种贷款比P2P小得多,目前全国总规模应该不超过1000亿元。”
而且值得庆幸的是,监管层注意到首付贷风险的时机尚早,在房价风险尚未暴露前,业内应监管要求暂停,在当下应该是一个较好的时机。与2015年的股灾后对配资公司的秋后算账比起来,对平台来说或许是一件好事。
中申网认为,在首付贷被叫停之后,监管部门还应举一反三,关注类似产品。因为除了“首付贷”之外,中介提供的过桥贷、信用贷仍可“输血”。应当看到,在楼市通过银行信贷系统适度加杠杆,增加民众购房支付能力,确实有其可取之处,但是度的把握尤为重要,以牺牲居民消费能力,来为房地产利益链条的过度扩张买单,也不是公平的社会政策。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