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真的!88%的成功创业公司,源自copy别人的好点子
都说成功是鸡汤,挫折是良药;但事实是人人爱喝鸡汤,却不一定吃得下良药。此时,也许你已下定决心,正准备踏上创业之路;也许你已选定了创业领域,擦拳磨掌,试图大干一番事业… …创业路漫漫,蜚短流长,偏见误区比比皆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创业学教授方睿哲(S. Ramakrishna Velamuri)提醒创业者:迈出第一步前,先把这6个问题想清楚——
误区一:
创业的机会源自创业者的创新想法
真相:Amar Bhide教授在其研究著作《500个高速增长的企业家》中指出,仅有12%的企业的成功来自创新的想法,而88%的企业的成功来自对已有点子的成功复制。
这个误区混淆了发明家和创业者。发明家创造新事物;创业者开拓生意。创业者使用别人的想法和使用自己的想法创建一个成功企业的可能性一样大。
对于创业来说,复制比创新风险更小,因为复制降低了与创意质量相关的企业运行风险,从而让创业者集中精力,大干一番事业。
在中国,像七天、汉庭、如家酒店等成功的商务连锁酒店的概念都源自西方。它们的创始人所做的是把这一想法带到中国并付诸实施。汉庭酒店的董事长季琦曾说:“优秀的团队、品牌定位、信息系统、精准选址及优秀的执行力,是汉庭成功的关键因素。”
更多复制别人好点子的成功创业案例
误区二:人人都想成为创业者
真相:创业者的生活比大企业的职业经理人苦多了。他们同时还要忍受低投资回报率、安全感缺失,承担着未来不可控的巨大风险。
伴随着经济下行期,裁员下岗潮来临,许多人再次被推入市场的洪流,他们中的一些人“被迫”成为了创业者。但他们不应当被误解为自愿选择创业的人。即使是对于商学院的毕业生来说,创业也始终是少数人的选择。基于不同商学院的调查表明,目前MBA学生的创业率不到毕业人数的5%。未来15年内,只有约1/3的MBA毕业生期望成为创业者或合伙人。而商学院之外,这个概率就更低了。
误区三:创业成功,行业选择很重要,与高科技领域相关的创业项目才值得一试
真相:在传统企业中,创业者和高科技企业拥有同样巨大的机会,只要发掘自己感兴趣并熟知的领域,就会令成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高科技 企业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因为就金融和社会资本来说,它们进入的门槛很低。其次,虽然技术创新企业创业者在创业初期可能依靠自有资源,但扩张期通常需要通过多轮募资筹集大量资金,这最终将会导致创业者自身的股权稀释。中国创业教父马云也只拥有其创立的阿里巴巴7%的股权,这是公司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为获得资金支持,一再向投资方妥协的结果。第三、有分析指出,在美国上市的不满10年的科技企业平均都处于亏损状态。因此,高科技企业的盈利还长路漫漫。
创业者对于高科技的过分偏爱,源于VC和PE对这些领域机会的特别青睐。相比需要资本长期支撑的制造业、连锁零售业,高科技行业潜在的短期投资回报率更高。?
此外,相比传统行业需要依赖强大的人际关系背景和大量的启动资金,知识密集型的科技 公司更看重人力资本的优势。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接受过高学历教育的初代创业者往往青睐技术领域的创业项目。
误区四:都 21世纪了,创业者不需要一份古板的商业计划
真相:尽管有些高速发展的创业公司没有商业计划也获得了成功,但这并不代表商业计划是没用的。
很多我们熟知的成功企业在初创期都是商业计划书的忠实践行者:
艾森豪威尔曾说过:“不打无准备之仗,也不能照搬兵法。”最近,Jan Brinckmann, Dietmar Grichnik 和 Diana Kapsa三位教授针对51个研究案例中商业计划效果最终影响的综合分析表明,商业计划书对于有效引导新成立的小公司提升业绩增长方面,受益远超投入。
商业计划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撰写商业计划的过程帮助创始团队对业务方方面面都进行深入剖析,会使创业团队在面对风投、客户和供应商时更加自信。其次,商业计划书可以帮助创业者在创业早期与潜在股东取得更加有效的沟通。
误区五:放弃读MBA吧,传统商学院课程已不适合当今创业者
真相:哈佛商学院讲师、风险投资家Jeff Bussgang最近对市场上的独角兽公司研究发现,33%的公司至少拥有一位具有MBA学位的联合创始人;49%的公司在其核心管理团队中至少有一位拥有MBA学位的非创始人。
事实证明,MBA课程至少对创业生涯提供了一个契机,目前,大多数顶级商学院,都开设了与创业有关的丰富必选课程和选修课。商业经典理论学说,如传统的会计学、财务学、供应链管理学等在当今依然是决定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即使最IN的互联网公司也必须依靠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和人力资源等传统资源。误区六:创业者正在颠覆已有公司!真相:创业的目的是创造新的价值,而不是摧毁现有的业务。如果后者发生了,很遗憾,那只是创新带来的一个“附加伤害”。
如果这条消息是真的,我们应该可以看到市面上新公司的比例会有所增加。Ian Hathaway 和 Robert Litan教授通过对1992到2011年间(这一时期恰逢互联网,移动电话,社交媒体等颠覆性技术的发展普及)美国公司的分析指出,这一推论是错误的。在2011年,成立年数超过16年的企业数量占全部企业数量的34%,而在1992年为23%。这说明,初创公司存在很高的失败率。
颠覆只是一个表象,只有时间才能告诉我们这些初创企业带来的革新最终是否颠覆了那些较大的现存企业。请记住,创业的目的是创造新的价值,而不是摧毁现有的业务。
听完了上面的这些创业误区,是不是脑洞大开?创业之事急不来,以下是方睿哲教授给青年创业者的几点忠告:
① 创业前请三思而后行,避免被一时的潮流和想法牵着鼻子走,创业之路漫漫,需要艰辛的努力,坚定的团队和优秀的执行力。在进入这一行业前,请反复确认自己深深热爱并且享受与客户、供应商、团队等配合的乐趣。
② 想要成为创业者,需要充满激情。创业路上充满风险和诱惑,只有坚定信念才能走下去。享受创业并创业成功的人,通常都是突破规则的异类。
③ 一旦开始创业,意味着你进入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冲刺。时刻调整自己的步态,企业的增长速度和质量同样重要。要记住,没有效益的企业增长是不能够持久的。
④ 我们曾经多次听到这样的告诫——“如今,商业规则已经改变了!”而实际上,商业的规则一直如初。
本文最早刊发于《经济学人智库》,两位联合作者中Rupert Merson 是伦敦商学院战略和创业学兼职副教授, S. Ramakrishna (Rama) Velamuri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业学教授。他们之间有长达三十年的关于创业学方面的合作
。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